3月19日,教育部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全名單,此次專業增設、撤銷、調整共涉及全國各所院校的3389個專業布點,數量之多為歷年之最。
引人注意的是,電子信息材料、軟物質科學與工程、大功率半導體科學與工程、生物育種技術、生態修復學、健康科學與技術等24種新專業正式納入本科專業目錄,并列入相關高校2024年本科招生計劃,由此這一目錄內專業已達816種。
高校本科專業調整一直被視為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晴雨表”,備受學生和家長關注。最新的專業調整,反映出哪些新趨勢?
【新專業以第一大學科工科為主】
此次專業增設、撤銷、調整涉及的數千個專業點中,工學所涉專業點數量最多,有1322個,占比39%,這與工學作為第一大學科門類的基本情況相呼應。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這一輪本科專業優化調整,涉及滬上部屬高校的35個專業、地方高校的12個專業,以及上海海關學院1個專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其中新專業包括:上海交通大學的健康科學與技術、華東理工大學的電子信息材料、上海體育大學的足球運動。不難發現,除足球運動屬于教育學門類外,其他均屬于工學門類。從上海海洋大學的人工智能到上海電機學院的機器人工程,10個上海地方院校優化調整專業,其中5個是工學專業,很明顯也以工科為主。
上海交通大學招辦表示,健康科學與技術專業面向人類健康全生命周期,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技術,與生物信息、基因技術、預防醫學、運動轉化醫學等知識內容的交叉融合,研究生物遺傳因素、環境因素、衛生因素等對居民健康預期壽命的影響規律,探索生命從孕育、成長到衰老的全過程健康規律,致力于引領“全周期主動健康領域技術”向個性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華理教務處透露,電子信息材料專業培養在相關材料的合成、結構設計、成型加工及應用領域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產品生產、經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學校現已將電子信息材料列為優先發展的重點專業之一,大力支持專業的建設發展,形成“行業需求-聯合培養-就業反哺”閉環模式,以促進高層次人才培養與產業鏈貫通連接,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卡脖子”問題,探索推動人才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
【主打服務國家戰略與區域經濟】
新開專業,主打一個什么?教育部明確,深入推進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旨在引導和支持高校開設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急需的新專業。
在此次增設的24個新專業中,既立足服務國家戰略需要,設置大功率半導體科學與工程、生物育種技術等專業;又聚焦科學前沿和關鍵技術領域,深化“四新”建設,設置電子信息材料、智能視覺工程、智能海洋裝備等專業;還聚焦服務健康中國戰略需求,落實體育強國建設部署,設置健康科學與技術、體育康養、足球運動等專業;此外也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設置中國古典學等專業。
除了新專業,此次專業調整還支持高校增設數字經濟等一批急需緊缺專業點。記者了解到,上海財經大學、上海立達學院均新設了“數字經濟”專業。
其中,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專業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4個方向:面向數字經濟的市場機制設計與政策評估、數據驅動的經濟預測與決策、數智驅動的平臺經濟監管與治理、數字經濟風險管控與安全計算。采用本碩博貫通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實行7-8年彈性修業年限,其中本科階段4年,博士研究生階段4到5年。本科階段的第四年與博士研究生階段(直博)接軌,并開始修讀博士研究生階段的課程。
【上海高校專業調優“以需定供”】
在政策層面,去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了《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方案實施一年來,“一省一案”“一校一策”狠抓落實。教育部透露,目前,已有23個省(區、市)、94所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制定了實施方案。
在上海,去年12月,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服務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今年3月中旬,《上海市強化重點領域人才精準供給 動態調整高等學校招生結構規模實施方案》又出臺。
上海市教委高教處、科研處相關負責人解讀認為,這一《實施方案》突出以需定供,主動對接產業發展、科技進步、社會治理等需求趨勢,優化高等學校學科專業布局,動態調整招生結構與規模,促進供給端主動匹配需求端。
這一包含“18條”的《實施方案》確定未來3年目標,即到2026年,建立健全學科專業結構和招生規模調控聯動機制,推動適應市場需求的學科專業招生規模持續擴大,理工農醫類專業招生占比進一步提高,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分類發展更加協調,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更加匹配。
【首設專業設置預申報制度】
一個專業的新增、撤銷、調整,往往涉及學生的未來。為了增強專業設置前瞻性,此次教育部首次試行了專業設置預申報制度,要求高校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自身辦學定位、辦學條件等,提前謀劃增設專業,提前1年進行預申報,推動高校建立健全專業設置定期研究、提前研究工作機制,增強專業設置的前瞻性、精準性。目前,已有760所高校提交了下一年度擬增設專業的預申報材料。
從新設專業到專業集群,上海支持高校依托特色優勢學科專業,分類建設人工智能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產業學院、網絡安全學院、涉外法治學院等專業特色學院。同時,鼓勵開設貼近社會與產業需求的微專業、微課程,為相關專業學生提供多元化、跨學科課程資源,增強復合型知識結構和相關行業從業能力。
來源:天津大學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