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德陽gdp跨上3000億元新臺階,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03.7億元,比上年增長4.1%,進入全省第一方陣。我市農業農村發展保持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的勢頭,“三農”基本盤進一步夯實,也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良田“糧用”
糧食油料高產豐收
隆冬時節,走進廣漢市金魚鎮,一望無際的農田里,長滿了密密實實的嫩綠麥苗。連山鎮惠民農機專合社的工作人員趁著晴好天氣,到金魚鎮幫助種植大戶進行小麥田間管理。田間地頭里,幾架裝載農藥的植保機來回穿梭,幾十畝地的除草作業,十幾分鐘便完成了。“眼下正值田間管理關鍵時期,我們組織機械開展冬小麥管理,為夏糧豐收奠定堅實基礎。”連山鎮惠民農機專合社工作人員黃超一邊忙碌一邊說道。
為實現小春作物穩產增收,廣漢堅持“以糧為主,糧經統籌”,根據小春苗情,提供分類指導服務,同時組織農技人員、土專家等及時對小麥、油菜的苗情、病情、蟲情進行調查分析,掌握小春作物生長動態,以小麥條銹病、油菜菌核病為防控重點,采取社會化服務方式,提高農作物抵抗病蟲害能力,為奪取夏糧豐收打好堅實基礎。
走進位于羅江區略坪鎮的國家級水稻油菜雙季制種基地,記者看到,油菜長得郁郁蔥蔥,現代化的種子展示中心、種子加工中心矗立在沃野之上。略坪鎮制種大戶彭麗在田地里熱火朝天地忙碌著,查看油菜長勢、傾聽專家意見、給農戶做指導。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高標準農田建設一頭連著糧食安全,一頭連著農民增收,是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重大舉措。
在旌陽區雙東鎮東美村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項目現場,施工人員正忙著平整路基、砌筑溝渠、修整邊坡,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該項目主要針對丘陵地帶的農田,將農田改‘大’,此外,還要修建溝渠和道路等配套設施。高標準農田能促進農戶增產增收,產生更多經濟效益。”旌陽區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項目現場施工負責人馬俊介紹道。
2023年以來,德陽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面完成了2022年度立項的17.4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全面啟動2023年度立項的16.8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計劃總投資6.17億元,進一步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切實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為建設“天府糧倉”德陽片區筑牢堅實根基。
2023年,德陽大力實施糧油單產提升行動,新建百畝、千畝糧油高產示范片13個,廣漢市再創西南地區百畝規模小麥畝產601.3公斤新紀錄,中江縣超級稻測產達909.4公斤/畝、領跑全省丘陵地區,羅江區、中江縣油菜單產入圍全國油菜高產競賽稻油輪作區前十。全年糧食播面472.2萬畝,單產427公斤/畝,比上年增長3.9%,增速居全省第一位;糧食總產量201.7萬噸,比上年增長2.9%,增速居全省第三位。
提質增效
特色產業高效發展
割秧、刨薯、分揀、裝袋……冬日暖陽下,中江縣聯合鎮雄獅村畝蜜薯地里呈現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今年首次在這個村種蜜薯,預計產量達200多萬斤,產值達200萬元左右。”雄獅村蜜薯基地負責人程林告訴記者,“從現在到3月,是蜜薯的采摘期。蜜薯季過了之后,我們還會把土地二次利用,種植其他綠色蔬菜。”此外,土地流轉、起壟、栽種、除草、殺秧、裝箱等環節,都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
在什邡市馬祖鎮永明村的高標準育苗基地,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忙著裝盤播種。基地共有大棚35座,主要培育玉米、萵筍、辣椒、黃瓜、茄子等幼苗,因幼苗長勢好,產量高,育苗率達95%,源源不斷地收到周邊種植戶的訂單。
在綿竹各地的種植基地里,農戶們正忙著蓋棚播種、修枝除蟲,確保來年老百姓的“菜籃子、果盤子”更豐富。
廣袤大地上繁榮發展的特色產業,讓田間沃野煥發勃勃生機,人民群眾的增收之路越走越寬。2023年,德陽加快推進特色農業高效發展,新培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和綠色食品16個、總數達73個,羅江區、什邡市納入設施蔬菜國家級產業集群,中江丹參入選“四川十大地理標志道地藥材”。全年特色水果、蔬菜、中草藥材等經濟作物生產條件適宜、產量增長較快,其中水果產量30.7萬噸,比上年增長19.9%;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83.4萬噸,比上年增長7.1%;中草藥材產量4.0萬噸,比上年增長5.8%。
來源:中國德陽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