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璧山產城融合
風鵬正舉處,恰是奮進時。
歲末年初,在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從全面部署到縱深推進的關鍵節點,迎著璧山“撤縣設區”10周年的重要契機,近距離感受璧山這座蝶變之城,撲面而來的是經濟發展的滾滾熱潮,放眼看到的是項目建設的風生水起,處處洋溢的是群眾生活富足舒心……猶如一幅打開的壯麗畫卷,既回首過去,又寄望未來。
穿越時空,這里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激發新作為。過去一年,璧山全區上下勇擔歷史使命,推動各項工作往實里抓、向目標奔,交出了優秀答卷:從全面融入國家戰略到聚焦產業提能升級,從積極擴大有效需求到堅持數字引領變革,從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到專注惠民暖心服務……囑托與厚望,在火熱實踐中照進現實,綻放光彩。
面向未來,這里以一以貫之開拓進取的姿態肩負新使命。重新出發,璧山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堅持抓黨建帶全局,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強化穩進增效、除險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強企工作導向,以深層次改革牽引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持之以恒建設“五新四城”,努力展現經濟大區挑大梁的責任擔當,爭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先行區排頭兵。
新故相推舒畫卷,丹青妙手向翠峰。
如今的璧山,正用清晰的思路、堅定的行動,持續鼓滿高質量發展的風帆,正努力在現代化新重慶建設中展現更大擔當作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璧山新篇章!
喜看新變化 2023濃墨重彩
從發展平臺看
全面融入國家戰略再上新高度。高質量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與遂寧、宜賓等地簽署實施合作協議13項,“十項行動”重大項目完成投資29.3億元;高質效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幫助23家企業定制出海路線,新增進出口企業33家,進出口總額達到70.9億元、增長33.7%;高起點謀劃中新生命科技城,完成中新生命科技城60平方公里空間和產業規劃,實施征地拆遷1875畝,成為中新重慶實體化合作重點項目。
從經濟活力看
積極擴大有效需求展現新氣象。投資質量穩中有升,51個片區開發子項目動工建設,121個項目加快實施,39個項目建成投用,累計完成投資337.5億元;消費市場穩定恢復,積極融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服務業增加值實現465.2億元、增長6.8%;數字經濟蓬勃發展,高標準打造“夢界空間”數字經濟產業園,新簽約數字經濟項目23個,璧山高新區成為全市重點網絡安全產業園區。
從城鄉面貌看
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邁出新步伐。城市建設提質提效,打造“公園之城”等經驗做法入選全國典型案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73.5%;鄉村振興亮點呈現。云霧花澗、石傘云遮等農文旅融合項目初具規模,江家坪七彩田園、喜觀鄉村振興驛站、萬畝梯田會客廳等相繼投用,新認證綠色食品23個、重慶名牌農產品9個,“璧山葡萄”“璧山番茄”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實現全覆蓋,城鄉面貌日漸煥新,一般工業固廢規范收運處置體系入選全市“無廢城市”建設典型案例,獲批全國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試點,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連續4年獲評“優秀”。
從綜合實力看
地區生產總值實現983億元、增長7.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3.2億元,其中稅收收入29.1億元、增長46.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8%;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大關、增加值增長8.6%;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4704元、增長5.4%。
從產業能級看
聚焦補鏈延鏈強鏈實現新提升。“千億集群”成型起勢,匯集規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135家,產值突破億元、增長14.8%。“百億鏈主”擴能提質,龍頭企業引領作用持續增強,拉動規上工業增長5.2%;“億元規上”成效顯現,實施新培育百家產值過億企業三年行動計劃,新增億元產值企業22家,幫助24家企業爭取本地訂單超3.3億元;“萬家創新”活力迸發,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7家、科技型企業321家、累計分別達417家、1908家,12家企業入選2023重慶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指數100強,上榜數量位居全市第一;產業轉型加速推進,新培育“專精特新”企業69家、小巨人企業3家,累計分別達201家、14家。新升規企業6家、小升規企業11家,規上工業企業累計達到488家。
從改革深度看
堅持數字引領變革打開新局面。數字重慶建設探索推進。聚焦“1361”整體構架,梳理職能部門及鎮街核心業務510項,歸集數據240余萬條,多項“一件事”場景應用實現新突破,“141”基層智治體系覆蓋全部鎮街。重大改革加快破題。推進園區開發區和國有企業管理體制優化,國有資產總額突破1100億元,3家區屬國企主體信用評級實現aa+。國企控股上市公司惠程科技注冊地、生產地雙遷址璧山,海光信息戰略配售實現收益2.16億元。實施制造業“畝均論英雄”改革試點,規上制造業畝均增加值、畝均稅收分別達到186.3萬元、15.8萬元;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在全市率先建立法治營商服務站和“檢僑驛站”,“企業之家”賦能市場主體經驗做法入選全國典型案例。
從民生福祉看
專注惠民暖心服務彰顯新作為。民生實事扎實推進。15件年度重點民生實事全部完成,3項主題教育民生項目取得階段成效。新改擴建“暖心驛站”9個。持續鞏固“雙減”成果,“樹洞口袋”護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家校社”協同育人經驗全市推廣。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分別達到98.5%、92%,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2.83個,入選建設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名單。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城鎮新增就業1.8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降至5.1%,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社會事業穩步發展,投入12億元,新建幼兒園3所,新建及改擴建中小學9所,新增學位1.4萬個,通過國家衛生區復審,納入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市級試點。
見證新藍圖 2024落子鏗鏘
總體目標
全區經濟增長7%;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5%;進出口總額增長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經濟發展基本同步,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認同感進一步增強。
具體路徑
充分貫徹全區“一套體系”“兩城示范”“三大改革”“四大工程”“六大產業”“八大項目”安排部署,實現九個新突破。
在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實現新突破
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全力推進“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
在打造中新生命科技城上實現新突破
增強片區承載能力;發展生命科技產業;強化政策資源對接;
在培育先進制造業上實現新突破
深化科技創新賦能;促進優勢產業集聚;加快產業轉型提質;做好資源要素保障;
在挖掘經濟發展潛力上實現新突破
擴大有效投資規模;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培育壯大數字經濟;
在實施重點領域改革上實現新突破
加快數字重慶建設;加強重點領域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在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建設巴渝和美鄉村;堅決守住紅線底線;
在建設美麗璧山上實現新突破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有序推進降碳節能;
在彰顯城市人文魅力上實現新突破
延續城市歷史文脈;提升文化惠民質效;打造文旅產業品牌;
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上實現新突破
實施一批民生實事;強化社會保障服務;提升教育醫療質量;促進社會平安穩定;
名詞解釋>;>;>;
“一套體系”
即健全抓黨建帶全局工作體系。
“兩城示范”
即建好西部(重慶)科學城璧山片區和中新生命科技城。
“三大改革”
即以“三攻堅一盤活”改革、機構改革、深化推進數字重慶建設三大改革為重點統籌抓好各領域改革。
“四大工程”
即持續推進“千億集群、百億鏈主、億元規上、萬家創新”四大產業培育工程。
“六大產業”
即做強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培育壯大電子信息、智能裝備、生命科技、先進材料、數字經濟產業。
“八大項目”
來源:政府信息公開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