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不斷夯實的產業根基——2022年以來,934個工業項目在昆明落地,完成投資超1100億元,年平均投資較2021年提高39.6%;2023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6%,實現了自2018年以來首次連續12個月高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
這是持續奔跑的發展速度——云南裕能新能源項目從開工到竣工投產僅用110天;杉杉負極材料項目從洽談到落地僅3個月,247天后順利建成投產行業內單體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工廠;宇澤半導體項目2023年4月開工,7個月完成單晶車間廠房建設。
這是愈發筑牢的競爭優勢——2023年,電子信息產業規模較2020年翻兩番,占全省51%左右;新材料產業鏈規模實現千億級跨越,占全省近40%;互聯網、軟件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54.4%、94.6%,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突破1000億元;工業經濟“含金量”更足、“含綠量”更高。
兩年來,昆明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始終保持“大抓產業、主攻工業”的定力和執著,持續打好工業發展三年攻堅戰,工業經濟呈現“速度加快、質效雙升”的良好態勢。
痛定思痛
兩年時間繪出“上揚曲線”
一段時期以來,昆明工業發展一定程度陷入增長乏力的困境,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6年的最高點38.2%降至2020年的19.8%,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從2007年的最高點24.1%降至2020年的10.2%,15年間兩個占比雙雙“腰斬”。
差距怎么看、發展怎么辦、工作怎么干?2022年伊始,昆明工業經濟暨園區發展大會率先吹響“大抓產業、主攻工業”的號角,把工業經濟指標納入大競賽考核,每季度曬成績、亮排名,迅速掀起抓工業、抓項目、抓園區的熱潮,形成“鼎力爭先、有為有位”的共識。昆明工業發展掀開新的篇章。
位于安寧產業園的中國石油云南石化公司廠區。云南石化公司供圖
一切圍著項目轉、一切盯著項目干。一個項目從謀劃、簽約到建設、投產,涉及很多環節,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項目推進就會卡殼、停滯,甚至泡湯。為此,昆明建立重大項目聯系協調機制,明確市級領導至少聯系1個重大項目,市級行業部門主要領導至少聯系2個重大項目、其他班子成員至少聯系3個大項目,負責及時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問題。
昆明還建立項目跟蹤考察機制,針對大型央企、上市公司、外資企業以及世界強、中國強、民企強等企業,圍繞目標企業、在談項目、在談促簽約項目、簽約項目、落地項目、投產項目,進行全流程、全周期的跟蹤服務管理,一抓到底、有始有終、形成閉環。
2022年,全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41.4%,比2021年提高38.1個百分點,為2006年以來的最高增速。云南裕能(一期)、沃森生物科技創新中心、貝泰妮新中央工廠等項目竣工投產,聞泰智能制造產業園(二期)、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等項目順利推進,廈門鎢業、東風重工等項目落地,新能源電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加快形成。
2023年,友天新能源、宇澤半導體等100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云南杉杉、康樂衛士、黃金產業園等30個重點項目建成投產。工業對全市gdp增長的貢獻率達38.4%,為2009年以來最高水平;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34.7%,較2021年提高13.6個百分點。2022年、2023年工業投資較2021年均提高150億元以上,2023年預計工業投資占比從2021年的11.4%提高到21.6%,十年來首次超過20%。昆明用兩年時間繪出工業發展的“上揚曲線”。
從無到有
高質量新興產業加速崛起
2022年1月6日,安寧市舉行2022年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和開工儀式。云南裕能新能源電池材料有限公司年產24萬噸磷酸鐵和16萬噸磷酸鐵鋰生產線項目(一期)等11個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78.26億元,涉及工業、新能源、電力基礎設施等領域。當天,安寧產業園區“千億級綠色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計劃”啟動儀式同步舉行。
4個月后,2022年5月11日,云南杉杉年產3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一體化基地項目在安寧產業園區草鋪片區開工。資料顯示,該項目總投資12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0億元,兩年計劃投資80億元。項目建成達產后,預計年產值150億元,年上繳稅收10億元。
247天后,2024年1月11日,云南杉杉30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一體化基地項目(一期)舉行投產儀式,標志著全球最大的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工廠正式投產。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耿海龍表示,云南杉杉將在2024年實現產能爬坡和營收規模釋放,為昆明鋰電產業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這條時間脈絡于昆明而言,意義重大。兩年時間,昆明新能源電池產業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并迅速成長為全市工業新增長引擎的過程。云南裕能、天安化工、云南杉杉等項目建成投產,初步形成“資源—材料—電芯—電池—應用—梯次綜合利用”全產業鏈,2023年新增產值超過130億元。
按照規劃,昆明將圍繞上述產業鏈條擴規模、延鏈條、拓應用,建成全國重要的新能源電池產業高地,打造千億級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除已建成投產的6個項目外,裕能二期、云南友天年產50萬噸磷酸鐵鋰、安徽旭合高效光伏組件、電池和儲能電池等9個項目也正在建設,蜂巢能源20gwh新能源儲能電池、欣旺達60gwh動力電池等5個項目已經簽約。這20個重點項目計劃總投資1200億元,全部達產后預計實現產值2億元。
成長的當然不只有新能源電池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端”“屏”兩大特色產業集群從0到1,聞泰智能制造產業園、創視界microled等重點項目落地昆明,實現5g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昆明造”,阿里、百度、華為、騰訊等知名高科技企業“慧”聚昆明,2023年規上產值突破億元,比2021年增長85.5%;生物醫藥產業蓄勢待發,國家四星級生物醫藥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順利建成,貝泰妮中央工廠成功投產,康樂衛士重組疫苗產業化基地試生產,國藥中生血液制品成功下線;新材料產業底蘊更加厚實,先導新材料產業園建成投產,云南鍺業建成國家鍺材料基地,貴研鉑業行業排名全國第一、全球前五,2023年實現規上產值686億元,比2021年增長31.8%。
統計顯示,全市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從2021年的8.6%提高到2023年的20.6%,高質量新興產業正加速崛起。
聚焦主業
園區主戰場作用日益顯現
1個國家級新區、3個國家級開發區、13個省級產業園區,是昆明發展工業的主戰場。2023年,全市工業園區主營業務收入合計超過1.2萬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近0億元。昆明以全省五分之一的工業園區集聚了全省園區三分之一的規上工業企業,創造了全省園區三分之一的產值、一半的主營業務收入。
數字是日積月累努力的結果。
云南裕能新能源電池材料有限公司年產24萬噸磷酸鐵和16萬噸磷酸鐵鋰生產線項目。資料圖
時間回到2023年1月18日,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暨2022年度昆明市“當好排頭兵”大競賽總結表彰會在昆明會堂召開。會議強調,要始終保持“大抓產業、主攻工業”的定力和執著,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持續抓好工業投資倍增,千方百計重塑工業經濟新優勢,以工業大突破帶動昆明大發展,以工業強支撐昆明強。
園區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陣地、主戰場。會后,各園區進一步優化規劃布局,立足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明晰發展方向,做強主導產業,推動特色發展、優勢發展。
2023年10月9日、10日,市委主要領導先后率隊到昆明經開區、高新區調研并強調,昆明經開區要聚焦主責主業,搶抓重大機遇,主動擔當作為,奮力打造創新開放新高地、產業發展新高地;高新區要堅持問題導向,鉚足干勁、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把“高”和“新”的發展底色擦得更亮。
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記者李海曦攝
2023年,高新區、經開區主營業務收入雙雙突破3000億元,經開區先進裝備等4個產業集群獲評云南省成長型制造業集群。滇中新區直管區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增長68%,成為引領全省園區經濟的示范。楊林經開區成為國家級綠色園區,高新區、安寧產業園等4個園區獲評省級綠色低碳示范產業園。
昆明經開區(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黨工委書記、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黨工委書記梁崑表示,省、市正大力推進昆明經開區、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昆明綜合保稅區、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四區”聯動發展,將按照省政府出臺的“四區”聯動實施方案要求,加快推進昆明經開區與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在空間、產業、招商、政策和服務上的聯動,全力承接東中部產業轉移。
云天化集團天安化工磷肥制造中心生產線。新華社
昆明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徐毅清表示,昆明高新區將堅持“高”“新”定位,緊扣開發區振興工作要求,努力打造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主戰場、產業發展的主力軍、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力爭2024年園區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350億元,同比增長5%。
滇中新區經濟發展局(空港經濟區)局長(主任)李帆表示,今年將跟蹤服務先導新材料、滇金國際工貿等15戶工業骨干企業,促進企業穩產增產達產,加快推進先導器件模組和紅外激光、康樂衛士等6個續建項目,確保2024年建成投產,力爭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同比增長25%以上。
延鏈成群
闖出一條跨越式發展新路徑
今年初,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昆明正處在轉型升級最吃勁的階段,量的積累還不足,質的變化還不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面臨的壓力依然較大。昆明未來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堅定不移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其中,在工業強市方面,要堅持在延伸產業鏈、打造產業集群上下功夫,突出抓好新能源電池、石油化工、生物醫藥、新材料、冶金、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新型儲能、算力中心等未來產業,推動產業延鏈成群發展。
對此,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全力推動新型工業化建設,全鏈條重塑傳統產業新優勢,把新興產業打造成為昆明工業的新引擎,推動簽約項目盡快落地、在建項目盡快投產、建成企業盡快達產,符合條件的小升規企業應升盡升、應統盡統,充分挖掘和釋放產值增量、投資增量,努力為昆明工業闖出一條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有目標也有支撐。按照規劃,除新能源電池將形成全生命周期產業鏈外,昆明還將通過長盛科技、山東中翔聯動上下游,近三年可形成300億級碳纖維產業鏈,并帶動新材料產值突破1200億元,到2025年形成西部重要的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依托貴金屬研究所、云錫、云鍺、中國稀土等鏈主企業,帶動產值突破1000億元,打造中國著名的稀貴金屬產業集群;通過超啟生物、康樂衛士等重大項目,帶動產值突破1100億元,形成西南地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新高地;依托統信軟件、上海商湯等算力中心形成1萬p算力規模,疊加京東方微顯示、均和云谷昆明智港等制造類項目投產,帶動產值突破1300億元,打造以“端屏光算”為核心的數字經濟產業基地。初步預計,到2025年,新興產業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將提升至30%左右,工業經濟會得到系統性重構、實質性提升。
云南省貴金屬新材料產業園內,旋轉蒸發儀在進行產品濃縮干燥。記者李海曦攝
云南省貴金屬新材料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貴金屬行業領軍企業、云南省新材料產業實施主體。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建強表示,目前,集團正以昆明總部為中心,高水平建設國家稀貴金屬綜合利用新技術重點實驗室和云南省貴金屬實驗室,打造中國貴金屬領域人才中心、創新高地,助推昆明工業強市三年行動邁出更大步伐。
來源:昆明市人民政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