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首次突破15萬億元,貢獻了1/8的 gdp——
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統計局發布關于2022年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數據的公告,經核算,2022年全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為15.317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1%(未扣除價格因素,下同);占 gdp的比重為12.71%。
“專利密集型產業是指發明專利密集度、規模達到規定的標準,依靠知識產權參與市場競爭,符合創新發展導向的產業集合,是布局新賽道、培育新動能的重點領域。”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副局長、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表示,2022年,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以不到全社會7%的就業人員,集聚了全國企業近五成的研發經費投入,產出了國內七成左右的發明專利,貢獻了全國1/8的 gdp。
重創新 加強核心技術攻關
“近年來,專利密集型產業已經發展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隨著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專利密集型產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斷提高。”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武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裝備制造業是制造業的脊梁。公告顯示,從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內部結構看,新裝備制造業規模最大,增加值為4.1643萬億元,占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7.2%。
在裝備制造業,更多高價值專利被用于重大工程。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的發明專利“臂架監測方法、系統、工程機械及機器可讀存儲介質”在工程機械臂架結構的實時監測方面實現全方位創新,獲中國專利金獎。運用該專利的3200噸起重機于近日順利完成“華龍一號”漳州核電2號機組外穹頂吊裝任務。
“推動專利密集型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企業創新實力的提升。”在楊武看來,科技型企業特別是科技領軍企業要加強原創性、引領性項目攻關,大力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堅,不斷培養高價值專利,推出高水平專利密集型產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多舉措 優化政策供給
光學玻璃材料屬于新材料領域,具有科技含量高等特點。獲得2022年度四川專利獎特等獎的成都光明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成都光明)掌握了高端光學玻璃的核心技術,解決了磷酸鹽光學玻璃存在的透過率低、轉變溫度高、耐候性差等難題。“目前,我們的專利技術廣泛應用于數碼產品、車載、安防監控、航空航天等領域。”成都光明負責人表示。
成都光明的創新發展,離不開當地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大力培育發展專利密集型產業的努力。四川省知識產權服務促進中心要求各市(州)知識產權管理部門進企業,開展專業服務指導,并圍繞專利產品備案及專利密集型產品認定多次舉辦專題培訓,讓各創新主體充分認識專利產品備案認定的重要作用。
除了地方政府從激勵創造、優化服務等多方面出臺切實舉措外,我國在頂層設計上也密集出臺政策推動專利密集型產業發展。《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培育推廣專利密集型產品。《“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提出,培育專利密集型產業,預期到2025年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占 gdp比重達到13%。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