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一箭41星”成功發射,“吉林一號”衛星星座組網工程實現“百星飛天”的階段性目標;
希達電子倒裝cob創新產品全球技術領跑,企業自主研發的p0.4毫米超高清微小間距倒裝cob2k拼接顯示器實現全球首發;
奧來德光電實現彎道超車,百余種oled材料核心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壁壘;
……
近年來,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厚底蘊,長春市舉全市之力培育打造光電新興產業,打造“長春光谷”,產業總體規模快速增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在不斷完善創新鏈、產業鏈中,發展質效顯著提升,呈現出澎湃發展的喜人景象。
依托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吉林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研實力,長春市積極培育航空航天和光電信息新產業,逐步發展出航空航天、新型顯示與照明、激光制造與應用、光電裝備制造等五大重點領域十條細分產業鏈,培育發展半導體、醫療電子、能源電子等新賽道,圍繞“芯、光、星、車、網”五大重點領域,推進新型顯示與照明規模化、光電裝備融合化、衛星應用產業化、激光制造高端化、汽車電子智能化發展。
追“光”逐“電”中,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一馬當先。2023年6月,公司研制的“吉林一號”高分06a星等41顆衛星發射成功,創下一箭41星新紀錄。以星座為抓手,產業鏈逐步形成——上游是以奧普光電、見真精密機械及長光辰芯等為代表的300余家航天制造相關企業;下游為農業、林業、氣象、海洋、資源、環保、城市建設等領域提供豐富的遙感數據和產品服務,輻射帶動300余家企業。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扶持。
2023年年初,長春新區發布支持光電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從深化產業金融服務、支持鼓勵科技創新、支持企業做大做強等方面,提出真金白銀的舉措。
“我們征求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頭部企業、規上企業的相關建議,根據他們發展中最迫切的需求精準制定政策,責任落實到每個具體部門。”長春新區投資促進局副局長安韡說。
光電信息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更離不開政策的引領。不久前,長春市專門召開“政產學研協同 地校院企攜手 創新引領長春振興突破發展大會”,發布了《光電信息產業星光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及若干措施(暫行),進一步推動長春光電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
正是在這次大會上,長春市通過高位統籌,推動吉林大學與長春新區簽署了共建吉興產業園戰略協議;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與長春新區、經開區簽署了共建長智光谷產業園、長春光電信息產業園戰略協議;長春理工大學與凈月高新區、汽開區簽署了共建長春芯光產業園、長春珩光汽車電子產業園戰略協議。
2023年,吉林省出臺了《支持電子信息制造業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依托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基礎,加快塑造發展新優勢,全力構建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新格局。有了政策的加持,長春市高位統籌,多措并舉、集中發力,出臺了星光培育行動等一攬子專項支持政策,以打造“長春光谷”為核心,全力建設千億級新興產業集群。
長春新區發布了一系列支持光電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措施,從深化產業金融服務、支持鼓勵科技創新、支持企業做大做強等方面,出臺一攬子管用措施,拿出一大筆“真金白銀”,支持光電信息產業發展。2023年8月,省工信廳在長春新區正式成立“吉林省電子信息制造業創新發展聯盟”,這是落實政策營造良好生態的具體舉措之一,更是走出了電子信息產業邁向千億級規模的堅實一步。
一個產業若想實現跨越式發展,逐漸成為支柱產業,需整體謀劃、化零為整、抱團協作。從打造“長春光谷”的構想來看,正符合這樣的產業集群特點。
當前,長春新區正加快打造“311x”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實施“一區引領、三片支撐、十園聯動”發展策略,“兩谷一基地”作為長春新區主導產業建設的重要載體,加快打造3.6平方公里“長春光谷”核心區,科學布局“一區六園”,即長智光谷產業園、北湖科技園、航天信息產業園、光電子孵化器、光智園、傳感器產業園,力爭打造吉林省光電信息產業集聚發展核心區。
春華秋實,歲物豐成。作為“國家火炬計劃光電信息技術產業化基地”,長春新區堅持以園區矩陣支撐產業集群發展,成功搭建了8個光電信息產業特色園區平臺,集聚了一大批具備比較優勢的優質企業。全區集聚長光衛星、希達電子、榮德光學、永利激光等光電信息企業360余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40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專利近項,純光電制造工業產值占全市一半。在蓬勃發展的態勢中,計劃到2025年,產業規模達到300億元,2028年實現產業規模超過億元……
來源:吉林省長白山保護開發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