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區花橋鎮糧油基地喜獲豐收。張曉 攝
“這里是東方村糧油基地,也是東方村美麗鄉村示范點。”11月10日,在廣安市前鋒區代市鎮東方村,村黨總支書記黃明龍介紹。放眼望去,成片的農田里新栽的榨菜幼苗整齊排列,遠處緩坡地里油菜苗長勢良好,幾名村民在田坎上拔雜草,基地里豎立的一塊書寫著“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標牌格外醒目。
深入踐行使命,彰顯“三農”擔當。近年來,廣安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點工作,堅定實施同城融圈、優鎮興鄉、品質主導、產業支撐“四大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工作“1232”工作思路,突出建好“天府糧倉”、打造都市田園、推進城鄉融合“三大目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持續做優農業,加快建設農業強市。
豐收 建好“天府糧倉”
2023年,是黃明龍擔任村黨總支書記的第四年,也是他帶領東方村干部群眾集體種稻的第二個年頭。“以前,這片田地撂荒比較嚴重,但村里土地平坦、集中,交通便利,具備大面積種植糧食作物的優勢,我們決定將東方村糧油基地建在這里。”黃明龍回憶說。
經過開荒、治理,2022年30畝撂荒地種上水稻、大豆,2023年村集體又整理出120畝土地,種上水稻、高粱、玉米……在鞏固撂荒地整治成果的同時,村集體建立了常態長效耕地利用機制,還在東方村6組開展集中育苗示范點建設。
“對面坡地是我們今年重點打造的油菜育苗基地。眼前的這10余畝榨菜上周剛種下去,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嘗試種榨菜這種經濟作物。”黃明龍說,經過兩年的努力,村民種地積極性更高了。
同樣致力于整理土地的還有鄰水縣裕東糯谷種植專業合作社業主游小波。作為當地種植大戶,游小波流轉了當地1400余畝土地,采用機械化種植,今年水稻產量達650噸。
11月7日,在鄰水縣興仁鎮護鄰社區,20余名村民用鋤頭清溝排水,另一些村民同步播撒小麥種子。“今年雨水多,機械翻的溝不夠深,水排不出去,就用人工來加深,而無人機識別不到水溝,會造成種子浪費,所以這一季采取人工撒種,本周就能完成300畝小麥的播種。”游小波介紹。
耕田拖拉機8臺、插秧機2臺、植保無人機4臺、收割機3臺、烘干機2臺、拖車1輛……走進該合作社廠房,10余臺不同功能的大中型農業機械設備整齊排列,游小波介紹:“我們基本實現了全流程機械化種植,機耕機播機收不僅能提高產量,一年還能節約10多萬元的成本。”
在游小波的帶領下,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回到家鄉。目前,合作社共有6名固定農機手,其中4人還不滿30歲,26歲的游鵬是“全能手”,不僅會操作所有農機,還會維修機具,并承擔合作社的辦公事務工作。“以前我在廣東打工,如今在家里就能掙到差不多的收入,平時養鱔魚還有一份副業收入,能存下錢買汽車和摩托車。”游鵬笑著說。
今年以來,廣安按照“擴面積、攻單產、多增產、提質量”的思路,建立“市包縣、縣包鄉、鄉包村”糧食生產責任機制,落實“一圖一冊”要求,建立縣鄉村戶四級任務臺賬,確保任務到戶、到人、到田,全力確保糧食穩產增收,預計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56.5萬畝、產量187.8萬噸。
提檔 升級農業園區
一手抓糧食生產,一手推進產業基地提檔升級。位于鄰水縣石滓鎮大步口村的“四季優橙”產業融合示范園是省三星級現代農業園區——鄰水縣臍橙現代農業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10月20日,工作人員操作一臺大型植保無人機在臍橙園上空飛翔,對千畝臍橙進行秋季管護。“在果樹秋季管理關鍵期,用無人機管護,不到半天時間就能完成飛防工作。”鄰水現代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產業發展部經理王浩怡介紹。
去年5月,“四季優橙”產業融合示范園啟動建設,對原有果園進行提質改造,種植春橙“晚棱臍橙”、夏橙“臍血橙”、秋橙“青秋”和“龍回紅臍橙”、冬橙“紐荷爾臍橙”等品種,力爭實現一年四季皆有鮮橙。
“目前,‘四季優橙’栽植面積達1余畝。”王浩怡介紹,基地還將配套建設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系統、軌道系統、科學管理系統設備以及先進的無人機、無人轉運車等現代化機械設施,把園區建成集智能化、機械化等于一體的高標準基地。
接下來,園區還將重點推進“四個中心”(臍橙深加工中心、分揀包裝中心、倉儲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建成后將為園區周邊10萬畝臍橙產業基地提供果品加工及物流、信息等服務,帶動臍橙產業發展提質增效。這正是廣安市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一個縮影。
在岳池縣糧油現代農業園區,通過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的數字農業集成服務平臺,1個人在辦公室進行操作,可實現對1.2萬畝園區的科學高效管理。正是采用機械化耕作、數字化管理、科技化服務、綠色化生產的運行模式,該農業園區躋身四川省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實現3年內從“三星”升格為“五星”的蝶變。當前,該園區納入2023年度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將持續壯大水稻和油菜兩大主導產業,加快創建廣安首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初冬時節,在省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廣安區龍安柚現代農業園區,一顆顆金黃的柚子掛滿枝頭。龍安柚綜合服務中心正在加快建設,園區忙著改善基礎設施,培育農旅融合新業態,激發群眾參與產業發展的積極性,推動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
站在武勝縣蠶桑現代農業園區觀景平臺,一望無際的桑樹映入眼簾,蠶房、菌場錯落排列;桑園中,桑農們搶抓農時清除雜草、修枝整形,為來年優質桑葉豐收打下基礎。
目前,廣安正加快推進100萬畝優質糧油基地建設,鞏固提升80萬畝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力爭到2025年建成100個現代農業園區,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13個。
富民 建設和美鄉村
竹林蔥郁,房屋整潔,墻繪優美……行走在廣安區花橋鎮竹林村,栩栩如生的彩繪墻畫與田野風光交相輝映,一幅美麗宜居的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竹林村是廣安區五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村之一,2022年,花橋鎮對竹林村進行風貌打造,主要包括農房風貌塑造、環境亮化,以及廣場、廊橋等休閑場地及相應設施、景觀的打造。“村上共有103戶進行了風貌改造,不僅提高了農村整體面貌,還養殖稻魚稻蝦300畝,產業也得到發展,實現了農村美、村民富的目標。”村干部熊昌南介紹。
武勝縣猛山鄉的和美鄉村建設,同樣聚焦產業發展與風貌打造。走進四川芝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芝皇菌業園區,浮雕文化墻生動展現了桑蠶生物循環利用歷程。以蠶桑產業為例,廣安出臺扶持政策,打造桑枝菌博覽園,新建電商直播產業基地、種植采摘游覽區、科普文化體驗區、農特產品區,推動農旅、文旅融合發展,促進居民增收致富。
“全村388戶村民家全部完成衛生廁所改造,還建成旅游公廁2座、一體化污水處理站1個,平均日處理污水量噸,可處理0人的生活污水。”華鎣市祿市鎮涼水井村村干部介紹,村上成功打造了月亮河、月亮湖生態旅游區。
和美鄉村,共同守護,廣安還嘗試“外部激勵”法。
“雷秀強這個月評上了‘紅榜’,積分可以兌換生活用品!”日前,武勝縣萬善鎮干壩村村民雷秀強用獲得的積分兌換牙膏、洗衣粉、肥皂等生活用品。按照“每季度評鎮、每月評村、每半月評戶”的模式,廣安定期開展“一榜兩評”——鄉風文明“紅黑榜”和環境衛生、文明家庭評比活動,在“你追我趕”的氛圍中,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不斷增強。
當下,廣安正實施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試點“五類農房”、中心鎮和重點鄉鎮“兩大改造”,開展鄉村整潔、鄉風文明提升“兩大行動”,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4.6%,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實現全域覆蓋,創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9個。
來源:四川省人民政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