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張希
10月23日,全省新型工業化推進會議召開。大會強調以制造強省建設為統攬,全力推動新型工業化建設走在前做示范。會上,南京市江寧區交流發言。
記者了解到,今年來,江寧區制造業提質增效成果頗豐:以全市3%的能耗貢獻26%的工業產值;連續5年獲評全省高質量發展先進區;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84家,總量居全省區縣首位;建成高端智能裝備等4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江寧區委主要負責人說,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江寧從“制造大區”向“制造強區”邁進的必由之路。貫徹落實全省新型工業化推進會議精神,江寧將加快探索以創新為特質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向“新”而行,鍛造“第一驅動力”
實體經濟是江寧的發展根基,制造業是江寧的看家本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滾滾而來,江寧區如何在“傳統強項”上打好主動仗,形成新質生產力,考驗其全球化視野與經驗智慧。
回首近年來的發展之路,從紫金山實驗室到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南京),一批批重大創新平臺、龍頭企業在江寧進行著“從0到1”再“從1到n”的接力。它們源源不斷創新策源,鏈接全球資源,成長為支撐地方經濟發展的“發動機”“蓄水池”。
鍛造新質生產力,意味著“突破傳統增長路徑”。江寧將創新作為探索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第一驅動力”,繪就創新發展藍圖:全區將高標準規劃建設43平方公里的紫金山科技城,高水平打造以“中科系”為核心的麒麟科技城,用市場化機制與東南大學共建國家未來網絡未來產業科技園、與南京理工大學共建長三角智能制造與裝備創新港、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建微波光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構建環高校知識創新合作圈。以創新型企業為主體,支持南瑞集團等龍頭企業牽頭成立創新聯合體、人才攻關聯合體,力爭3年內建成省級以上產業創新中心5家、制造業創新中心3家、技術創新中心2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翻番,規上工業企業達到1家,國家級和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分別突破150家、350家。以產業化應用為導向,常態開展“雙鏈融合·智匯江寧”技術需求對接活動,計劃3年內創成國家級孵化載體50家、概念驗證中心10家,雙創載體面積達到300萬平方米,確保每年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100項以上、年技術合同成交額增幅超10%。
“鏈”上發力,構建“升級版”現代產業體系
新質生產力還是一股統籌協同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不能只依靠幾個優勢產業,強鏈補鏈延鏈不是單一產業的上下游整合。對于這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江寧區拿出了“行動方案”。
圍繞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趨勢,江寧區正熱火朝天推進強鏈補鏈延鏈專項行動,加快構建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方面,推動優勢產業規模倍增,增強智能電網、高端智能裝備等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力爭3年內培育產值億級企業4家、100億級企業10家、50億級企業15家。另一方面,推動先導產業創新突破,加強航空航天、前沿新材料等產業技術創新和集成應用,力爭產業產值保持年均20%左右的增幅,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當前,全球重大前沿技術正加速突破,作為數字時代更具融合性、更體現新內涵的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最終還將體現在新賽道上。瞄準未來產業,江寧區計劃發力未來網絡、第三代半導體等產業新賽道,力爭每年突破20項關鍵核心技術、開發200個商業化應用場景、新增2000家優質創新型企業。
數實融合,推動制造企業上好轉型“必修課”
科遠智慧成功中標國能陳家港電廠斗輪機無人值守改造項目,助力電廠綠色智慧轉型與可持續發展;菲尼克斯電氣一邊忙著布局全新生產基地,一邊忙著對外輸出智能制造能力;上汽大通江寧基地里,“全球純電智慧輕型車架構平臺”mila首次曝光,用戶需要什么車,就可以快速定制什么車,實現“千人千面場景化服務”……這是今年以來,江寧智能制造企業在數字化浪潮下千帆競發的場景。
為了幫助制造企業上好智改數轉“必修課”,江寧整合資源,構建了“中字頭”國家隊、知名外企和成長迅速的民企為一體的服務體系,在全區范圍內為企業“把脈問診”,消除企業“不敢轉”“不會轉”的顧慮。
據介紹,為了確保“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打造全省數實融合標桿區”目標實現,江寧區計劃加快制造業智改數轉步伐。一方面,適度超前布局數字基礎設施。加快推進5g規模組網建設,拓展未來網絡在智能制造、數字政府、智慧城市等領域應用場景,到2025年,打造10個省級以上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80個省級以上示范智能車間(工廠)。另一方面,推動中小企業“上云用數賦智”。發揮華為沃土工場、菲尼克斯等企業平臺引領作用,提供免費診斷、上云用云等服務,推廣智能化設計、網絡協同制造等新模式,到2024年底,將實現規上工業企業智改數轉全覆蓋。
引育并舉,實施“人才是第一資源”戰略
10月19日,“杰出工程師獎”頒獎典禮舉行,數位來自江寧的科技工作者捧回獎項。南京杰科豐環保技術裝備研究院院長徐海濤說,從大學讀博士、找第一份工作到第一次創業,自己扎根江寧已有20年,“江寧敢闖敢干的精神,一直激勵我前行!”
中國人工智能學科奠基人之一、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創院院長張鈸帶著團隊從北京來到江寧,領銜組建南京清湛人工智能研究院。從江寧出發,他有著宏大的發展愿景,“幾次工業革命中,中國都錯失良機,在人工智能的這場賽跑中,我們不能再失之交臂。”
近年來,江寧堅持引育結合,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下一步,江寧將深化產才融合、校企協作,高標準建設全省人才發展現代化試點區。
一方面,精繪“人才圖譜”。瞄準重點產業鏈急需緊缺型人才,力爭到2025年集聚國際化頂尖人才超100名、省雙創人才250名、海外留學人員1萬名以上。
另一方面,加大育才力度。推行科技副總、產業教授“雙聘”制度,高質量運行國際人才街區,構建校地企人才共引、共育、共用機制。
此外,還將提升服務溫度。計劃3年內定制化建設2萬套人才公寓,完善教育、醫療等功能配套,持續豐富“人才碼”應用場景,讓各類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得好。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