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刻把握新時代新征程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基本規律,積極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把建設制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詳細闡述了新時代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意義、重要原則和重點任務,具有高度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導性,為有效開展相關工作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現代化道路,其核心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強調人的全面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以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然而,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浪潮的席卷下,全球工業體系正在發生巨大變革,傳統工業化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數字化、智能化、數智化等正成為工業發展的關鍵。因此,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將推進新型工業化作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支撐,不斷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當前,我國工業體系更加健全、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新型工業化扎實推進,產業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在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當前,全球重大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快速突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創新領域、創新方式和創新范式深刻調整,我國新型工業化發展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們要深刻地意識到,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工業化水平仍然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自主可控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工業大而不強的格局尚未發生根本性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關于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指示、重要論述和重大部署,系統地回答了新時代如何推進新型工業化這一重大課題,為今后如何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們要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指示、重要論述,準確把握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戰略定位、階段性特征以及面臨的環境條件變化,積極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
推進新型工業化,產業基礎再造是關鍵。加快推動產業基礎再造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鏈和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的重要著力點。重點圍繞核心基礎零部件與元器件、基礎材料、基礎軟件、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等工業“五基”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提升我國全球價值鏈地位和產業競爭力。
推進新型工業化,數實融合是重要路徑。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同時強調“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表明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發展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實體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路徑。
推進新型工業化,智能化制造是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制造活動的各個環節,具有提升產業效率、提高產品質量、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結構升級、低碳綠色等優點。推進新型工業化,要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鞏固已有產業體系的優勢地位,開展重點領域核心技術攻關,提升關鍵產業自主可控能力,推進重點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推進新型工業化,創新型人才是根本保障。新型工業化以科技創新為特征,以高質量發展為內在要求,推動工業產業的變革和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具有創新思維、創造能力和創業意識的創新型人才是根本保障。著眼未來產業布局,全面構建新時代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促進人才培養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大力培養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創新型人才,為新型工業化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
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推進新型工業化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完善黨委(黨組)統一領導、政府負責落實、企業發揮主體作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做好各方面政策和要素保障,開拓創新、擔當作為,匯聚起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強大力量,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中國政協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