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常州市人大常委會始終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智聚力科技創新,全力助推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常州答卷貢獻力量。
一件議案,促推科創平臺雨后勃發
6月初,暑熱初至。這段時間,參與常州智能制造龍城實驗室籌建工作的大連理工大學劉闊教授十分忙碌:在常州科教城一座約1.4萬平方米的廠房里,一個涉及高端數控機床研發和測試的實驗室即將開工改造,準備工作千頭萬緒。
與干勁和天氣同熱的,是激動人心的愿景:預計到今年9月,這里將崛起一座工業母機領域的實驗室。工業母機是高端制造業的基礎,承載著中國制造業的未來。
去年11月11日,智能制造龍城實驗室揭牌運行。實驗室把支撐常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制造裝備研發作為主要方向,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學研究,將努力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奮力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
實驗室的成立,與一份人大代表議案密切相關。近年來,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市人大和各級人大代表緊跟市委決策部署,積極開展專題調研。2021年,在市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期間,市人大代表聯名提出《關于加強對打造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助推常州高質量發展工作進行監督的議案》,被確定為年度重點議案,由市人大常委會負責重點督辦。在市政府及各有關部門的積極努力下,議案辦理成果顯著,吸引了一大批創新平臺、創新項目及眾多科技人才落戶常州。以新能源產業為例,目前,全市已建有新能源領域新型研發機構21家、省級院士工作站3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超50家。
精準監督,助推新舊動能轉換
近年來,常州大力實施“532”發展戰略,奏響了高質量發展的最強音。
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科技創新。圍繞市委重大決策部署,市人大常委會敏銳地抓住最具前瞻性、最有爆發力的關鍵,緊密貼合新時代人大依法履職的重點領域,在以科技創新為引擎的新舊動能轉換中獻智獻力、精準監督、全情投入、全力助推。
2022年,《關于加強以數字經濟為引領賦能常州市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監督的議案》,抓住了“數字經濟”這一關鍵因素。市人大常委會以督辦此議案為抓手,積極推動“數實融合”,為全市產業轉型升級增添強勁動力。2022年,全市新增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廠11家,數量居全省第一;新增五星上云企業20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7家,數量均居全省第二。
2023年,《關于加強“新能源之都”建設監督工作的議案》為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設“搭脈問診”。市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依法監督,督促政府積極爭取更多政策支持,集中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在新能源領域持續擴大發展優勢。
全市各級人大也積極主動作為。新北區人大常委會圍繞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經年累月、持續發力,督促區政府出臺《常州高新區大院大所合作共建重大創新平臺運行及績效評價管理辦法(試行)》。溧陽市、武進區集中了眾多科技創新平臺,轄市區人大常委會多年來堅持以調研、視察、監督、評議為抓手,不斷推進創新平臺的完善。
關注科創,人大永遠在路上
6月5日,長三角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總部大樓正式啟用。這一消息令連任三屆的市人大代表、新創碳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談昆倫激動萬分。
30多年來,談昆倫深耕高性能復合材料行業領域,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實現了國產大絲束碳纖維供應鏈的自主保障。在辦好企業的同時,他積極履職、深入調研,提出了多條關于發展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發展的建議,為推進行業發展建言獻策。他說:“作為人大代表,必須積極為行業、為國家做事,奮力闖出一條創新發展的道路。”
像談昆倫一樣,一大批不同領域、不同層級的人大代表,用他們的智慧、熱情和責任心,為常州科技創新建言獻策并身體力行。近年來的常州市人代會,有關科技創新的議案建議占比較高,這些議案建議均得到了積極響應,市人大常委會不僅全部高質量推進辦理,對一些重點議案還持續跟進監督,進行“回頭看”。
“加強科技創新工作、助推科技自立自強,一直是我市各級人大代表歷年來關注的重點,也是市人大常委會持續監督的要點。”常州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主任張立新介紹,早在2020年,市人大常委會就開展了關于推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進步法》貫徹實施情況的專題調研,連續3年市人代會的議案都與科技創新有關。
在地方立法方面,今年,常州市人大常委會將審議《常州市新能源產業促進條例》并提交明年年初的市人代會審議,《常州市促進智能制造發展條例》和《常州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也已進入調研起草階段,相信這幾部法規實施后,將為推動全市科技創新工作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筑牢法治根基,注入更加強大的發展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常州市人大常委會始終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智聚力科技創新,全力助推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常州答卷貢獻力量。
一件議案,促推科創平臺雨后勃發
6月初,暑熱初至。這段時間,參與常州智能制造龍城實驗室籌建工作的大連理工大學劉闊教授十分忙碌:在常州科教城一座約1.4萬平方米的廠房里,一個涉及高端數控機床研發和測試的實驗室即將開工改造,準備工作千頭萬緒。
與干勁和天氣同熱的,是激動人心的愿景:預計到今年9月,這里將崛起一座工業母機領域的實驗室。工業母機是高端制造業的基礎,承載著中國制造業的未來。
去年11月11日,智能制造龍城實驗室揭牌運行。實驗室把支撐常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制造裝備研發作為主要方向,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學研究,將努力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奮力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
實驗室的成立,與一份人大代表議案密切相關。近年來,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市人大和各級人大代表緊跟市委決策部署,積極開展專題調研。2021年,在市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期間,市人大代表聯名提出《關于加強對打造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助推常州高質量發展工作進行監督的議案》,被確定為年度重點議案,由市人大常委會負責重點督辦。在市政府及各有關部門的積極努力下,議案辦理成果顯著,吸引了一大批創新平臺、創新項目及眾多科技人才落戶常州。以新能源產業為例,目前,全市已建有新能源領域新型研發機構21家、省級院士工作站3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超50家。
精準監督,助推新舊動能轉換
近年來,常州大力實施“532”發展戰略,奏響了高質量發展的最強音。
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科技創新。圍繞市委重大決策部署,市人大常委會敏銳地抓住最具前瞻性、最有爆發力的關鍵,緊密貼合新時代人大依法履職的重點領域,在以科技創新為引擎的新舊動能轉換中獻智獻力、精準監督、全情投入、全力助推。
2022年,《關于加強以數字經濟為引領賦能常州市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監督的議案》,抓住了“數字經濟”這一關鍵因素。市人大常委會以督辦此議案為抓手,積極推動“數實融合”,為全市產業轉型升級增添強勁動力。2022年,全市新增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廠11家,數量居全省第一;新增五星上云企業20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7家,數量均居全省第二。
2023年,《關于加強“新能源之都”建設監督工作的議案》為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設“搭脈問診”。市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依法監督,督促政府積極爭取更多政策支持,集中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在新能源領域持續擴大發展優勢。
全市各級人大也積極主動作為。新北區人大常委會圍繞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經年累月、持續發力,督促區政府出臺《常州高新區大院大所合作共建重大創新平臺運行及績效評價管理辦法(試行)》。溧陽市、武進區集中了眾多科技創新平臺,轄市區人大常委會多年來堅持以調研、視察、監督、評議為抓手,不斷推進創新平臺的完善。
關注科創,人大永遠在路上
6月5日,長三角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總部大樓正式啟用。這一消息令連任三屆的市人大代表、新創碳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談昆倫激動萬分。
30多年來,談昆倫深耕高性能復合材料行業領域,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實現了國產大絲束碳纖維供應鏈的自主保障。在辦好企業的同時,他積極履職、深入調研,提出了多條關于發展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發展的建議,為推進行業發展建言獻策。他說:“作為人大代表,必須積極為行業、為國家做事,奮力闖出一條創新發展的道路。”
像談昆倫一樣,一大批不同領域、不同層級的人大代表,用他們的智慧、熱情和責任心,為常州科技創新建言獻策并身體力行。近年來的常州市人代會,有關科技創新的議案建議占比較高,這些議案建議均得到了積極響應,市人大常委會不僅全部高質量推進辦理,對一些重點議案還持續跟進監督,進行“回頭看”。
“加強科技創新工作、助推科技自立自強,一直是我市各級人大代表歷年來關注的重點,也是市人大常委會持續監督的要點。”常州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主任張立新介紹,早在2020年,市人大常委會就開展了關于推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進步法》貫徹實施情況的專題調研,連續3年市人代會的議案都與科技創新有關。
在地方立法方面,今年,常州市人大常委會將審議《常州市新能源產業促進條例》并提交明年年初的市人代會審議,《常州市促進智能制造發展條例》和《常州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也已進入調研起草階段,相信這幾部法規實施后,將為推動全市科技創新工作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筑牢法治根基,注入更加強大的發展動能。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常州市人大常委會始終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智聚力科技創新,全力助推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常州答卷貢獻力量。
一件議案,促推科創平臺雨后勃發
6月初,暑熱初至。這段時間,參與常州智能制造龍城實驗室籌建工作的大連理工大學劉闊教授十分忙碌:在常州科教城一座約1.4萬平方米的廠房里,一個涉及高端數控機床研發和測試的實驗室即將開工改造,準備工作千頭萬緒。
與干勁和天氣同熱的,是激動人心的愿景:預計到今年9月,這里將崛起一座工業母機領域的實驗室。工業母機是高端制造業的基礎,承載著中國制造業的未來。
去年11月11日,智能制造龍城實驗室揭牌運行。實驗室把支撐常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制造裝備研發作為主要方向,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學研究,將努力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奮力爭創國家級創新平臺。
實驗室的成立,與一份人大代表議案密切相關。近年來,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市人大和各級人大代表緊跟市委決策部署,積極開展專題調研。2021年,在市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期間,市人大代表聯名提出《關于加強對打造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助推常州高質量發展工作進行監督的議案》,被確定為年度重點議案,由市人大常委會負責重點督辦。在市政府及各有關部門的積極努力下,議案辦理成果顯著,吸引了一大批創新平臺、創新項目及眾多科技人才落戶常州。以新能源產業為例,目前,全市已建有新能源領域新型研發機構21家、省級院士工作站3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超50家。
精準監督,助推新舊動能轉換
近年來,常州大力實施“532”發展戰略,奏響了高質量發展的最強音。
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科技創新。圍繞市委重大決策部署,市人大常委會敏銳地抓住最具前瞻性、最有爆發力的關鍵,緊密貼合新時代人大依法履職的重點領域,在以科技創新為引擎的新舊動能轉換中獻智獻力、精準監督、全情投入、全力助推。
2022年,《關于加強以數字經濟為引領賦能常州市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監督的議案》,抓住了“數字經濟”這一關鍵因素。市人大常委會以督辦此議案為抓手,積極推動“數實融合”,為全市產業轉型升級增添強勁動力。2022年,全市新增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廠11家,數量居全省第一;新增五星上云企業20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7家,數量均居全省第二。
2023年,《關于加強“新能源之都”建設監督工作的議案》為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設“搭脈問診”。市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依法監督,督促政府積極爭取更多政策支持,集中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在新能源領域持續擴大發展優勢。
全市各級人大也積極主動作為。新北區人大常委會圍繞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經年累月、持續發力,督促區政府出臺《常州高新區大院大所合作共建重大創新平臺運行及績效評價管理辦法(試行)》。溧陽市、武進區集中了眾多科技創新平臺,轄市區人大常委會多年來堅持以調研、視察、監督、評議為抓手,不斷推進創新平臺的完善。
關注科創,人大永遠在路上
6月5日,長三角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技術創新中心總部大樓正式啟用。這一消息令連任三屆的市人大代表、新創碳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談昆倫激動萬分。
30多年來,談昆倫深耕高性能復合材料行業領域,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實現了國產大絲束碳纖維供應鏈的自主保障。在辦好企業的同時,他積極履職、深入調研,提出了多條關于發展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發展的建議,為推進行業發展建言獻策。他說:“作為人大代表,必須積極為行業、為國家做事,奮力闖出一條創新發展的道路。”
像談昆倫一樣,一大批不同領域、不同層級的人大代表,用他們的智慧、熱情和責任心,為常州科技創新建言獻策并身體力行。近年來的常州市人代會,有關科技創新的議案建議占比較高,這些議案建議均得到了積極響應,市人大常委會不僅全部高質量推進辦理,對一些重點議案還持續跟進監督,進行“回頭看”。
“加強科技創新工作、助推科技自立自強,一直是我市各級人大代表歷年來關注的重點,也是市人大常委會持續監督的要點。”常州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主任張立新介紹,早在2020年,市人大常委會就開展了關于推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進步法》貫徹實施情況的專題調研,連續3年市人代會的議案都與科技創新有關。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