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享譽世界的大蒜到農產品冷鏈物流,從高端裝備制造到新材料研發,金鄉縣的特色產業不斷增強,縣域經濟不斷壯大。近日,國家稅務總局濟寧市稅務局市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看稅收 走基層”主題宣傳活動走進金鄉,從農產品交易到生物技術應用,探尋金鄉縣“特色產業”快速崛起背后的“稅力量”。
“從最開始的小型批發市場到魯西南規模最大的農產品集散基地,一路走來,離不開稅收的助力和添彩。”談起稅收優惠,山東凱盛農產品物流園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李繼朋的臉上笑開了花。“2020年至今,企業免稅收入累計4.58億元,減免稅費額660萬元,給企業騰出了更多的發展空間。”
山東凱盛農產品物流園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涵蓋農產品種植采購代銷、倉儲冷藏、中轉集散、包裝加工等,常年管理、儲存全國10%的大蒜。市場入駐商戶3700余戶,日貨品交易量超過4000噸,解決就業10萬余人,為社會提供超2萬個創業機會,帶動建設種植基地13000余畝,輻射帶動金鄉近2萬名農民致富。
“我們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積極開展合作,以大蒜為媒介,使用‘大蒜貨幣’對接國外的農副產品。在這個過程中,稅務人員主動上門了解企業遇到的涉稅難題,幫助企業排查境外涉稅風險,‘量體裁衣’式的服務讓企業放心大膽的拓展海外市場,讓特色農產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談到稅務部門連續十年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時,李繼朋連連點贊稅務部門的貼心服務,“稅務部門不斷創新個性化、智能化的辦稅繳費方式,尤其在疫情期間,‘遠程辦’‘線上答’等一系列‘非接觸式’辦稅服務方式,讓企業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同樣受益的還有生物化工領域的“龍頭”企業——凱賽(金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從實驗室合成到產業化放大的過程中,合成生物法仍有大量需要解決的科學和技術難題,要想突破生物制造的技術瓶頸,實現產業化發展,企業必須不斷進行技術研發投入。”聊到“合成生物學”的研究過程,山東省人大代表、凱賽(金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包東梅說道,“國家出臺一系列支持科技研發的稅收優惠政策,降低了我們的資金占用成本,減輕了科技研發負擔,近三年,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超1.18億元,‘真金白銀’的支持和稅務部門的精準服務讓企業更有動力和能力去進行技術創新。”
在稅惠政策的支持下,凱賽生物(金鄉)也取得一系列傲人成果。生物法長鏈二元酸技術、戊二胺技術工藝不斷創新突破,成功解決了中國尼龍關鍵原料瓶頸問題,填補了世界生物法生產尼龍產品的空白。
“公司一直堅持走可持續發展路線,在稅務部門的幫助下,我們用足用活用好了資源稅、支持節能減排等綠色稅收政策和退稅資金,2022年企業繳納環保稅比2020年減少81.3%。”在包東梅看來,綠色稅制的激勵和退稅款的快速到賬為企業綠色低碳發展保駕護航。2020年至今,9937萬余元的出口退稅款和740余萬元的增值稅留抵退稅款直達賬戶,企業綠色轉型發展步伐日益堅定。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