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就業季度分析會舉辦
2023-01-20 15:47:19
223 次瀏覽
來源:勞動人事學院
編輯:蘇 曼
2023年1月13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主辦的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就業季度分析會在勞動人事學院舉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宋鑫,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副司長孟燦文,智聯招聘集團、阿里研究院、58同城招聘研究院、美團新就業研究所、滴滴發展研究院、騰訊研究院、蘇州工業園區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等政府部門和企業的領導和專家,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勞動人事學院教授曾湘泉,中國就業研究所研究員、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丁大建、耿林、黃偉、陳軒等學者和研究生博士生40余人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會。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研究員、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王非主持會議。
1 843 >
在主題報告階段,耿林作了題為《2022年第四季度就業形勢分析——基于智聯招聘網絡大數據》的主題報告。報告首先分析了2022年第四季度整體就業形勢,并對2023年第一季度就業形勢進行了預測,然后對分行業和職業、分區域和城市、分企業規模和企業性質的就業情況展開了討論。報告指出,2022年四季度的cier指數從三季度的1.63回升至1.70,但低于去年同期的1.99,也低于2020年和2019年同期水平。分月度來看,2022年10月至12月,cier指數先下降后上升,其中10月cier指數為1.69,11月下降至1.67,12月上升至1.75。基于計量模型的預測顯示,在趨勢因素、周期因素和季節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23年一季度cier指數將低于2022年四季度。分行業和職業來看,本季度不同行業間就業景氣極化程度有所縮小。專業服務/咨詢、娛樂/體育/休閑、中介服務、電子技術/半導體/集成電路、酒店/餐飲等行業就業景氣程度相對較高。分地區和城市來看,各地區和城市的cier指數與上季度相比有所增長,但較去年同期下降。分企業規模和性質來看,大中小微企業cier指數依次遞減,大型和中型企業cier指數下降,小型和微型企業cier指數上升。本季度各類性質企業的cier指數均低于1。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勞動人事學院博士生熊督聞介紹了基于58同城招聘平臺數據撰寫的《2022年第四季度藍領就業市場景氣報告》。報告指出,2022年第四季度藍領指數為1.60,環比下降,且低于往年同期水平。整體而言,2022年全年藍領指數均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外生沖擊效應顯著。從行業來看,四季度多數行業的藍領指數環比下降,接觸型行業如住宿餐飲、居民服務業受到沖擊比較嚴重;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指數下降明顯,表明供應鏈遭受較大沖擊;制造業需求和供給可能面臨同步收縮,藍領指數降幅稍小。從職業來看,新就業形態繼續發揮蓄水池作用,部分職業勞動供給顯著提升。從地區來看,四季度東北地區的藍領指數降幅最大。從城市群來看,四季度珠三角的藍領指數上升,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藍領指數下降。從城市等級來看,發達城市的藍領指數明顯低于一般城市,四季度一線和新一線城市指數上升,而其他城市指數下降。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研究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毛宇飛報告了《2022年第四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景氣分析》。報告認為,2022年在政策干預、疫情沖擊、供給攀升等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就業景氣指數持續處于低位,就業壓力仍然較大。從總體來看,本季度高校畢業生cier指數為0.56,同環比均有所下降。從供求變動來看,需求側2022年前三季度需求保持平穩,但四季度有所下降;供給側一二季度由于春招供給人數保持上升趨勢,三季度有所回落,四季度受到疫情防控政策調整、畢業生考研等影響,求職人數下降。分行業來看,本季度專業服務、交通運輸業景氣回升,能源礦產、石油化工等傳統工業下降。分區域來看,東部和東北就業景氣指數較高,西部則較低。分經濟圈來看,長三角、珠三角景氣指數較高,而京津冀相對較低。分城市來看,三線城市景氣指數相對較高,新一線城市指數相對較低。分企業來看,大型和中型企業招聘需求同比下降,小型和微型需求上升,國有企業就業競爭仍較激烈。建議增加“就業見習”規模,優先并重點向“招工難”的用人單位傾斜;強化畢業生數字技能,構建包括硬能力和軟能力在內的人才培養“能力素質清單”制度;健全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等新就業形態保障機制;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監測和政策評估機制;引導高校畢業生調整就業預期、轉變就業觀念。
主持人王非代蘇州工業園區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曉光作了《蘇州工業園區2022年四季度人力資源情況報告》。該報告首先介紹了2022年第四季度蘇州工業園區人力資源指數情況。在需求方面,2022年四季度需求指數為3724%,環比下降3.05%,為兩年來最低水平。在供給方面,2022年四季度供給指數為482%,環比下降2.23%。在求職匹配方面,2022年四季度園區人力資源匹配指數為59%,同比環比均有回落。該報告進一步介紹了蘇州工業園區企業的人力資源情況和趨勢。在企業流動率方面,2022年四季度園區企業整體離職率為10.46%,較去年同期上升約2.5%。在企業員工增長率預測方面,預計2023年一季度電子信息和機械裝備行業企業的員工增長率最高,環比漲幅最大的行業為汽車行業,環比降幅最大的行業為生物醫藥。在企業年末留任制度方面,2022年四季度園區71.11%的企業在年末有相關的留任制度。
在主題發言和自由交流階段,與會領導和專家圍繞2022年第四季度就業形勢進行了深入研討。
智聯招聘集團公關總監王一新從薪酬、防疫政策優化的影響等方面對第四季度就業形勢進行了補充。她表示,四季度38城平均招聘薪資為10558元/月,同比增速收窄,環比上漲3.8%。在防疫政策優化之后,企業雖受到疫情的影響和沖擊,但對于2023年的經營預期比較樂觀,多數企業有擴招的預期。在高校畢業生就業進展方面,特別是女大學生就業進展較慢,值得未來特別關注。
阿里研究院數字經濟就業研究中心高級專家缐偉華報告了2022年第四季度阿里平臺上中小微企業和新就業形態從業者的調研結果,表示中小微企業在2023年上半年招聘仍較為保守。新就業從業者四季度環比繼續增加,春節后多數準備繼續從事當前工作。
58招聘行業分析部分析師李鑫基于招聘平臺的數據分享了第四季度就業市場和大學生就業的分析情況。一是2022年整體就業壓力高于往年,但新就業平臺在緩解就業壓力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二是高校畢業生方面,2023屆畢業生求職意向偏求穩,雇主角度而言大學生職業能力有所欠缺,亟待加強。
美團新就業研究所所長孟續鐸介紹了有關美團外賣騎手的調研結果及新就業形態的典型特點。他表示,2022年網約配送員總量和增量都有所增長,并且四季度網約配送員呈現了季節性變化、受疫情影響波動、來自農村地區騎手比重上升及青年騎手占比回落等變化特征。回看2022年,新就業形態呈現出科技密集帶動勞動密集、促進勞動者數字技能發展、符合長期就業數字化趨勢等特點。
會議最后,曾湘泉進行了簡要總結。他表示,2022年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年,呈現了就業市場波動、摩擦性失業及結構性失業突出等特點。建議未來重新審視中國調查失業率口徑指標,以便于國際比較及數據解釋。2023年要重點關注以下問題:一是如何擴大有效需求,特別是增加消費需求的問題,呼吁我國出臺更多相關政策;二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2022年高校畢業生供給量急劇上升,就業矛盾不斷上升,未來急需推動結構性教育改革;三是監測問題,呼吁提高勞動力市場調查數據的利用率,以探尋更多挑戰性課題。總體來看,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預期2023年經濟及就業形態向好。
(責任編輯:霍星宇)
人大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人大新聞中心,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人大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對其負責。
③ 有關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系。
來源:天津大學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