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上午,2022年全市產業項目建設流動現場會第一站走進岳陽經開區,武漢大學智能制造與傳感器產業園、年產3萬噸大卷重鋁合金新材料項目接受流動現場會觀摩團現場檢閱。
武漢大學智能制造與傳感器產業園項目是岳陽市政府、經開區管委會與武漢大學共同打造“政產學研資”高效協同的產學研聯盟和創新中心,由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武漢大學劉勝教授領銜,武漢大學工業研究院湖南珞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珞佳智能匯集多學科高端人才,探索研究工程學科前沿科學問題,堅持以市場需求帶動技術研發,以地方、行業和企業需求為導向,貼近市場組織研究開發,使研究開發成果能夠在生產領域得到有效轉化和應用。
據武漢大學動力與機械學院院長、工業科學研究院執行院長、微電子學院副院長劉勝介紹,他們這個團隊,實際上是武漢大學和華科團隊一起聯合的團隊。在岳陽就把他們過去做的很多國家項目,甚至有的積累 20 多年的東西把它在岳陽孵化。學校非常支持,他們學生在這里已有 35 名,未來人數將達到200人左右。目前,4個高精尖項目已成功轉化,包括雙臂協作復合材料柔性鋪放系、湘江電子封裝仿真系統、金屬增材制造(3d打印)、高溫高壓傳感器等,著力于解決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應用領域涵蓋航空航天、國防軍事、汽車制造、發電裝備、能源儲備、醫療器械、物聯網等。
湖南乾隆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是以湖南大學人才技術優勢為主要依托,多方優質資源集成參與,實現高性能輕合金材料等產品“產、學、研”一體化高科技公司。年產3萬噸大卷重鋁合金新材料項目,總投資10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投資5億元,占地64畝,達產后形成年產大卷重高強鋁合金新材料產品3萬噸的生產能力,年產值6億元,年稅收5200萬元,畝均產值達到938萬元,畝均稅收達81萬元。二期擴大生產規模后,年銷售額將突破20億元,力爭5年內上市。
據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輝介紹,他們開發的快速冷卻連續鑄造+連續擠壓技術是國內首創,目前已經獲得了4項發明專利,已經申請了9項發明專利。該項目突破了發達國家的技術壟斷,在國內獨家掌握了生產高強度、高品質鋁合金大卷重(超長尺度)線材、棒材、板材和壁板型材的短流程高效制備技術,該技術將徹底解決先進裝備制造技術升級對大卷重高端鋁合金材料需求所面臨的“卡脖子”問題。
據悉,湖南乾隆新材料有限公司目前主要生產3c 定制產品、材料、鍛造材料、導體材料四大類產品,主要應用于汽車底盤、新能源汽車連接件和磁懸浮導軌等。
來源:岳陽市人民政府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