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六安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優化引領作用,推動經濟發展綠色轉型和產業升級成效明顯,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優格局,調整優化產業鏈條。節能減排成效明顯,十年間全市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2.02%,能耗強度顯著下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4項主要污染物下降幅度均超10%。光伏、風電、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325萬千瓦,位居全省第一。六安氫能綜合利用示范站首次實現我國兆瓦級制氫—儲氫—氫能發電全鏈條技術貫通。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0%,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8.9%,裝備制造、鐵基材料、電子信息、食品健康、建筑材料、新能源產業等“5+1”主導產業集聚度達75.5%。
調結構,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做大智能電動汽車配套產業,搶抓合肥市打造“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的重大機遇。做強電子信息產業,重點推動金寨美央電子科技園、春興精工5g通訊科技產業園、舒城聲光電產業園等11個園區建設,做精智能家電(居)產業,大力實施智能家電(居)“雙招雙引”工程,加強與格力、美的、海爾等龍頭企業協同合作;推進“智慧餐廚”工程,加快智慧餐廚產品應用的推廣。
減能耗,大力推動綠色制造。大力構建綠色制造體系,中擎住宅、中擎電機、泓濟環境3家企業成功創建省級綠色工廠。開展自愿性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持續推進節能降耗、污染減排及資源綜合利用,鑫翊新材料、迎駕貢酒曲酒分公司、溢彩玻璃3家企業自愿性清潔生產技術改造申報納入省導向計劃表,3家企業成功申報制造強省綠色化改造設備補助資金。有序推進節能環保“五個一百”專項行動,17家企業納入省經信廳節能環保“五個一百”推介目錄。積極組織市內高耗能企業參加全省工業節能診斷服務,促成14家企業與節能診斷服務機構雙向對接。目前,節能診斷工作已基本完成。
來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