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通訊員 項忠霞)2022年11月10日-11日,由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創新設計產業戰略聯盟、中國工程科技知識中心主辦,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浙江大學、中共無錫市惠山區委、無錫市惠山區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2021-2022年度“好設計”獎終評會和頒獎大會在無錫惠山拉下帷幕。經全國七大區24個好設計區域中心和15個合作伙伴推薦,共有871個創新設計項目入圍。經函評、初評、終評(函評+會評)等環節,最終評出了10項金獎、20項銀獎、10項提名獎和40項創意獎。
其中,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黃田教授團隊項目“高性能混聯加工機器人”獲好設計金獎;宋曉菲老師指導的項目“可伸縮錐螺旋仿生瓣膜抗反流膽道支架”和孫濤老師指導的項目“骨折復位與康復一體化機器人”分獲創意獎。
黃田教授團隊項目“高性能混聯加工機器人”面向國家對高端制造裝備的重大需求,發明了可重構性強、工作空間大、運動靈活度高的混聯機器人新機構,提出了性能驅動的一體化集成設計方法,攻克了運動控制、誤差補償、軌跡規劃、視覺定位等關鍵技術,研制出混聯加工機器人系列化產品。通過產教深度合作,開發出大型結構件現場原位銑削、光學元件超精密拋光、空間曲線攪拌摩擦焊接、疊層構件螺旋銑孔、汽車模具拋磨等多套新型工藝裝備,率先在航天航空、國家光學工程、汽車制造等領域成功應用,解決了一批國家重大工程中的制造難題,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良好的經濟效益。
宋曉菲老師指導的項目“可伸縮錐螺旋仿生瓣膜抗反流膽道支架”針對現有膽道支架植入人體后因易引起腸膽反流造成嚴重并發癥的缺陷,借鑒環節軟體動物蠕動原理,仿生設計了一種基于流體驅動的可伸縮錐螺旋仿生瓣膜抗反流膽道支架,具有可連續順暢引流及可有效抗反流的功能。項目開發出3d生物打印材料及快速成型工藝,實現了從原理創新到制造技術的集成創新。項目成果可望大幅度提高膽囊患者術后的生存質量,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孫濤老師指導的項目“骨折復位與康復一體化機器人”針對下肢骨折復位與康復中的定位精度差、力/位反饋缺失、康復周期長等問題,創新設計出集骨折精準復位與固定到定量康復于一體化的機器人系統,突破了機械設計、數據采集、圖像處理、精準固定等核心關鍵技術。通過醫工深度合作,研制出多套工程樣機并開展數十例動物和臨床實驗。項目成果可望大幅度提高下肢骨折復位精準度和患者的康復質量,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來源:天津大學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