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設區市科技局、教育局,各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加強全省科研實驗室安全管理,創造良好的科學研究安全環境,江蘇省科技廳、江蘇省教育廳依據國家和省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和有關規定,組織編制了《科學研究實驗安全風險評估操作指南(試行)》。現印發給你們,請各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企業研發機構參照相關要求,認真做好科學研究實驗安全風險評估工作。
(此頁無正文)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江蘇省教育廳
2022年9月7日
(此件主動公開)
科學研究實驗安全風險評估操作指南
(試行)
進一步加強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企業研發機構等單位的實驗室安全管理,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強化風險意識,增強風險防控能力,創造良好的科學研究安全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江蘇省生產安全條例》《風險管理 風險評估技術》(gb27921-2011)等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結合全省科學研究實驗安全實際,制定本指南。
1評估目的
從源頭管控科學研究實驗過程的安全風險,規范實驗和實驗項目危險源識別、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活動,減少或消除實驗室和實驗項目安全事故發生,確保科學研究活動安全有序開展,切實維護科研單位實驗室安全和人員生命安全。
2適用范圍
本指南主要用于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企業研發機構等單位的實驗室在科學研究及實驗過程(或實驗項目)中對發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和潛在事故后果危險性分析與評價。實驗安全風險評估對象包括實驗場所、實驗材料及設備、實驗人員、實驗操作、預防措施、應急預案等。適用于涉及有危險性的化學品(包括劇毒、易制爆、易制毒等管制類化學品等)、生物、輻射、機電、激光、特種設備等可能存在風險的現有或新增的實驗和實驗項目;也可以用于現有的實驗和實驗項目發生變化的安全現狀評估。
本指南不能替代生物安全、輻射安全風險評估。對可能存在生物安全風險、輻射安全風險的項目還應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范的要求和規定做專項的風險評估。
3管理職責
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科學研究實驗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對實驗安全風險管控全面負責。分管實驗安全工作的領導是重要責任人,協助第一責任人具體負責科學研究實驗安全管理工作。實驗室負責人或實驗項目負責人是科學研究實驗安全管理直接責任人,負責對所屬實驗和實驗項目的危險因素和風險等級進行風險評估。單位的實驗室安全職能部門會同科研管理部門組織、檢查、監督和指導實驗安全風險評估工作。
可能存在安全風險的實驗或實驗項目均應預先進行安全風險評估。所在單位根據安全風險評估結論和整改措施落實后方可批準是否可以進行實驗或實驗項目。
4基本程序
4.1實驗和實驗項目立項后,由項目負責人向所在單位實驗室安全職能部門會同科研管理部門提出安全風險評估申請。
4.2接到安全風險評估申請后,實驗室安全職能部門會同科研管理部門組織成立由實驗人員、管理人員、相關領域安全專家等共同組成的風險評估小組,制定評估方案。
4.3評估小組進行安全風險分析,做出評估結論,并提出建議和措施,形成安全風險評估報告(表),并將評估結果返回給實驗或實驗項目負責人。
4.4所在單位對審定通過的安全風險評估項目的評估報告進行備案;對存在重大風險的實驗或實驗項目,根據業務主管部門的要求,報送業務主管部門審核。
4.5經審定同意后實驗和實驗項目方可進行。
5評估內容
實驗和實驗項目安全風險評估內容主要包括:
(1)實驗所涉危險源種類、數量、特性及可能導致(引發)的風險。
(2)實驗場所條件、設施設備、技術及管理人員的滿足與符合情況。
(3)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操作、防護用品配備、安全保障措施的科學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
(4)安全教育培訓與準入方案、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與措施。
(5)應急預案、安全責任制落實等事項的準備情況。
(6)實驗廢棄物存儲和處置情況。
6評估流程
基本步驟:前期準備,危險、有害因素辨識與分析,選擇評估方法,定性或定量評價,提出安全對策措施和建議,做出評估結論,編制安全風險評估報告(表)等。
6.1準備階段
前期準備工作包括:明確評估目標和范圍,組建評估小組,編制各類調查表、準備技術文件(收集國內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范等),實地調查被評估對象的基礎資料,現場勘察并準確記錄勘察結果。
6.1.1確立風險評估目標、范圍、評估原則。
6.1.2成立評估小組。
6.1.3收集有關資料、進行初步調查分析,包括:
①國內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范等;②實驗項目基本情況:實驗項目涉及的主要實驗材料(包括化學品/試劑、特種氣體等)的種類,數量,存儲方式、理化性質,危險特性;主要實驗儀器/設備(特別是特種設備)的種類,數量和安全防護;實驗步驟和操作方法;實驗場所防爆、防火、防中毒措施條件和設施情況;實驗人員資質、培訓情況;安全管理制度;應急預案及演練情況等;③現場調查情況;④征求專家意見;⑤其他補充信息,如類似安全事故案例等。
6.1.4制定風險評估方案。
評估小組制定風險評估方案。評估方案的內容一般包括:①評估目的;②評估依據;③評估原則;④評估范圍;⑤任務分工;⑥評估方法;⑦風險評估各階段的工作計劃;⑧實施的時間進度安排。
風險評估方案宜由單位主要負責人(或其授權的分管負責人)簽發實施。
如果相關資料太少,以至于風險評估工作難以開展時,可以有針對性的引入一些減少風險的措施,降低某些關鍵環節的風險,簡化評估方案。
6.2評估階段
依據風險評估方案開展分析和評價工作。通過危險源辨識與分析、現場調查,并進行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評價。
6.2.1危險、有害因素辨識與分析。辨識危險源和各種危險有害因素、識別風險、分析判斷安全風險程度。重點分析和列出危險化學品、實驗步驟和操作方法、特種設備使用、應急處置等方面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
6.2.2選擇評估方法。根據實驗和實驗項目的特點,選擇科學、合理、適用的定性、定量評估方法進行整體性評估與分析。能進行定量評估的宜采用定量評估方法,不能進行定量評估的可選用半定量或定性評估方法。對于不同的實驗階段或環節,可根據評估的需要和實驗環節特征選擇不同的評估方法。必要時,可選用幾種分析評估方法對同一評估對象進行評估,互相補充、分析綜合、相互驗證,以提高分析評估結果的準確性。
6.2.3定性或定量評價。采用選定的評估方法,結合現場調查,并可參考類似實驗活動的危險、有害因素導致事故發生或造成急性職業危害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進行定性、定量評估與分析。
6.2.4安全對策措施與建議。根據危險、有害因素辨識、分析結果及定性、定量分析結果,從實驗場所條件、實驗材料和設備、實驗方法、人員教育培訓、應急處置能力、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有針對性安全對策措施建議。
6.2.5評估結論。歸納實驗材料、儀器設備、實驗過程(工藝)、安全管理及防護措施等評價結果;列出實驗項目存在的較大風險,以及應重點防控的危險源和危險有害因素,指出存在的問題,確定危害類別,預測發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提出擬采取關鍵性安全對策措施及其降低安全風險方面的可行性。
6.3編制安全風險評估報告
參照aq 8001的要求,安全風險評估報告的格式見附錄d。
7重新評估
實驗方案或實驗(工藝)流程如有重大調整或出現原先評估時未發現的重大安全風險,項目負責人應當按照流程重新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并及時主動采取有效管控防范措施。
(1)有關政策、法規、標準等發生改變;
(2)發生安全事故或事件后;
(3)采用新設備、材料、方法、人員、環境等發生變化或者改變實驗室結構功能時,包括物質存儲或使用的實驗室分區執行的任務發生改變之前;
(4)變更工作流程。
8風險等級判定
實驗安全風險等級從高到低劃分為重大風險(一級)、較大風險(二級)、一般風險(三級)和低風險(四級)四個級別。
一級(紅色):重大風險。極度危險,不能進行實驗,應立即補充管控措施,以期降低風險級別,定期檢查、測量及評估;
二級(橙色):較大風險。高度危險,立即整改,補充管控措施,定期檢查、測量及評估;
三級(黃色):一般風險。顯著危險,需要整改,建立目標、建立操作規程,加強培訓及溝通;
四級(藍色):低風險。較低危險,需要引起注意,及時完善管控措施。
不同風險分析評估方法獲得的結論可能有所差別,應選取風險等級最高的,確定為該項目的風險等級。
實驗和實驗項目采取安全風險分類分級管理機制。風險等級三級以上實驗和實驗項目應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控措施和應急預案,并嚴格落實,經單位審核確認后方可開展實驗,相關資料備案。
根據國家及行業相關規定、規范和標準,實驗和實驗項目分類和風險等級劃分適時調整(見附件c)。
附錄a
風險評估流程圖
492 539 >
圖1風險評估流程圖
附錄b
風險評估方法
根據實驗和實驗項目特點,一般采用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預先危險分析方法、類比法、檢查表分析法等進行綜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評價。
(一)危險性分析法(lec)
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格雷厄姆-金尼方法)是一種針對作業人員處在職業危險環境中作業的半定量危險性評價方法。其評價原則是:作業條件的危險性量化值(d)取決于三個因素,(1)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2)作業人員暴露在危險作業環境的頻繁程度(e);(3)一旦發生事故可能造成后果的嚴重程度(c)。用簡化公式來表示就是:d=l×e×c
其中d值越大,作業的危險性就越大。作業條件的危險性d值的等級劃分見表2。
表1危險性等級劃分表
危險性分值(d)
≥320
≥160~319
≥70~159
<70
危險程度
極度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高度危險,需要立即整改
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較低危險,需要注意
風險等級
重大風險
較大風險
一般風險
低風險
風險顏色
l、e、c三個因素的取值范圍見表2、表3、表4。
表2 l-事故發生可能性分值
分數值
10
6
3
1
0.5
0.2
0.1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完全會被預料到
相當
可能
可能,
但不經常
完全意外,很少可能
可以設想,很少可能
極少
可能
實際上
不可能
表3 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分值
分數值e
10
6
3
1
0.5
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
連續暴露
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
每月暴露
一次
每年暴露
幾次
非常罕見
的暴露
表4 c-事故造成的后果分值
分數值c
100
40
15
7
3
1
事故造成的后果
十人以上
死亡
數人
死亡
一人
死亡
嚴重
傷亡
有傷殘
輕傷
需救護
(二)預先危險分析方法
預先危險性分析(pha)是在進行某項活動(如實驗)之前,對系統存在的各種危險因素(類別、分布)、出現條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進行宏觀、概略分析的系統安全分析方法。其目的是早期發現系統的潛在危險因素,確定系統的危險等級,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防止這些危險因素發展成為事故,避免考慮不周所造成的損失,屬定性評價。即:討論、分析、確定系統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及其觸發條件、現象、形成事故的原因事件、事故類型、事故后果和危險等級,有針對性地提出應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1)預先危險性分析步驟
①對實驗目的、實驗過程以及操作條件和周圍環境進行充分的調查;
②收集以往的經驗和同類實驗中發生過的事故情況,判斷所要分析對象中是否也會出現類似情況,查找能夠造成物質損失和人員傷害的危險性;
③根據經驗、技術診斷等方法確定危險源;
④識別危險轉化條件,研究危險因素轉變成事故的觸發條件;
⑤進行危險性分級,確定危險程度,找出應重點控制的危險源;
⑥制定危險防范措施。
(2)危險性等級劃分
pha分析的結果用危險性等級來表示。危險性可劃分為四個等級,見表5。
表5危險性等級劃分表
級別
危險程度
可能導致的后果
ⅰ
安全的
不會造成人員傷亡及系統損失
ⅱ
臨界的
處于事故的邊緣狀態,暫時還不至于造成人員傷亡、系統損失或降低系統性能,但應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ⅲ
危險的
會造成人員傷亡和系統損失,要立即采取防范對策措施
ⅳ
災難性的
造成人員重大傷亡及系統嚴重破壞的災難性事故,必須予以果斷排除并進行重點防范
(3)評價結果
預先危險性評價分析采用如下的表格形式(表6)提交結果。
表6危險性預先分析表(樣表)
潛在
事故
危險、有害因素
觸發條件
事故
后果
危險
等級
預防措施
應急和急救措施
(4)分析小結
通過預先危險性評價分析得出實驗或實驗項目存在的主要危險,以及危險等級。
對于可能產生的各種危險,有害因素,在危險性預先分析表中均一一對應提出了初步的防范對策和措施。
(三)類比法
通過對與擬評價實驗項目相同或相似項目的安全調查、以及對有關的實驗文件、技術資料的分析,類推擬評價實驗項目的危險源和有害因素的種類和危害程度,對可能存在的危險源和有害因素進行風險評估,預測擬采取的安全防護措施的管控效果。
(四)檢查表分析法
依據國家有關職業安全健康的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標準,以及操作規程、生產安全事故案例等,通過對擬評價實驗項目的詳細分析和研究,列出檢查單元、部位、項目、內容、要求等,編制成表,逐項檢查符合情況,確定擬評價實驗項目存在的安全問題、缺陷和潛在危害。
附錄c
實驗和實驗項目分類和風險等級
一、根據實驗和實驗項目涉及的危險源特性,從安全角度可將其分為化學類、生物類、輻射類、機電類、特種設備類、其他類等六類。
(一)涉及化學反應和化學品的實驗場所(或實驗項目)歸屬為化學類。主要危險源為爆炸性、易燃易爆性、中毒性、腐蝕性等危險化學品。
(二)涉及微生物和實驗動物的實驗場所(或實驗項目)歸屬為生物類。主要危險源為微生物(傳染病病原體類等)、動物等危害個體或群體安全的生物因子。
(三)涉及放射源、射線裝置等的實驗場所(或實驗項目)歸屬為輻射類。主要危險源為放射性物質。
(四)涉及機械、電氣、高溫高壓等設備及儀器儀表等的實驗場所(或實驗項目)歸屬為機電類。主要危險源為機械加工類高速設備、高電壓及大電流設備、激光設備、加熱設備等。
(五)涉及起重機械、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的實驗場所(或實驗項目)歸屬為特種設備類。主要危險源是該類設備自身,起重機械可能造成重物墜落、起重機失穩傾斜、擠壓、高處跌落等危害;鍋爐可能因超溫、超壓等導致材料失效發生爆炸或泄露造成機械損傷、燙傷等危害;壓力容器可能因遇熱超壓、機械損傷、減壓閥不合格等造成爆炸或氣體外泄等危害。
(六)不涉及上述危險源的實驗場所(或實驗項目)均歸屬為其他類。主要危險源為用電用水等設施設備引發的用電用水安全風險。
二、依據實驗過程中使用危險源(實驗材料、儀器設備等)的危險程度,以及實驗現場是否存放大量危險性實驗材料,將實驗和實驗項目實驗安全風險等級從高到低劃分為重大風險(一級、紅色)、較大風險(二級、橙色)、一般風險(三級、黃色)和低風險(四級、藍色)等四個等級。
(一)涉及使用爆炸物、自燃物、易燃易爆等物理危害類危險化學品,以及劇毒、易制毒、易制爆,麻醉品和精神藥品等管制類化學品或藥品,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放射源等;或者現場存放有比實驗要求更多的大量危險化學品或管制類藥品,為一級安全風險實驗和實驗項目。
(二)涉及使用其他危險化學品,低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動物,壓力容器,激光設備,強磁設備等,為二級安全風險實驗和實驗項目。
(三)涉及使用起重機械、高速設備、回轉機械,冷熱設備(冰箱、烘箱、馬弗爐等),大功率充、放電裝置、高電壓設備等,為三級安全風險實驗和實驗項目。
(四)未列入以上三類的實驗或實驗項目,為四級安全風險實驗和實驗項目。
三、對上述劃分的實驗安全風險等級,在經過對實驗材料、儀器設備、實驗工藝、操作方法、人員資質、環境條件、防護措施等要素綜合風險評估后,如風險程度增高,則應根據綜合評估結果,調整實驗和實驗項目實驗安全風險等級。
附錄d安全風險評估報告編制格式
××××××實驗安全風險評估報告書
一、實驗項目概述
1.實驗項目簡介
2.評估目的
3.評價依據
4.風險評估范圍
5.風險評估方法
二、實驗過程(工藝)簡介
三、危險源辨識.辨識與分析
四、定性、定量評價
1.定性、定量評價
2.評估結果
五、安全對策措施及建議
1.提出針對性的安全對策和措施
2.補充建議
六、安全風險評估結論
××××××實驗安全風險評估表
一、實驗基本信息
實驗名稱
實驗類別
£化學類、£生物類、£輻射類、£機電類、£特種設備類、£其他類
項目負責人
聯系電話
實驗室安全
負責人
聯系電話
所在部門名稱
實驗室地點
二、實驗概況
(簡要描述實驗原理、實驗步驟、所用試劑或材料、設備等,可附實驗方案)
三、實驗涉及的危險源
危險源種類
£化學安全£輻射安全£特種設備安全£機電安全
£電氣安全£生物安全£激光安全£其他
四、主要危險源或有害因素
序號
危險源或有害因素
危險特性
數量
其他說明
(根據實驗內容,從擬使用的實驗材料或試劑、儀器/設備(含特種設備)、實驗操作步驟、實驗室環境條件、防護措施、教育培訓及準入、應急預案及演練,以及規章制度等方面查找,列出具體清單,如清單數量較多,可單獨附表說明)
五、安全風險分析
1.實驗過程中是否有爆炸、火災、腐蝕、中毒風險、產生危險廢棄物等
(根據危險源清單,分析實驗過程中可能對人身安全、人體健康、實驗室環境和周邊環境等帶來的負面影響)
六、擬采取的防護和應急措施
七、實驗和實驗項目風險等級
£重大風險(一級)£較大風險(二級)
£一般風險(三級)£低風險(四級)
評估專家意見
(專家人數不低于3人,必要時可以邀請安全、應急領域專家或相似項目經驗的專家進行評估)
簽名:年月日
實驗和實驗項目負責人意見
意見:
簽名:年月日
單位意見
意見:
單位負責人簽字:年月日
填表說明:
1.實驗室不涉及危險源時,請在相應欄目中填寫“無”;表格不夠時,請自行添加。
2.此報告一式三份,項目負責人、二級單位、業務主管部門各留存一份,復印有效。
江蘇省科學技術廳辦公室 2022年9月13日印發
來源:中國宿遷市人民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