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張中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常紀文
蘇州大學晏成林
pgo綠色能源生態合作組織周元
協鑫科技劉濤
金螳螂集團王漢林本站訊(通訊員 程維妙)9月28日,新京報零碳研究院在蘇州舉辦研討會,多位與會嘉賓圍繞“國際能源變局下,解碼江蘇低碳之路”展開分享討論。本次會議召開的時點,正值我國提出“雙碳”目標剛滿兩周年。
與會嘉賓表示,推進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結合自身的基礎和產業特色優勢,不能搞“齊步走”。我國“雙碳”工作已有路線圖,需加強操作層面上的部署和落實。在具體的實施領域,工業園區的低碳和零碳發展非常關鍵。此外,多位嘉賓提到技術發展的重要性,新能源的發展一定要靠技術推動,技術發展才能讓降碳成為可能。
天津大學張中祥
工業園區零碳發展非常關鍵
在“雙碳目標和歐盟碳關稅下中國碳市場與零碳園區建設”主題演講中,天津大學馬寅初經濟學院創院院長、卓越教授,國家能源、環境和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新京報零碳研究院“零碳三十人”智庫專家張中祥表示,“雙碳”目標是國家審時度勢、完全自主做出的戰略選擇,其制定考慮了前沿的氣候變化影響的科學研究發現、國內發展和一些外部環境的影響,無論是國際氣候談判,還是歐盟即將實施的碳關稅,都會對具體政策實施產生一些影響。通過更多實施有效市場手段,加快碳市場建設,可以以更低的成本來實現“雙碳”目標。
在具體的實施領域,張中祥認為工業園區的低碳和零碳發展非常關鍵。全國有國家級和省級工業園區2多家,碳排放約占全國總排放量的30%,占全國工業碳總排放量的80%多,是完成“雙碳”目標過程中的一塊“硬骨頭”。
張中祥表示,要真正建設零碳產業園區,就要從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等全方位系統性融入零碳理念,以數字化、智能化手段整合節能、減排、固碳、碳匯,依托零碳操作系統,實現園區碳排放與吸收自我平衡。
從國際視角看,張中祥指出,歐盟計劃實施的碳關稅,將間接排放,也就是生產用電的排放,也納入征稅范圍,納稅覆蓋的行業范圍大幅擴大,建立低碳、零碳產業園并推動生產出口產品的廠家向園區集聚,也不失為化解碳關稅影響的途徑之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常紀文
推進實現雙碳目標不能一刀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新京報零碳研究院“零碳三十人”智庫專家常紀文在主題分享中表示,經過多年持續的努力,我們的低碳產業競爭力越來越強,只要堅持下去,會不斷地發展壯大。他同時指出,推進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結合自身的基礎和產業特色優勢,不能搞“齊步走”“一刀切”,需要采取科學的策略,抓主要的方面和環節。
今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發電組件和電動汽車出口均位居全世界前列。常紀文表示,經過多年持續的努力,我們的低碳產業競爭力越來越強,只要堅持下去,會不斷地發展壯大。
“碳達峰、碳中和也是我們必須要做的,它對能源、工業、農業、交通、建筑、生活等各個領域都有影響,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系統性變革,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常紀文說道。
去年9月全國多地出現大面積停電現象,常紀文分析稱,那是因為提出“雙碳”目標后,很多工作還缺乏詳細的路線圖或者策略,一些地方不知道怎么做。現在1+n方案體系已基本構建,未來專項方案還會不斷補充。隨著方案不斷完善,出現大面積停電現象的概率會越來越低。但也可能出現各種意外的事情,譬如俄烏沖突對全球能源結構的影響等,所以我們要做好充分應對,要有自己的策略。他進一步表示,推進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結合自己的基礎和產業特色優勢,不能搞“齊步走”“一刀切”。
蘇州大學晏成林
電池需求即將進入新一輪爆發
蘇州大學能源學院院長晏成林在研討會上表示,隨著全球電動化及儲能雙雙進入快車道,電池需求即將進入新一輪爆發,萬億級電池市場已經開啟。他同時表示,目前新能源電池尚面臨長續航電池的開發、全溫區電池的突破及高安全電池的應用等制約,技術瓶頸亟須解決。
“雙碳”目標提出以來,新能源汽車和儲能行業迎來了高速發展,作為核心部件的鋰電池也備受關注。從行業背景來看,萬億級的電池市場已經開啟。從最早1991年手機、筆記本電腦等使用的消費品電池的市場,到現在移動電源包括戶外移動電源下的電池市場,深空探測、深海探測、ups電源(不間斷電源系統)、重型卡車、無人機、5g基站、軌道交通乃至軍工裝備等場景,都涉及電池的應用。包括儲能領域也是如此,光伏、風力發電等新能源電力屬于間歇式能源,所以需要配備儲能系統,光伏加儲能的移動電源市場前景也非常廣闊。
隨著全球電動化及儲能雙雙進入快車道,電池需求即將進入新一輪爆發。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今年6月最新的預估,到2035年,全球電池的需求量將超過4700gwh,相比于2020年全球鋰電池裝機量137gwh,15年時間將增長34倍,需求增速之快,可以說達到每年再造一個市場的水平。面對如此之大的市場,我們該如何迎接機遇,這是值得思考的。
pgo綠色能源生態合作組織周元
傳統能源新能源要協調發展
pgo綠色能源生態合作組織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元在研討會上談了幾點對“雙碳熱”的冷思考。他表示,傳統能源跟新能源之間是協調發展的關系,不能說誰把誰替代掉,新能源也不能一哄而上。周元談了幾點對新能源發展的思考:
第一,傳統能源和新能源之間要協調發展。新能源的發展要先立后破,因為新能源不穩定,有“靠天吃飯”的特征。此外,傳統能源帶動了大量的勞動就業,不能立刻退出,所以要與新能源協調發展,不能說誰把誰替代掉。
第二,新能源發展消納是一個大問題。一些地區風電、光伏發電上了電網后沒有辦法吸收消納,甚至有的企業棄掉的電占比高達80%,現在大量持有新能源尤其光伏電站的企業壓力比較大。
第三,強調產業鏈的協作。當前全球經濟、國內經濟壓力都不小,資金會投到比較熱門的行業,還有一些企業跨界進入新行業,對于原來行業內的傳統企業是一種沖擊,為了保護自己必須不斷地擴產。行業前景是不錯的,但要防止今后兩年產能嚴重過剩,而且很多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可能短期內會不好過。
第四是要因地制宜。現在一些地方政府為應對經濟下滑,招商引資時可能比較著急,尤其在“雙碳”目標下會產生一種沖動。我們的任務就是告訴地方政府哪些可以上、哪些不可以上,如果有資源沒有市場也不行,所以因地制宜很重要。
協鑫科技劉濤
光伏領域降碳需要技術創新
協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總經理、中央研究院總師辦主任劉濤在研討會上提出,光伏是可再生能源中的重要分支,對于降碳意義重大。在光伏領域有兩點非常重要——不斷通過技術創新與技術迭代來提升產品效率、降低制造環節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同時進行規模化生產來降低成本。
劉濤說:“光伏是可再生能源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分支。我國2021年全社會總用電量大約為8.6萬億度,其中可再生能源電力約為2.5萬億度。在這2.5萬億度中,水電大概占了1.6萬億度,風電為0.6萬億度,0.3萬億度來自太陽能光伏發電,也就是說太陽能光伏發電在全社會用電量總體中比例大致是4%,是僅次于水電、風電的重要組成部分。”
劉濤表示,包括西北等地風光大基地的建設,今年國內光伏新增裝機可能會超過80兆瓦,明年有望突破100兆瓦,相較二零零幾年時的規模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劉濤說:“協鑫在大力宣傳我們創新的上游材料,也就是從傳統改良西門子法所生產的棒狀硅,到我們研發的顆粒硅。這種材料最核心的亮點在哪里?顆粒硅生產過程中的能耗比傳統工藝方法要低70%左右,因此我們目前每生產一萬噸顆粒硅,相較之前每生產一萬噸棒狀硅,減少排放的二氧化碳大概在30萬噸這樣一個水平。如果按照目前中國100萬噸多晶硅的產量計算,顆粒硅對于減排有相當大的幫助,這是非常直接的數據。”
金螳螂集團王漢林
建筑裝飾裝配式標準仍需優化
金螳螂集團副董事長王漢林在研討會上表示,能耗排放更低的建筑裝飾裝配式是國家倡導和行業發展的方向,也是包括金螳螂在內的建筑企業大力投入的重點。行業未來的發展,在驗收標準、技術規程等方面依然有優化提升的空間。
王漢林稱,我國之前提出,“十四五”期間將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這項工作對于我們建筑裝飾裝配式和城市更新都是發展機遇,可以通過綠色建筑節能,降低碳排放。同時建筑裝飾裝配式涉及建材的重復利用,也有助于減少資源浪費。
建筑裝飾裝配式目前發展較大的難點,更多還是在于理念、觀念的接受。現階段建筑裝飾裝配式成本高于傳統建筑,因為加入標準化模塊生產前期的研發投入成本以及運輸成本。但目前從國家層面,建筑裝飾裝配式是提倡的方向,也設置了相應的優惠政策,江蘇乃至全國的建筑企業也在大力推行,未來是必然的趨勢。
不過目前我們常說的建筑裝飾裝配式,其實只考慮到了建筑裝配化,室內裝飾與建筑裝配化還沒有形成協同,包括室內裝配化驗收標準與傳統住宅驗收標準依然存在沖突。例如毛坯房驗收,原則上來說建筑裝飾裝配式是不需要將一些點位提前做到位的,完全可以靠裝配化實現管線分離,目前的驗收標準會導致出現資源的浪費,也提醒我們建筑裝飾裝配式接下來的發展在驗收標準、技術規程等方面依然需要研討和優化提升。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程維妙 朱玥怡 白華兵
報道網站:新京報
報道來源:
來源:天津大學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