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于都縣通過“規劃引領、建強平臺、招大引強、培育龍頭、補齊鏈條”,推動工業產業駛入快車道,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凝心聚力
工業首位產業發展勢勁
在贏家時裝(贛州)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只需幾秒便能實現3d智能量體,再由系統實時生成版型數據,面料由自動裁床裁剪成片,通過智能吊掛系統輸送到各個工位,最快2小時,消費者“私人定制”的服裝便完成了。
在江西衛棉紡織生產車間,智能制造設備滿負荷運轉,大型電子顯示屏上,所有工序可視可控。“項目達標達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20億元,納稅0萬元以上。”該公司行政經理劉觀秀說。
這是于都縣全力推進智能化生產,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近年來,于都縣堅持多措并舉發展壯大紡織服裝首位產業,取得明顯成效。該縣出臺十條政策護航紡織服裝首位產業發展,總部大樓、人才公寓、服裝服飾檢測中心、水洗產業園、fdc時尚綜合體、理工服裝學校等十大平臺強力支撐,建成標準廠房250萬平方米;全縣有紡織服裝企業總數超3000家,規上紡織服裝企業總數達114家,2021年全行業產值達602億元,產業集群被評為江西省重點工業產業集群。
于都先后獲評“中國品牌服裝制造名城”“國家紡織服裝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全國紡織產業轉移示范園區”和“中國服裝優質制造創新示范基地”,“時尚之都”品牌逐步打響。
多方合力
聲谷科技產業厚積薄發
高低壓應變動態檢測、靜載荷實驗靜態檢測……走進總投資150億元的江西中金電子信息數字產業園,技術人員正緊張有序地進行1號樓樁基檢測。
江西中金電子信息數字產業園總用地面積約16.4萬平方米。項目按“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考核,分步實施”的思路,規劃建設以電子信息、智能終端、高端智能裝備制造、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題的產業園。“項目建成并全部達產達標后,可實現年營業收入300億元以上、年納稅3億元以上。”中金電子負責人介紹說。
于都正全力打造中國贛南聲谷科技產業園,光電、電聲產業“兩套馬車”并駕齊驅。光電產業以煜明光電為核心,主要生產學生教學護眼燈、戶外照明及景觀燈,大力推進中科院江風益院士多基色純led光源技術產業化應用,可實現傳統led應用領域的產業替代。電聲產業主要以天鍵股份、以泰電子、圣通電子為核心。天鍵股份主要代工oppo、vivo、華為電聲產品,并自主開發了健康聲學助聽器,技術領先全球,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互為犄角
裝配式建筑產業啟新程
在華強杭蕭鋼構(于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組合好的鋼管束組合剪力墻結構可以馬上運往工地進行施工,與傳統鋼筋混凝土結構住宅相比,裝配式建筑不僅綠色環保,而且減少施工現場工作量,建設周期短。
華強杭蕭鋼構(于都)有限公司是江西省首批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建設有綠色裝配式鋼結構智能制造車間、裝配式建筑綜合展示廳、數智化管理平臺,真正實現了鋼結構工廠化制作、標準化施工安裝的產業化發展模式。
除了華強杭蕭鋼構股份有限公司,于都縣還引進了中民筑友房屋科技(贛州)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重點企業;成功承辦了第二屆全國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發展研討會,入選首批省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裝配式建筑全行業產值突破30億元,于都成為全國使用裝配式建筑面積最大的縣,累計推廣裝配式建筑300萬平方米。
與2012年相比,該縣規模以上企業由62戶增加到181戶,工業增值稅由1.99億元增長到4.5億元,實現利潤總額由8.62億元增長到25.2億元。工業園區面積從5.3平方公里擴展到10.4平方公里。“對標大灣區,聚力大發展,我們正全力以赴拼搏三季度,為黨的二十大獻禮。”于都縣工業與信息化局負責人朱曉斌說。(宋嘉華)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