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至26日,由陜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我校主辦的農業農村現代化與公共政策創新學術研討會在楊凌召開。陜西省社科聯黨組成員、秘書長苗銳軍,我校黨委副書記、社科聯主席呂衛東出席會議并致辭,來自全國各地近百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公共政策創新是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實現路徑。來自公共管理學、政治學等領域的8位全國知名專家參加本次研討會并做主旨報告。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姜曉萍教授就“鄉村振興中的組織振興”發言,認為實現組織振興需要“一核領多元”的主體、健全鄉村振興組織體系的目標、強基固本賦能的方式和三共融三治的路徑。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教授朱正威圍繞“治理實踐與學科話語”展開分析,提出治理實踐與語匯表達是互構的過程,要提煉中國場景下治理語匯中豐富的理論內涵。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社會救助分會副會長、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副院長左停教授以“常規管理與非常規管理:中國反貧困的經驗解釋及其對鄉村振興啟示”為題,認為反貧困治理和鄉村振興要發揮常規管理和非常規管理的作用和優勢。華中師范大學鄧大才教授以“中國非正式治理興起的政治學解釋”為題,主張要關注非正式治理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影響,提升治理效能要更加注重發揮非正式治理的價值和功能。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于水教授作題為“江浙農村居民收入及其提升研究”的報告,就如何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提出見解。全國mpa教指委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麻寶斌教授從研究假設、方法、價值、主體、內容、對象等角度探討“公共管理研究人本轉向”的必要性與可行性。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雷曉康教授主要圍繞當前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現實困境、總體要求以及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進路展開分析與展望。陜西省社會科學院二級研究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項目專家、我校人文學院講座教授石英以“農業農村現代化過程中的公共政策創新”為題,提出公共政策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認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要進一步打破城鄉交流互動的政策壁壘。
本次研討會還設立3個平行論壇,分別以“鄉村建設與鄉村振興”“公共政策與治理創新”“共同富裕與社會保障”為主題,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院校的60余位專家學者分別圍繞鄉村建設與鄉村振興的理論和實踐、邏輯轉向、動力機制、模式選擇,公共政策與治理創新的問題困境、實踐進路、制度邏輯、變通機制,共同富裕與社會保障的目標定位、案例比較、實現路徑、經驗詮釋等問題進行了充分討論和交流。
本次會議由我校人文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陜西省鄉村治理與社會建設協同創新研究中心共同承辦。研討會采用線下與線上相結合、以線下為主的方式進行,來自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期刊編輯進行了深入交流。
編輯:李曉春
來源:天津大學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