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錨定“產業第一” 聚力向實而行——寫在全市產業發展大會召開一個月之際
發布日期: 2022-05-24 07:56:26字體大中小
時間過去的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秒,都在用看得見的改變,為這座城市書寫全新的篇章。
就在一個月前——4月24日上午,市委、市政府高規格召開全市產業發展大會,高位謀劃、強力推進,以更清晰的路線圖、更明確的任務書、更緊迫的時間表,吹響堅持“產業第一”,加快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沖鋒號。
一往無前、向實而行的新征程在腳下開啟。一個月來,從生產車間到產業園區,從招商一線到項目現場,全市上下瞄準目標、加足馬力,時不我待抓招商抓項目,爭分奪秒延鏈補鏈強鏈,加快構建產業集群,打造產業生態,奮力推動產業實現大發展大提升。新氣象、新變化撲面而來令人振奮。
新征程上的珠海,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正全力跑起來,拼起來,燃起來!
以“跑”的姿態加速發力
在市委、市政府機關大院內,“珠海‘產業第一’四項工作進度圖”被擺放在醒目位置——全市重點項目投資完成情況、招商引資進展情況、工業園區重點配套項目投資完成情況,產業新空間建設進度情況一目了然。
它如同一面戰鼓,時時催促著路過的領導干部,前進的腳步要加快、再加快。
5月16日至17日,一支由香洲區招商部門、重點園區、龍頭企業組成的精銳小隊,馬不停蹄奔赴東莞、深圳開展投資促進工作,連續舉辦兩場工業載體和投資環境推介交流會。
主動出擊的效果立竿見影。東莞、深圳近40家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家電和裝備制造類企業紛至沓來。推介交流會剛剛落幕,深圳市派圖視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袁繼俠已制定行程,迫不及待要到香洲區各工業載體實地調研,尋找心儀廠房。
企業為何如此青睞香洲區?這和香洲全力以赴抓產業、抓創新、抓項目的信心和決心分不開。在市產業發展大會上,香洲曾喊出口號:爭當落實“產業第一”主力軍。而記者了解到,香洲區產業發展大會即將召開。
5月7日,金灣區(珠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發展大會暨重點項目簽約儀式舉行。63個重點項目在會上集中簽約動工,總投資超過1800億元。
作為一季度生產總值增速最高的斗門區,走進各大企業、在建項目、工業園區,處處是大干快上抓產業的奮斗場景,“熟地”整備工作也正開展得如火如荼。
5月16日,高新區召開產業發展大會,瞄準“3+3+1”產業主攻方向,提出要實施“八大工程”,錨定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戰略目標,高標準建設未來科技城,力爭三年內唐家灣主園區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遠期突破0億元。
4天后,《珠海高新區重點產品目錄》及珠海首個“重點產品推廣平臺”重磅推出,166個重點產品、303個推薦產品正式“上架”,助力企業實現高效對接。
與此同時,在鶴洲一體化區域,多個重點項目正全力以赴加快建設,項目洽談、落戶和跟蹤“一站式”服務,“拿地即開工”制度,專班、專員“一對一”領導掛點服務機制等系列舉措穩步推進實施。
土地是產業發展之基,也是束縛很多城市產業發展的一道“緊箍”。
5月10日,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珠海經濟特區工業用地控制線管理規定》。這是珠海市首次對工業用地控制線進行立法管控,該法規也是全國首部專門規范工業用地控制線的地方性法規。
為推動產業項目快速落地,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繪制《珠海市工業項目“拿地即開工”流程圖》,推動印發《推進產業項目“拿地即開工”改革實施方案》,推動項目實現“拿地即開工”。
產業發展離不開好項目,但好項目從來不是等來盼來的,只有跑出門,才能敲開門、引進門。當前,全市各區各有關單位正在緊扣“產業第一”開展“全域全員全鏈條”招商。
市招商委推動出臺了市四套班子掛點聯系、重大項目落地投產專項督導、市級招商引資服務工作專班等制度措施。
市招商署會同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精準繪制的產業發展“全景圖”、招商引資“索引圖”、重點產業“強鏈補鏈圖”、目標企業“作戰圖”,助力各區靶向精準招商。
5月7日,珠海市駐深圳招商局(市招商署駐深圳招商部)正式掛牌運作;5月16日,市招商署駐成都招商部掛牌成立。
5月18日,市委書記呂玉印,市委副書記、市長黃志豪召開市招商委員會會議,對招商引資工作再部署、再推動、再鼓勁。會議強調,全市上下要切實增強抓招商抓項目抓產業的使命感緊迫感,加速推進招商引資工作,謀劃新上一批新興產業項目,不斷積蓄壯大發展勢能,加快推動產業實現大發展大提升。
“以更高站位、更嚴要求、更實舉措、更大擔當”去干,“干出快節奏、干出高質量”,正在成為這座城市產業發展的主基調。
領導干部不再坐守辦公室,而是紛紛組成工作專班,走進工地車間,主動作為、靠前服務,為企業、個體工商戶、困難群眾紓困解難,想干、敢干、會干、快干的氛圍越發濃厚。
“香十條”“七個一”“財金十條”“八大禮包”等一系列政策紅包連續不斷,全市上下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前所未有的力度,齊心協力抓產業謀產業強產業……這種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精氣神,正是當下珠海呈現出來的狀態。
發展和安全,如鳥之兩翼,彼此支撐。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知重負重、知責擔責,以“雙統籌”實現“雙勝利”,一直是這座城市上下同心、同頻共振的呼聲和行動。
對承租國有房屋的制造業、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6個月租金,對受疫情嚴重影響無法正常生產經營的中小微企業實施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開設因疫情受困企業融資“綠色通道”……4月28日,就在市產業發展大會召開4天后,珠海印發《促進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措施》,用真招實招為市場主體紓困減負。
有專家指出,正是因為珠海疫情防控形勢相對平穩,使得“產業第一”系列措施加快實施,推動了珠海在要素供給、服務效能、產業生態等方面的新優勢逐步顯現。
以“拼”的勁頭奮進不休
走進珠海的產業園區,到處是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5月17日上午,珠海松下馬達有限公司fa伺服3000萬臺生產達成儀式在南屏科技工業園舉行。公司副總經理胡新宇介紹,這是公司的拳頭產品,預計2022年實現產值50億元。
企業家敢打敢拼的信心與力量來自哪里?
胡新宇說,像許多來這里的企業一樣,松下馬達有限公司入駐南屏科技工業園后,在多部門助力和政策扶持下不斷創新發展,積極推進增容擴建,實現了飛躍式的成長。
此時此刻,在南屏科技工業園內,珠海第一家產業園區中學——容國團中學正在加緊建設中,計劃2023年開始招生。根據園區規劃,未來園區周邊還將新建1所初中、1所小學、3所幼兒園;通過新建、租賃、配建等方式,為企業人才配套鄰里中心和1800套人才公寓。
企業家敢打敢拼的信心與力量來自哪里?
斗門區富山工業園中小企業園內,越芯高端射頻及fcbga封裝載板生產制造項目現場,兩棟已經封頂的大廠房頗為醒目。正是在這里,實現了16天時間“拿地即開工”的珠海速度。
“50天實現首棟廠房封頂,90天實現第二棟廠房封頂,計劃2022年7月具備投產條件。”在項目建設現場,珠海越亞有關負責人興奮地介紹。
如今,這種“超級速度”正在全市接續上演。
4月29日上午,博創新型高效儲能研產基地在高新區舉行開工儀式,就在前一天,項目才通過網上競價獲得土地,次日項目即獲得施工許可批復,迅速動工建設。這是珠海效率創新的又一生動案例。
身處珠海,來到珠海,人們的信心與力量來自很多地方。
麗珠醫藥的財務負責人莊健瑩算了一筆企業的減稅賬:“2022年以來,麗珠醫藥集團共享受增值稅留抵退稅額超0萬元,僅集團旗下一家控股子公司享受的增值稅留抵退稅額就超4520萬元。”
莊健瑩說,企業準備把退稅款投入到后續的技術研發中,“稅收優惠‘真金白銀’的支持讓我們企業創新發展的底氣更足。”
“讓人眼前一亮的產業特別多!”“堅持‘產業第一’,珠海在全速奔跑!”“每次來都見新變化,每次來都有新驚喜。”5月18日到19日,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20多家中央、省、市媒體組成的采訪團,在近距離觀察與感受珠海“產業第一”迸發出的澎湃熱力后,發出由衷感慨。
人民日報廣東分社采訪部副主任、主任記者賀林平說,堅持“產業第一”,不僅是珠海擲地有聲的承諾,更成為這座城市上下同心、矢志不渝的行動。
以“創”的精神邁進高端
5月18日,全國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母船在廣州下水。該船隸屬的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是由珠海市人民政府舉辦、中山大學牽頭建設和管理的第二批廣東省實驗室之一。
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產業發展增添新動能。當下的珠海,從市場主體到產業集群再到產業鏈培育,無一不在全面發力,加速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
走進高景太陽能珠海金灣生產基地,超過2000名生產人員堅守在崗位上,維持著生產機器的高速運轉。
這家由華發集團聯合idg資本創辦、總投資約170億元的光伏企業正在搶抓新能源革命機遇,向全球光伏硅片領域標桿企業的目標進軍,預計全部投產2024年產值將達350億元。高景太陽能副總經理孫彬告訴記者:“現在每日能產出780萬-830萬片高精度大尺寸硅片,但仍供不應求,訂單已經排到2023年。”
產業集聚人才、人才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三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在市產業發展大會后重磅發布的產業“人才十條”措施,聚焦珠海重點發展產業和科技創新領域布局“人才鏈”,效應已然在顯現。
不久前,在廣東省博士和博士后創新創業(珠海)孵化基地,28名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的博士、博士后入駐。珠海高新區現場頒發“企業服務卡”,同時安排專人對接,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落地服務。
“目前港灣1號科創園共有560家高新技術企業在這里安家落戶,聚集了8000多名產業人才。”珠海市高新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峰說,他和園區內許多企業家、科研人才長談過,能真切地感覺到從市第九次黨代會到市產業發展大會,隨著珠海把發展產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家真真正正把心沉下來、扎下來了。
有形的改變在拔節生長,無形的浸潤在扎根伸展。在一派勃勃生機中,更多的攀登與跨越正在積蓄、醞釀,亟待噴薄——
5月20日,格力集團旗下產業基金集群傳來喜訊,其參與投資的國內cmos傳感器芯片領軍企業——思特威(上海)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掛牌上市,成為格力集團2022年以來成功培育上市的第10家企業,在國有資本賦能優質企業上市方面駛入“快車道”。
當下,華發集團正全力推進向實體產業的戰略轉型,戰略投資、財務投資、產業園區“三駕馬車”同向發力,構建起“投資+產業園+實業”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圍繞包括“4+3”支柱產業在內的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華發集團累計投資超過360個項目,97個已上市或過會。
正在有計劃、有節奏地布局動力鋰電池市場,珠海冠宇電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延銘說,在當前珠海持續加快推動產業實現大發展大提升之下,相信產業鏈會越聚越強,發展后勁會越來越足。
湯臣倍健首席運營官蔡良平告訴記者,2022年,湯臣倍健正式提出要向“強科技型”企業轉型。“我們會不斷用實際行動,用企業的快速發展,為全市打好產業發展攻堅戰貢獻更多力量。”
起步決定后勢,開局關系全局。
當前,珠海正處在乘勢而上加快發展的黃金窗口期。新的賽程已經鋪開,提高發展加速度,實現產業真正起飛,容不得半點的觀望等待。
想要贏得主動,就必須牢牢抓住產業發展這個“牛鼻子”,在不斷加大產業招商力度,培育壯大支柱產業,加快推動產業實現大發展大提升上再加碼、再發力、再沖刺。
5月22日,中國共產黨廣東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在廣州開幕。大會報告提出,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擴內需穩外需并舉塑造強大市場優勢,全面加強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新的戰略優勢。
“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堅持‘產業第一’,堅決守住工業用地紅線,加快完善產業鏈、構建產業集群、打造產業生態。”省黨代表、珠海市委書記、省委橫琴工委書記呂玉印參加珠海市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代表團分組討論時指出。
省黨代表、珠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黃志豪參加分組討論時指出,打好產業發展攻堅戰,緊扣“產業第一、制造業優先”,聚焦“4+3”支柱產業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施好園區投入倍增工程,推動工業投資倍增,不斷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奮進,我們更加篤定:錨定“產業第一”,珠海將沿著自己選擇的正確道路,一往無前。
(來源:珠海特區報)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