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今年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
楊杰孚丨大力加強醫療設備自主創新
醫療健康行業是產業創新的重要一環,為加快醫療器械行業創新提速,全國政協委員楊杰孚提出,目前各大三甲醫院使用的高端醫療器械中,進口的占比過高,還是要在自主創新研發上面花大力氣。
數據顯示,我國在高端醫療器械方面與國際水平有較大差距,多數市場被外國品牌占據,約80%的ct機、90%的超聲波儀器、85%的檢驗儀器、90%的磁共振設備、90%的心電圖機、90%的高檔生理記錄儀,心血管領域90%或90%以上(如血管造影機,超聲心動圖等)都是進口產品。
楊杰孚指出:“(國家)把創新作為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核心位置。但是,我今天要談的醫學方面的創新是遠遠滯后于其他行業。一個就是藥品研發,創新藥物。第二個就是設備,尤其是高端設備。”
楊杰孚指出,目前國內醫療臨床方面的普遍現象:“三甲醫院可以說高端設備(例如)ct、核磁、血管造影機、超聲心電圖等等,最高檔設備可以說90%都是進口歐美。所以這方面自主的產品太少了,遠遠不如其他比如說航天航空等等。”
“第三個就是產學研相結合,多學科交叉。因為其中牽涉的知識面太多,不僅是醫學的問題。”
相關大學、研究院、重點實驗室應積極與企業聯合,形成“技術研發、產品開發、應用示范、市場推廣”全鏈條創新模式。在醫療器械領域,高新技術的快速匯聚促進了高性能醫療器械的推陳出新和升級換代。醫療設備復雜,融合了多學科技術,包括物理技術、信息技術、材料技術、智能技術與生命醫學等,因此必須多學科的深度融合。
楊杰孚建議,國家應該給予特殊的投入,從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
蔡威委員丨大力推進藥品醫療器械提質創新
蔡威就大力推進藥品醫療器械提質創新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提升我國藥品醫療器械創新能力。按照生命健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核心+基地+網絡”的運行模式,系統謀劃和布局創新藥和高端醫療器械研發。開展人工智能與醫學、新藥研制交叉研究,爭取在原創發現、原創理論、原創方法上取得重大突破。把醫藥企業打造成為強大的創新主體,解決依賴進口問題。
二是進一步深化藥品醫療器械產業改革開放。深化藥品監管體制改革、產業政策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積極引導藥品醫療器械領軍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做大做強,提升產業集中度。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三是推動中醫藥產業與西醫藥并重發展、有機結合。著力推動中醫藥與數字經濟相融合、與西醫藥并重發展,提升現代化水平和國際視野格局。通過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符合中醫藥理論和實踐特點的循證評價標準和方法,推動中醫醫療實踐和中醫藥學的傳承發展,帶動中醫藥產業發展壯大。
張海軍丨將創新醫械納入醫保綠色通道
除加大開發力度,擴大開發投入,我國近年來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支持醫療器械研發創新,比如創新醫療器械特殊審批制度加快了創新產品的審批速度,但是創新醫療器械完成產品注冊證后需到各省和各地醫保掛網才可以銷售,這導致一些創新醫療器械獲批后不能及時參與醫院采購。
針對上述現象,全國人大代表、生物醫用材料改性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主任張海軍提出建議,開通創新醫療器械醫保物價綠色通道,使得創新醫療器械可通過綠色通道,直接申請各地醫保掛網價格,或者直接在國家醫保局申請價格各地參考。
他還建議,建立創新醫療器械價格評價機制,成本定價結合市場定價,同類產品價格作為參考,允許創新的醫療器械企業申報價格時適當體現創新研發成本。
張海軍提議,對于已經集采的產品和領域,創新器械獲得許可證后,開通綠色通道和醫保局價格談判,適用集采原則,通過談判給與量價掛鉤政策,取得許可證同時可具備進入市場機會。
對于集采之外的國產醫療器械產品,目前各省市醫保部門嚴格要求按國內最低價掛網采購。但張海軍表示,在我國高值醫療器械市場,進口產品仍然占據主要市場,對于進口醫療耗材,建議建立合理定價機制,健全進口醫療器械的醫保掛網定價機制。
具體來說,對于進入醫保或者申請各地醫保掛網銷售的國外進口醫療器械,在中國銷售或者陽光采購報價,須提供國外主要市場主要國家價格信息和國際最低價;對于隱瞞國際市場價格,故意抬高國內醫保采購價格,性質惡劣的廠家取消醫保采購資格,廠家和代理人列入失信名單。
來源:健康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