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曾杰與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夏川、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肖建平合作,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高效轉化為高價值、高純度的液體燃料甲酸,此成果發表在近期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納米技術》上。
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帶來全球變暖等一系列環境和生態問題。利用風力、水力、太陽能等可持續能源的“綠電”,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電解轉化為高價值的化學品,是二氧化碳利用的新興技術,有望成為減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然而,這一過程得到的產物駁雜,既包括經濟價值高的甲酸,還會得到一氧化碳、乙烯、乙醇等眾多副產物,并且將液體產物從電解質溶液中提取和純化將占用巨額生產成本。
如何提高催化劑的選擇性、降低產物分離成本,是實現二氧化碳電解產業化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聯合團隊研發出一種低成本、高活性的銅基單原子催化劑,實現了二氧化碳到甲酸的單一轉化。與此同時,基于固態電解質還開發了一種新型電解裝置,配合所研制的催化劑,以二氧化碳和水作為原料,可以直接連續制備得到無需分離的純甲酸液體燃料。
利用這一新技術,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實現了濃度為0.1摩爾每升的純甲酸水溶液的公升級制備。據介紹,這一成果有望大幅降低二氧化碳電解工藝中的產物分離成本,推動綠電驅動二氧化碳轉化的產業化進程,對實現“碳中和”與“碳達峰”的戰略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吳 蘭)
來源:天津大學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