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在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葡萄鎮布拉克村的葡萄地里,只見一臺鐵疙瘩搭載在拖拉機后面,將地里的土成功翻起均勻地拋灑在溝壟里的葡萄藤上,不到十分鐘就將長達50米的葡萄藤埋完。另外一頭,一個滾筒狀的怪物將埋在葡萄藤上的土迅速刨到兩邊,將沉睡的葡萄藤喚醒。一群帶著小花帽的葡農圍在兩臺機器周邊,一邊駐足觀看,一邊豎起大拇指,發出感嘆:機械埋藤、開墩“亞克西”。這是正在開展的葡萄生產主要環節機械化技術試驗示范現場。村民帕爾哈提介紹,家里有13畝葡萄地,以前葡萄埋藤要花費7天時間,現在使用機械埋藤只要1天,大大節省時間,生產成本降低不少,人也輕松多了,特別好。通過工作人員測算,現階段機械化埋藤、開墩相比人工作業每畝可節約成本元左右。
葡萄是吐魯番的“名片”,全市葡萄種植面積57萬畝,但葡萄生產的機械化水平不高,制約了葡萄產業進一步發展。針對這一情況,湖南援疆干部把推進葡萄生產機械化作為農業援疆的重要內容來抓,積極爭取農業農村部農機推廣總站的支持,在吐魯番實施葡萄生產主要環節機械化技術試驗示范項目。
該項目依托吐魯番市壹號紅石榴農機專業合作社,在高昌區葡萄鎮選擇300畝地開展葡萄開墩、埋藤、施肥、除草機械化技術試驗示范,先打造葡萄生產機械化樣板,再逐步推廣到吐魯番市各種植區,進一步提升葡萄生產機械化水平,降低農戶勞動強度,助農節本增收。吐魯番市壹號紅石榴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吾斯曼說:“讓更多的農戶去了解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的區別,讓更多的農戶去接受現代農業的模式。”
415 >
來源:湖南第九批援疆工作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