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產業是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產業的代表,占我國對外貿易中較大的份額,也是引進技術的主導產業。為了迎合當今及未來的經濟趨勢,我國應大力發展電機產業,尤其是要發展具有較高高新技術產業附加值的通訊設備、計算機、電氣的制造業、機械工程等產業,電機產業的發展應盡快依靠技術水平的提升,實現產品由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到知識密集型的轉變。
從產業集群的形成過程來看,福安電機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是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集群發展的典型例子。閩東電機公司成立于1958年,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壯大,閩東電機公司成為靠著產品上乘的質量和豐富的品種,打響了品牌名聲,樹立了行業內的良好口碑,企業也逐漸發展為地區的龍頭企業,而福安電機電器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正是依托了區域龍頭企業閩東電機公司。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內知名企業閩東電機公司的影響和帶動之下,當地的不少人開始自主創業,投入到電機生產行業中去,生產鼓風機、小型電風扇等小型電器,以謀求致富道路,家庭作坊式的電機企業遍地開花,隨著我國制造業的迅速發展,市場對電機產品的需求量急速增加,這些小作坊的資本、技術也得到了一定的增長,逐漸轉為生產電機。在閩東電機公司的帶動下,福安地區的電機企業從無到有,由少到多,產業集群逐漸開始凝聚,逐步發展為現在的的福安電機產業集群。
福安電機電器產業集群的發展是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集群發展的典型例子。福安電機電器產業集群的發展很好地依托了國內知名企業閩東電機公司的技術、人力和市場等資源。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閩東電機公司的輻射和帶動下,一-些當地人開始生產鼓風機、小型電風扇,隨著市場對電機的需求量急劇增加,繼而轉為生產電機。到90年代,在政府產業政策的有力引導和推動下,福安電機電器產業集群在品種、規模、市場和技術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從福安電機電器產業集群形成發展的過程來分析,可以看出該區域產業集群形成的主要條件有以下幾點:
技術和勞動力的充分流動和自由組合
注重勞動力和技術的充分自由流動和組合,也是福安電機電器產業集群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政府的引導、幫助下,福安電機電器企業能積極地與上科所、廣科所、上海交大、浙大、福大等科研院校建立密切的技術合作關系,與國外技術力量強大的知名公司建立良好的技術協作和銷售關系,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實現勞動力和技術的自由流動和組合,不斷地開發市場適銷的產品,提高產品質量。目前該產業集群內有20家企業通過了iso9000質量體系論證,有26家企業通過了歐共體國家ce/gs論證,2家企業通過了美國ul論證,有8家企業的11種產品獲省級名牌,有4個品牌獲得省著名商標。
市場供給充分,能充分接納在產業集群內生產的大量產品
福安電機電器產業集群從單-一生產電動機發展到生產發電機、水泵、發電機組、電熱電器、電子保健醫療器械、家用電器等共400多個品種。該產業集群的產品銷售市場從國內發展到東南亞、中東國家、非洲、澳洲、歐美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樣,市場供給充分,能充分接納在產業集群內生產的大量產品。
廣闊的市場需求空間
改革開放之引導國內的制造業得到了飛速地發展,對電機電器產品的需求數量也急劇增加。福安電機電器產業集群從單一的電動機產品的生產,發展到目前的一千多個產品品種,包括了發電機(組)、電熱電器、水泵、醫療器械、家用電器等等。銷售市場遍布世界各大洲的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有了足夠廣闊的市場,才能充分發揮福安的電機企業的產能優勢,促進了福安電機產業集群的凝聚和發展。
來源:機電之家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