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0年以來,受汽車市場低迷和疫情雙重影響,汽車經銷商生存壓力進一步加大。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近日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乘用車經銷商總數為2.98萬家,較2019年底數量減少0.7%。汽車消費市場出現大幅下滑,近八成經銷商銷量出現負增長,大部分經銷商處于虧損狀態。
“疫情發生后,廠家對經銷商提供了大量幫扶政策。”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3、4、5月份,在幫扶政策和考核放寬的前提下,經銷商開始復工復產,這期間日子過得還可以。但是6月份,為了沖擊上半年的目標,大部分的廠家都恢復了考核,經銷商的壓力開始明顯增加。
郎學紅表示,從報告來看,與去年年底差不多。一些不受市場歡迎的品牌,以及服務能力弱的經銷商,勢必要退出市場。經銷商主要反映出來的是,產品的經銷價格倒掛問題比較嚴重。
從昔日的大賺到如今的大面積虧損,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變化?郎學紅表示,當前經銷商出現的困難主要源于整個市場發展階段發生了變化。追溯到2017年左右,汽車市場進入到了普及后期,整個市場有經濟周期,再加上汽車產業發展的周期性因素,形成了幅度比較大的周期性下滑,這是導致經銷商生存困難的一個主要原因。
“在市場下滑的情況下,主機廠仍定了正增長的目標,而且經銷商數量持續增加,就形成了價格倒掛的普遍現象。”郎學紅說,經銷商本身應該是掙批零差價,但現實是終端銷售價格低于采購價格,經銷商只能拼命去完成目標,以價換量,靠完成任務后的一系列任務補貼存活。
然而,完成任務并非易事。有數據顯示,2019年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經銷商僅占28.9%,超過7成經銷商未完成年度目標,其中目標完成率不足50%的經銷商達到7.4%。
對此,郎永紅表示,今天經銷商的困難,也是主機廠的慣性造成的。主機廠家機構比較龐大,調整需要一定的時間,只有真正出現了現實的情況,才能夠讓主機廠意識到判斷是有一定偏差的。新的形勢下,各方的主體需要做出調整和變革,主機廠對經銷商的態度,也需要從完全家長式的逐步放手,給予更多的彈性空間,重構一種更加健康的關系。
郎永紅預計,下半年經銷商的壓力會進一步加大。由于明年春節在2月份,節前效應到1月份才會比較明顯,11、12月份出現年底翹尾的狀況可能也不會很明顯。她認為,相對于新型業態的汽車銷售模式,汽車經銷商具備獨特的優勢,如果能夠在服務環節做好功課,依然有很好的前景。
從天然屬性上看,汽車品牌經銷商即4s店是能夠同時具備4s優勢(整車銷售、零配件、售后服務、信息反饋)的汽車銷售渠道。過去,由于汽車市場的高速增長,經銷商過于重視新車銷售,忽略了服務用戶的重要性。
“新車不掙錢,會加劇經銷商在金融保險服務、售后收取更多的費用填補虧空的情況,這樣就會使得售后服務跟獨立體系的競爭力就會減弱,使得客戶過了質保期后就會流失,甚至更早。”郎永紅說,從經銷商來說,無論銷售還是服務,歸根到底都是服務行業。只有在新車、售后、報廢、二手車的整個鏈條中都能夠提供優質的服務,留住顧客,基盤越來越大,才能夠不斷的創造價值。
來源:經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