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結構性行情中開展投資布局?新浪財經《基金直播間》,邀請解讀市場。
原標題:賽迪顧問人工智能產業研究中心副總經理李丹:新基建將加速ai商業化落地 來源:中國電子報
數字經濟時代,新型基礎建設正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新基建納入人工智能,有助于推動其各項技術在眾多場景應用中的發展和成熟,產業鏈上的公司也有望獲得更大紅利。
“按照之前的預期,人工智能真正大規模落地、進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沒有那么快。列入新基建后,各界會更加重視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對于基礎技術和場景落地都是重大的利好。”賽迪顧問人工智能產業研究中心副總經理李丹在接受《中國電子報》采訪時,分享了對人工智能產業鏈各環節發展現狀、趨勢以及新基建的提出將如何影響產業發展的觀點。
推動ai商業化落地
據賽迪顧問統計,2019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為1302.4億元,增長率達到31.9%。在人工智能top100企業中,2019年應用層企業占比為45%,在產業鏈環節中占比最大。以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智能語音為主的技術驅動型企業均開展了對場景落地的探索。
李丹表示,從基礎層面來看,英偉達產品市場占比較高。asic芯片有地平線、華為海思等公司投入,發展較好。5g普及后,很多計算處理會集中在邊緣端,asic芯片在邊緣端的應用非常有市場前景。fpga芯片相對偏弱,賽靈思、lattice等國外公司占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國內有安路、高云、紫光等公司投入,但是市場份額較低。基礎架構和算法方面發展偏弱,主要由谷歌、微軟等國外公司提供,國內公司在這些公司的開源框架上進行處理。
從技術層面來看,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在視覺和語音識別方面發展相對成熟,在安防和智能語音應用場景中有較大的發揮空間。在安防領域,機器視覺人臉識別以及車輛識別的應用突破較快,智能語音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在智能家居應用場景上商業落地發展較快。
目前國內的人工智能水平正處于弱人工智能快速賦能的階段,存在落地難,商業閉環尚未完全構建的問題。尤其是中小企業,需要更多在政策、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并優先在醫院、公安局等行業領域、行業場景落地。
李丹認為,人工智能列入新基建將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的推動以及商業落地的進程,國家將加大對于基礎算力、數據中心、人工智能芯片、算法公司的支持,未來投資機構包括地方園區都會重點發展人工智能產業。
從弱人工智能向強人工智能過渡
“人工智能在智慧醫療方向的應用會加速普及,未來新基建可能會在醫療領域加大力度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李丹說道。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醫療行業迎來大考,暴露出部分醫療資源短缺、專家資源分布不均等問題。面對挑戰,人工智能賦能醫療積極助陣,在抗“疫”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阿里巴巴達摩院、百度研究院等在病毒基因結構測序、新藥研發等方面投入力量,加速解決大量數據分析問題,大幅縮短攻關周期。曠視、推想科技推出針對新冠肺炎的ct讀取醫療影像解決方案,有助于加速醫生診斷時間,快速確診病情,北京、廣州、武漢等各地多家定點救治醫院均已引入。為了避免交叉感染,醫療在消毒、配送、監控等方面發揮作用。在城市治理方面,人臉識別、疫情遷徙數據、小區疫情排查等都應用了人工智能技術。
李丹表示,政府和企業對于數字化治理均有較大需求,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上的應用正在從單一向多元化過渡,未來會得到更多發揮。
談及人工智能產業加入新基建后的發展趨勢,李丹指出,人工智能企業在技術層面的研發力度將繼續加強,應用向多融合化邁步,從弱人工智能向強人工智能過渡,產業鏈將繼續向上下游延伸,并向硬件層面不斷擴張。
文章關鍵詞:
收起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