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在疫情后,成為民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3月11日消息,來自美國媒體的報道,微軟在日前宣布設計首席科學官這一職位,首任首席科學官由微軟原研究實驗室主管埃里克·霍維茨(eric horvitz)擔任。
微軟發言人對外表示,首席科學官對于微軟有著重要的作用,埃里克·霍維茨(eric horvitz)將幫助微軟對人工智能有著更好的理解,同時將加快其azure云業務的發展。
不少分析師認為,微軟azure將成為“新微軟”的核心。 近年來,azure業務的銷售額和利潤正在迅速增長。對于客戶來說,azure能夠在其業務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讓客戶把工作負荷轉移到云端,從目前的環境來看,客戶已經可以非常方便的把數據從本地轉移到云端,這將是一種更加便捷的方式。
此前微軟方面表示,收到疫情的影響,公司本季度的營收可能無法達到預期水平,但多位分析師仍然非常看好微軟。
中國新基建發力人工智能
隨著疫情形勢逐漸向好,全國新一輪項目投資開工熱潮已經啟動,各地對“新基建”的相關規劃也正紛紛開動,據《企業透明度報告》介紹,全國22個已經公布投資計劃的省市,累計公布了約47萬億的投資金額,與2019年31個省市的計劃投資金額大致相當,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等多個省份強調將推進新基建投資。這預示著,我國將掀起高科技強勢發展的新浪潮。
數字經濟在疫情后,成為民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新基建”有別于2008年“四萬億”涉及的“老基建”,主要是鐵路、公路、軌道交通和橋梁等“鐵公基”領域的供公司設施建設。而“新基建”既是基礎建設,同時又是新興產業,涉及的是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科技創新領域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等民生消費升級領域基礎設施。相比于其他幾個民生“補課”型建設,人工智能成為了“新基建”七大領域內消費型投資的主戰場。在連接巨大的投資與需求同時,還牽著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是未來20年數字經濟時代,支撐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基石。
根據中研產業研究院,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要支持科學家勇闖人工智能科技前沿的“無人區”。人工智能時代正加速到來,容不得我們等待觀望。將人工智能融入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國家人工智能戰略落地,早已成為科技界的一致共識。
政策加持人工智能發展的新路徑
近日,科技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等五部門印發《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方案指出,國家科技計劃突出支持關鍵核心技術中的重大科學問題。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對關鍵核心技術中的重大科學問題給予長期支持。重點支持人工智能、網絡協同制造、3d打印和激光制造、重點基礎材料、先進電子材料、結構與功能材料、制造技術與關鍵部件、云計算和大數據、高性能計算、寬帶通信和新型網絡、地球觀測與導航、光電子器件及集成、生物育種、高端醫療器械、集成電路和微波器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等重大領域,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3月9日,科技部網站公布四個函,支持重慶、成都、西安、濟南四地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以下簡稱試驗區)。科技部透露,試驗區建設要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新路徑新機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經驗。
四個函件分別對四地提出相應的建設要求。對于重慶而言,要發揮人工智能在重慶市建設西部大開發戰略支點和國家中心城市中的重要作用,有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發展。要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重點領域加強技術集成和應用示范。培育壯大人工智能硬件、機器人等產業,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在傳統工業基地改造升級中的作用。開展智慧旅游、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生態保護應用示范,打造具有山城特色場景的智慧城市。
對于成都而言,要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在推動成都產業轉型升級和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有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發展。要在智能空管、普惠金融、智慧醫療等場景加強應用示范,培育以行業融合應用為引領的人工智能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構建開放型產業體系。
對于西安而言,要發揮人工智能對西安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有力促進“一帶一路”建設。要在先進制造、文創旅游、商貿物流等方面形成一批有效的行業解決方案,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引擎。
對于濟南而言,要發揮人工智能在推動濟南市新舊動能轉換中的重要作用。要推動人工智能在制造、農業、交通等重大場景中的創新應用,促進傳統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動能。
人工智能是全球協作的產物
外交部原副部長、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瑩在《人民論壇》撰文指出,人工智能技術的成長依靠的是世界各國科研人員分享思想、相互借鑒,是全球協作的產物,跨國企業構建的人工智能平臺也在快速擴展。要想規范這個進程,各國需要制定互通的道德規范和行業規則。中國30多年來一直處于高速工業化的進程中,在立法和立規過程中廣泛地參考了兩個世紀以來世界上陸續出現的基本規則。今天,中國第一次躋身新技術進步的第一梯隊,除了盡己所能地向前邁進,中國人也逐漸意識到自身肩負的參與國際新規則制訂的責任。因此,中國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努力,需要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包括在技術研發上領先的美國的努力相互聯通和協調。為此,中國對與各國探討擴大共識、縮小差異,秉持開放態度。
3月9日,博世與清華大學宣布,清華大學-博世機器學習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雙方將在人工智能領域開展為期五年的合作。“與全球知名學府清華大學展開合作,是博世推進人工智能領域前沿技術研發以及加速布局工業人工智能應用的又一個里程碑。” 博世中央研究院總裁thomas kropf教授強調,“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需要學術界的共同努力。因此,博世正與世界各地的大學和行業佼佼者建立合作,希望以此推動人工智能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清華大學與博世集團之間的合作將給雙方帶來巨大的協同效應。”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院士在簽約儀式上說道:“我們正處于人工智能的黃金時代。機器學習是推動人工智能在圖像、語音和機器翻譯等領域發展的重要因素。盡管近年來機器學習的研究取得了很多進展,但仍然面臨諸多挑戰。這要求學術界與產業界進一步加強合作。清華與博世下一步的合作目標是在機器學習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突破方面實現創新,希望雙方的密切合作能夠共同塑造人類的未來。”
人工智能是引領變革的戰略性技術
“新基建”7大領域,人工智能及場景應用的基礎建設,是消費投資的主戰場。從大的層面來說,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社會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正在對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等方面產生重大深遠的影響。在美國,與2018年由谷歌、亞馬遜、微軟及政府和頂尖高校共同成立聯邦人工智能專委會,負責國家級的人工智能投資、規劃和審核。我國在2017年就頒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為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
在國家的規劃中,到2020年,我國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能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可見今年對于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性。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在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將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在“新基建”方面,智慧城市、智能醫療、智能駕駛、智慧教育、機器人、安防建設等領域應用,持續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疫情擴散使全球產業鏈各環節存在不確定性,經濟穩增長背景下,發展人工智能新興產業的基礎設施,符合經濟轉型方向,有望成為“新基建”的主要抓手之一,加快建設發展,使行業彰顯“逆周期性”的屬性。人工智能作為底層工具類技術,借著其廣泛適用性,將會成為下一代互聯網,為所有行業所用獲益,為各應用場景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填補盲點。人工智能也變得越來越基礎設施化。
來源:中研科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