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珠,在古代是皇家專用的稀世珍寶,傳說它具備宇宙大能量,在黑暗中能放出萬道霞光,古人稱之為“隨珠”、“夜光壁”、“明月珠”等。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慈禧太后下葬時口中所含的那顆夜明珠,僅有雞蛋大小,在1908年就估價達到1080萬兩白銀,如今更是估價達8億人民幣天價,它的下落之謎一直為人津津樂道。不過在現代,慈禧的夜明珠估計排不上號。
2004年,陜西寶雞男子趙社良,遠赴新疆羅布泊尋找玉石礦,他是一位玉石商人,當時貨源枯竭,千里跋涉也是無奈之舉。不過找了足足幾個月,連玉石的影子都沒發現,倔強的趙社良還不肯回去,又跑到阿勒泰看看有沒有機會。
這次他沒有再四處亂找,而是直接承包了一個廢棄的礦山,里面基本已經被開采干凈。趙社良是一位執拗的關中漢子,他不管別人怎么說,一定要找到有價值的礦石才肯罷休,還別說,真碰上了。
隨著深入挖掘,一些小小的熒光石被挖出來,品質也越來越高,趙社良一鼓作氣,帶領工人直接挖到最深處,終于發現了隱藏最深的那顆巨大的發光石頭,用了好幾天時間才將它一點點挪出來。
經過測量,這顆石頭足有6噸多重,質地溫潤軟脆,在黑夜中能發出明亮的綠光,即使不開燈也能在屋里看清楚書上的字,是一顆貨真價實的巨型夜明珠。趙社良非常開心,又花了三年時間,將其打磨成直徑1.68米的圓潤球形。
這顆巨型夜明珠在當年是世界最大,于2010年在海南僑文昌寶玉宮首次展出,除了國內媒體,還有澳大利亞、加拿大、馬來西亞等一眾國外媒體報道,很是轟動,專家也為其估價達到了26億人民幣的天價。
不過很明顯,26億這個價格實屬夸張,真正要買的買家幾乎沒有,全是看熱鬧的。曾有人爆料好幾個前去咨詢問價的收藏家,但估計都是過過嘴癮,畢竟再有錢也不可能一次性拿出那么多的。
精心打造的“稀世珍寶”卻賣不掉,怎么辦呢?趙社良很聰明,他的主業是經營玉石,這顆夜明珠能為自己帶來人氣,干脆就把它放到各地展覽去吧。于是這些年趙社良帶著夜明珠走遍大江南北,每到一地就受到極大歡迎。
這么大的夜明珠確實稱得上“稀世”二字,在2016年煙臺毓璜頂公園,它還為“文化毓璜圣地煙臺”非遺項目當“鎮場之寶”。白天還看不出什么稀奇,一到晚上,夜明珠就成了“路燈”,煞是好看。
價值26億的夜明珠,卻只能輾轉各地當“路燈”,有人唏噓,難道真的就賣不掉嗎?其實沒必要太過執著它的經濟價值,畢竟天價可以看做是一個噱頭,而其背后的歷史文化也是值得關注的。
古人沒有科學理念,因此看到稀奇的東西往往會奉若神明,在自然界能發出磷光的礦物大概有20多種,而夜明珠,學者認為最有可能指的就是螢石。原因在于螢石主要成分是氟化鈣,其礦產遍布全國,但能發光的只占其中百分之三,因其顏色絢麗迷人,完全符合古人對于“珍寶”的期望。
不光是中國,早在古羅馬時期,人們就有用螢石做的酒杯,關于夜明珠的傳說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但為什么現在基本找不到古代的夜明珠呢?這是因為時間久了螢石會衰變,所以如今只能開采新的天然螢石。
在收藏界,天然螢石還是具備不錯的價值,人造螢石(硼鋁酸鍶)就基本沒什么收藏價值了。不過也有人發表不同意見,說我國古代記載的夜明珠,能發出耀眼的白光,能讓整個屋子“亮如白晝”,所以現代螢石可能并不是古人所說的夜明珠。對這一點,有可能是古人描述夸張,也有可能是我們還沒發現真正的夜明珠。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