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宋春曉 通訊員 張大偉 曹偉
近日,從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傳來喜訊,平原縣被授予“中國機床附件之鄉”稱號!
據了解,平原縣共有各類機床附件加工企業320家,規模以上企業14家,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比重為12%。吸納勞動力0多人,年營業收入15億元,利稅過億元。其中,生產的彈簧夾頭、平口鉗、數控刀柄等10余種產品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處于領先地位,產品出口亞、美、歐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坐落在平原的山東征宙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正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龍頭作用。
2019年7月3日,我省新三板掛牌企業山東征宙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征宙機械),第1個發布了2019年度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4000萬元、凈利潤450萬元。相比2018年上半年3577萬元的營業收入、虧損71萬的歷史數字,征宙機械在全國機械制造行業普遍不景氣的背景下卻逆勢而上、獨有千秋。
帶著對機床附件行業發展現狀和對征宙機械這個行業翹楚的探究,我們走進了征宙機械進行調查和采訪。
裝備制造業提檔升級呼喚高端功能附件
平原,國學大師任繼愈的故鄉。2000年前,劉備曾在這里當過縣令。征宙機械就坐落在這個清潔、謐靜的縣城邊上。征宙機械,1958年建廠,1993年實行產權制度改革,2013年在新三板掛牌,是一個為機床主機配套的功能部件制造商。
談到機床附件,就不能不談機床;談到機床,就不能不說到“十八羅漢”,“十八羅漢”是中國機床行業不可磨滅的記憶。
“一五”期間,在蘇聯專家建議下,國家對部分機修廠進行改造并新建了一些企業,其中18家企業被確定為機床生產的重點骨干企業,業內人士俗稱“十八羅漢。”這包括以立式車床為代表的齊齊哈爾第一機床廠,以工具磨床為主的武漢重型機床廠,以銑床為主的北京第一機床廠等。改革開放后40年來,隨著國內裝備制造業的高速發展,中高端新產品不斷涌現,國內空白基本被覆蓋,行類、品種、規格更加齊全,與此同時一大批外資、臺資和民營的機床工具企業也蓬勃興起。2018年全行業營業收入達7282億元。實現凈利潤近億元。作為機床不可或缺的機床附件年表觀消費量也達到了200億元。“機床行業是關系國家經濟的戰略性行業,是裝備制造業的加工母機。幾乎所有的金屬切削、成形過程均需借助機床來實現。機床的加工復雜度、精度、效率和柔性直接決定了這個國家的制造水平,對國家整體的工業競爭力和綜合國力有著重大影響。”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理事長郭金明說。
精密組合平口鉗加工車間
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的數據,機床產業從產值上說,我國于2009年就躍居世界前位,2017年,世界主要的56個機床生產國(地區)機床生產總值超過800億美元。其中中國機床產值達245億美元,占全球的1/4。另外,國際上有25個國家(地區)有體系完整、規模較大的機床行業,從規模上講,第2名至第8名分別為:德國133億美元,日本133億美元,意大利、美國、韓國、中國臺灣、瑞士分別為60、50、49、43、34(億美元)。目前,中國是集第一生產大國、第一消費大國和第一進口大國于一身。
中國機床行業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山東通用機械工業協會秘書長王桂東在談到我國機床行業發展現狀時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國機床行業技術創新能力總體上不強,新產品開發基本以模仿或引進吸收為主,同質化競爭嚴重,存在著產品雷同、技術雷同、市場雷同的‘三同’現象。同時在產品質量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如工程能力系數(cpk值)、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離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機床產業整體上還處于國際產業鏈的中低端”。
另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2017年,我國中低檔數控機床的國產化率達到80%,中檔數控機床國產化率為60%,高端數控機床國產化率僅占6%左右。山東科技大學原機械設計系主任范云霄指出:“在高端數控機床上,我國的自研部件主要集中在床身、立柱等大型結構件和部分輔助配件上,而數據系統、伺服驅動、轉擺頭和高速主軸等核心功能部件對進口依賴程度較高。”
“不僅如此,國內機床行業長期普遍存在著重主機輕部件現象。國家為提高國產裝備水平,對主機行業投入不菲,成效很大。而作為機床重要組成部分的數控系統、主軸單位、數控回轉工作臺、數控刀架等機床部件卻以民營企業為主導,研發投入嚴重不足。機床部件、附件已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我國數控機床產業落后,歸根到底還是功能部件發展落后了。”王桂東補充道。
“不僅僅是材質問題,在精度、工藝、結構方面也有較大差距。這些部件雖然在整套設備中價值占比不高,但在對主機的可靠性、使用壽命、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卻有重大影響”,石油大學(華東)機電學院博導紀仁杰感慨地說道。“國家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中國制造2025》中指出,對高檔數控機床產業,要以提升可靠性、精度保持性為重點,開發高檔數控系統、伺服電機、軸承、光柵等主要功能部件。”而征宙機械正是我國機床功能部件中機床附件的核心制造商之一。
全國平口鉗產品的“單項冠軍”
機床附件是機床工具行業細分的八個小行業之一。包括平口鉗、吸盤、工作臺、卡盤、夾頭、分度頭、頂尖、刀柄、刀庫、刀架等產品。機床附件與機床配套完成各種功能,如對工件或刀具的夾緊和分度等。它對機床性能的充分發揮、擴大機床的使用工藝性能、保證加工精度、提高生產效率、減輕勞動強度等都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夾具是機床加工時用來迅速緊固工件,使機床、刀具、工件保持正確相對位置的工藝裝置。工裝夾具是機械加工不可缺少的部件。平口鉗是一種組合式快速夾緊裝置,精度高、夾緊快,能獨立使用或組合使用。廣泛應用于各類數控機床、加工中心、柔性生產線和精密測量等。”征宙機械平口鉗事業部總經理龐海峰介紹說。
征宙機械擁有18大類產品,2萬7千多個規格。而平口鉗是征宙機械長期保持市場優勢的拳頭產品,成為行業細分市場的“金牛”。
2018年公司開發的“德能手”系列產品在精度、材質、工藝、外觀、特性五個方面進行了全面提檔升級,以便更好的適應機床發展最新趨勢和滿足高端客戶需求。“本次“德能手”共推出8種平口鉗新產品,包括快換式氣動平口鉗、qsc-100自定心平口鉗、qgg73v平口鉗、dh2平口鉗等。”征宙機械品控部副部長劉冬霞說。
據劉冬霞介紹,快換式氣動平口鉗目前已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和山東省科技工作者創新大賽二等獎。快換式氣動平口鉗具有體積小, 能量大的特點。在氣缸行程只有50mm的情況下,可做到夾持范圍0-85mm。兩個不同長度尺寸的鉗口可快速更換,夾緊工件范圍大小可以快速調整。產品結構新穎,具有獨特的限位功能,動作迅速,耗氣量小,產品經濟耐用。
征宙機械還推出了一種qsc-100自定心平口鉗產品,平行度和垂直度均為0.005mm,專為五軸及cnc加工中心設計,可以準確定心,模塊化平口鉗有固定的高度,可用于立式,臥式或側式加工。這種平口鉗根據工件要求選擇合適規格的鉗口,將平口鉗固定在工作臺上,可根據工件要求選擇合適規格的鉗口和夾持方式,具有優異的使用性能。
qgg73v平口鉗也是“德能手”的新品之一。它操作簡便、夾緊力大、精度高、可調范圍大。精度0.005mm,鉗口內傾的設計可以減小夾持工件上浮,不但能夾持方形工件,還能夾持圓形工件。
“征宙本次展會推出的高精度qgg工具平口鉗廣泛應用于數控機床加工夾持、檢測小型工件,精度為0.003mm,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尤其是平口鉗活動鉗口上的v槽精度可達0.02mm。鉗體兩側槽由不通槽改為通槽,這樣松開壓塊后可快速取走平口鉗。手柄上還增加了六方扳手孔,使工件夾持更牢固。設鉗體側面擋板使所夾持工件可實現側面輔助定位,改善了用戶體驗。”山東科技大學原機械設計與制造系主任范云霄教授面對新品贊不絕口。
山東通用機械工業協會秘書長王桂東指出:“gt組合平口鉗在普通機床和數控機床上均被大量使用,此次通過優化產品結構,減小了平口鉗夾緊工件后的變形量,提高客戶加工產品的精度。支座鎖緊方式由一側鎖緊改為兩側鎖緊,使平口鉗受力更加均勻。德能手平口鉗尺寸零件可以做到互換要求,已達到與國際先進水平。”
統計數據表明,隨著中國機床產業的發展,平口鉗行業產銷均逐年遞增態勢。2016年—2018年,平口鉗產品市場規模逐年遞增態勢,2016年中國機床附件行業平口鉗產品市場規模為4.85億元,2017年為5.66億元,2018年超過6億元。而征宙機械已經成為這個產品的領導者。“現在產品供不應求,排產已經安排到明年了。80%出口美國、德國等,是德國hoffmann(霍夫曼)、rohm(羅姆),美國tormach(托馬克)、msc等國際知名工具商的長期合作伙伴。”征宙機械營銷總監許洪華介紹說。
打造機床附件行業的“百花園”
“隱形冠軍”由德國管理學家赫爾曼·西蒙在1996年率先提出,指的是那些在國內或國際細分市場上占據相當份額但由于屬于工業品而不為公眾所知的細分市場領軍企業。
2018年,征宙機械榮膺“山東省中小企業隱形冠軍”稱號,擁有中國機床附件行業唯一的“中國馳名商標”。自主研發的hdt磨刀機、c13a型鉆頭磨刀機、數控分度頭等新產品、新工藝獲國家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11項。“產品種類齊全、精度穩定可靠、性價比高、供貨能力強是征宙機械的四大特點。”征宙機械副總經理白會貞表示。
征宙機械產品規格型號達到了2.7萬種,儼然已經成為我國機床附件行業的“百花園”,產品出口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東南亞等 50多個國家和地區。
“為了滿足客戶的差異化需求,我們于去年推出了經濟款品牌產品‘突突’”,許洪華說。“突突”品牌的誕生標志著以征宙機械為龍頭的平原機床附件產業集群正式拉開了平臺化運營的大幕。“突突”最鮮明的特色是性價比高、交貨期快、品質保障好。現在,征宙機械形成“德能手”、“征宙”、“突突”三個品牌定位清晰、各美其美、錯位發展的品牌定位和運營體系,從而更好地滿足客戶的差異化需求。
據了解,平原有300余家機床附件企業,是中國機床小附件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的集散基地,對于全球范圍內的機床附件商流具有強大的調控能力。
加大研發投入和新產品開發是征宙機械自2018年來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征宙機械擁有德州市機床附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今年還與石油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在青島成立了機床附件研究院。
“為了解決訂單太多、交貨太慢的狀況,今年我們引進山東眾智咨詢公司推進實施精益管理,優化排程,加快周轉,有效解決了生產過程中的腸梗阻現象。”精益辦副主任梁愛華對記者說。
“今年,我們新增了60畝土地,2萬多平米廠房,新購置了1000多萬高精尖設備,主要用于新產品生產,來滿足國外高端客戶的訂單需求。”山東征宙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宮宏偉說,“為了弘揚工匠精神,凸現高級藍領價值,我們2018年評選了56個優秀工匠,每人獎勵3元。”
平原縣縣長袁志勇表示,為支持平原機床附件這個產業集群,縣政府出臺了四大舉措:一是成立了德州機床工具協會,統籌指導行業自律、規范和發展。二是引進了海爾的創客平臺“海創匯”,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三是建設平原“機床附件產業園”和機床附件產品展廳,打造研發、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集群。四是定期舉辦“機床附件(平原)高峰論壇”行業盛會,聚才聚智,共建共享,把平原打造成我國機床附件的“達沃斯”。另外還有四項工作正在落實中:由政府出資余萬元,設立機床附件產品檢測檢驗中心;與上海云科智能合作在平原設立共享工廠,實現生產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引進云平臺服務商,推進機床附件產業互聯網在平原落地。
德州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會長王峰介紹說:“平原機床附件行業營業收入已達8億元,每年耗用各類鋼材2萬余噸,就業人員近0人。”
來源:大眾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