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12月30日(記者郭躍)-商務部外貿司今天正式發布《中國汽車貿易高質量發展報告》。從全球視野和歷史比較兩個維度,系統指出中國汽車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與探索,總結成就,分析差距,研究趨勢,旨在引導行業深化認識,提升信心,引領發展。“ ”報告的第一部分闡述了汽車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義和內涵。汽車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綜合經濟實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之一。汽車是世界上出口量最大的單一制成品,也是歐美和日本發達國家出口的支柱產品。與上述國家相比,中國汽車貿易在出口規模、產品附加值、國際經營、市場布局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目前,中國已形成世界一流的汽車制造體系,國內企業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外貿環境不斷改善,進口汽車市場長期改善,為汽車貿易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汽車貿易的高質量發展意味著保持汽車貿易規模的穩定增長,成為汽車貿易大國,提升產品中高檔化,大幅度提高質量和品牌價值,進一步優化市場布局,不斷提高企業的本地化生產和服務能力及國際化經營水平,加快形成以技術為核心的綜合競爭優勢。 標準、品牌、質量和服務,并積極融入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
報告第二部分從國際和國內兩個方面分析了汽車貿易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從國際角度來看,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際汽車產品需求疲軟。2018年,全球汽車生產和銷售自2010年以來首次下降,包括美國、歐洲和日本等主要汽車市場的負增長。全球經濟貿易規則的調整將加快,影響汽車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分布,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將與保護主義齊頭并進。全球汽車技術法規收緊,新能源汽車出口迎來機遇。從國內來看,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不斷推進,貨物和要素向正規體系開放加快,為汽車貿易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利環境。企業更加注重技術研發、產品質量、品牌建設和用戶體驗。運營質量不斷提高。中國汽車產業和市場進入了新的升級階段。
報告第三部分系統總結了近年來中國汽車貿易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就。貿易規模穩步增長。2013年至2018年,中國汽車產品出口總額從460億美元增至606億美元,占全球汽車產品出口總額的3.9%。年平均增長率超過了德國、美國、韓國、日本和其他國家。市場布局日益優化。2018年,我出口了超過67%的車輛到“一帶一路”路線沿線的國家。對歐洲、美國、日本和其他發達國家的出口也在上升。產品結構不斷完善。2018年,中國汽車出口的平均單價為1.5萬美元,比2013年增長10.6%。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迅速,附加值高。一些出口到歐洲的新能源巴士每輛售價高達50萬美元。出口車輛的質量繼續提高。中國品牌產品與國際品牌產品綜合質量水平的差距
報告第四部分構建了一個客觀評價中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模型。根據國際汽車產業和貿易發展的特點和經驗,運用綜合指數法、層次分析法和國際比較法,從產業、企業和產品三個角度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行了綜合評價。主要結論:第一,與2002年相比,中國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整體競爭力超過韓國,與德國、日本和美國的差距也大幅縮小。其次,從具體指標來看,中國在國內市場規模、國內市場份額、成本水平和價格水平上具有明顯優勢。然而,在政策、法律法規、國際市場份額、平均企業規模、自主開發能力、生產一致性和產品質量等方面與日本、德國和美國存在較大差距。第三,從基于出口數據的汽車產品出口競爭力評價來看,雖然中國汽車產品出口競爭力近年來逐步提高,但總體水平仍然不高。
來源:中國荷都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