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1月12日報道:幼兒這么小,能學習科學嗎?如何幫助幼兒開啟科學探索的啟蒙道路,在玩中探索世界、在玩中發現問題、在玩中學會交往?如何帶領幼兒從科學的角度了解世界,思考世界,并且善于思考,也懂得正確思考,從而更好地生活?對于幼兒老師和家長來說,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可別小看他們,每一個幼兒都是天生的科學家。以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導,中國電子學會現代教育技術分會今天宣布與上海青藝童創青少年發展中心共同主辦“青藝童創創想未來”幼兒科普創新活動。
“青藝童創創想未來”幼兒科普創新活動在內容設計上與中國電子學會已經發布的青少年機器人技術、軟件編程、三維創意設計、電子信息等級評價標準的內容相街接,鼓勵家長、老師培養和建立幼兒的愛國主義精神、自信自主意識、靈活協調能力、聽識表達能力和觀察探究能力。該活動旨在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為核心,通過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記者了解到,“青藝童創創想未來”幼兒科普創新活動將通過大手牽小手,共建科普社區,與全國各省市社區的文化中心、圖書館、少年宮、幼兒園和幼教單位等親子空間合作,建設科普陣地。并計劃向相關幼兒園、幼教單位提供科普教育物料,并可從活動的官網網站上下載科教教案的相關素材。同時大力發展科普志愿者隊伍,邀請全國幼兒教育的熱心公益人士加入到科普志愿者行列中來,參加中國電子學會現代教育技術分會組織的公益培訓。相關公益培訓將通過活動的官方網站發布培訓計劃,由中國電子學會現代教育技術分會和上海青藝童創青少年發展中心具體組織。
上海青藝童創青少年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以首期活動為例,用幼兒積木為道具,老師或家長可以帶領他們打造“生活萬花筒”,搭出大象、滑梯、望遠鏡、雨天小屋等日常生活中的東西。通過搭建烽火臺、拱橋、海龜等,則能體驗感受到藝術感。再度進階,則可以成為“工程小能手”,搭建攪拌機、手搖風扇、投射機、懸掛天平、陀螺發射器等,認知并建造有實用功能的物體。“中國電子學會現代教育技術分會已組織專家,開發面向幼兒的科普創新活動能力評測標準,未來將由我們組織評測,通過動手游戲和講解的形式,鼓勵幼兒展示積木搭建成果和對現實世界的想象與理解。”
來源:東方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