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績下滑之外,讓掃地機器人“第一股”科沃斯頗為尷尬的還有其技術研發能力遭質疑。
彼時,科沃斯招股書信息顯示,在2015年~2017年間,其研發費用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22%、3.07%、2.79%。而同樣據其招股書顯示,其所列的“同行業主要競爭對手”irobot的2017年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為12.8%,福瑪特、萊克電氣在2016年該項數據分別為4.05%、3.98%。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科沃斯銷售費用遠高于其研發投入費用。其在2015年~2017年同期的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3.73%、15.86%和15.97%,皆高于同期研發投入。而根據其2018年年報顯示,科沃斯研發費用為2.1億元,同比上升65.3%,研發投入總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3.6%,但同期銷售費用為10.7億元。
國金證券研報也認為,科沃斯的研發費用率近些年隨著收入增長而下滑,2017年為約4.8%。報告強調,“研發費用率的計算過程已扣除清潔小家電和服務機器人中oem/odm代工的收入部分,若不扣除的話,研發費用率約3%”,即1.24億元人民幣,“幾乎只有irobot的十分之一”。
在此情況之下,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正成為企業的重要選項之一。科沃斯財報顯示,前三季度,科沃斯已經投入1.96億元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長30.27%。其對此表示,主要系本期公司進一步加大在服務機器人前瞻技術領域,特別是機器視覺和人工智能相關硬件模組和軟件算法的研發投入力度,持續高層次研發人才引進,優化研發人才隊伍結構所致。
梳理可發現,盡管科沃斯近期研發投入增長迅速,但在行業內仍然不算高。國金證券研報顯示,占據美國掃地機器人市場絕大部分份額的irobot的研發費用率自2013年起就穩定在12%~13%,2018年的研發投入達到約10億元人民幣。
國金證券即指出,irobot是依賴高銷售費用率和高技術研發投入形成機器人產品的技術驅動與品牌溢價,而科沃斯在技術上的研發投入更多是將技術應用于中國市場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進行算法上的升級,其認為科沃斯“更關注的是品牌營銷上的高性價比策略”。
梁振鵬表示:“掃地機器人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本身市場容量已經趨于飽和,在這種情況下,掃地機器人自身的智商水平、清潔能力又沒有得到比較明顯的提升,掃地機器人整個產業的技術瓶頸也愈加突出。”
科沃斯2019年半年報顯示,根據中怡康發布的行業數據,報告期內科沃斯品牌掃地機器人按零售額統計的市場份額達到48%,較上年同期提升8個百分點,同時也是行業內零售額增幅最大的品牌。
盡管科沃斯作為國內掃地機器人行業的領頭羊,但是當下眾多企業正紛紛涌入賽道之中。
相關信息顯示,近年來,不僅有海爾、美的等傳統家電企業進入掃地機器人行業,小米等互聯網企業利用其生態優勢也正不斷搶占份額,而在中高端市場上,irobot、戴森等則占據相當一部分市場份額。
據奧維云網報告顯示,在頭部品牌已占據行業大部分份額的情況下,新品牌仍在持續涌入賽道,在2019年上半年,掃地機器人線上品牌增加到112個,線下品牌則增長到32個。奧維云網方面對此認為:“線上品牌數量有所提升,品牌集中度震蕩波動。”
天風證券研報也顯示,一方面,行業在經歷了2018年的高增長后增速放緩,另一方面,小米、石頭等品牌的進入導致競爭加劇。
梁振鵬也認為,目前“包括一些互聯網品牌也涌入了掃地機器人市場,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競爭品牌多了之后,行業的利潤自然就會被拉低,行業還打起了價格戰”。其認為:“每家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
(編輯:石英婧 校對:顏京寧)
本報記者 方超 劉頌輝 上海報道
頂著“掃地機器人第一股”光環上市的科沃斯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603486.sh,以下簡稱“科沃斯”),如今正進入發展陣痛期。
日前,科沃斯發布財報顯示,其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7.18%,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37.99%,而這已是其歸母凈利潤連續多個季度下滑。此外,其前三季度營收同比下降8.18%,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64.81%。
在業績下滑之外,其著力培育的添可品牌清潔類小家電業務“增收不增利”、行業賽道逐步擁擠及市值遭“腰斬”等問題正成為科沃斯新的“煩惱”。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致函科沃斯方面,但截至發稿,仍未收到正面回復。
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37.99%
在2018年以“掃地機器人第一股”之名上市的科沃斯,卻在進入2019年后遭遇業績接連滑坡的尷尬處境。
科沃斯財報顯示,其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17億元,同比下降17.18%,實現歸母凈利潤為-0.30億元,同比下降137.99%,而扣非歸母凈利潤則為-0.37億元,同比下降147.2%,凈利潤幾近“腰斬”。
財報還顯示,科沃斯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約34.45億元,同比下降8.18%,實現歸屬凈利潤約1.01億元,同比下降64.81%。
對于前三季度營收下滑,科沃斯在財報中表示,主要系其“為集中優質資源發展自有品牌業務,策略性縮減代工業務,特別是服務機器人odm業務所致”。其在財報中強調稱,報告期內,科沃斯服務機器人odm業務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87.8%,清潔類小家電oem業務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16.1%。
科沃斯半年報顯示,其著力打造的“tineco添可”品牌智能清潔類小家電業務收入為0.96億元人民幣,雖較上年同期增長119.48%,但僅占其當期營業收入的3.96%。此外,半年報還顯示,主要生產銷售添可品牌清潔類小家電產品的添可電器營業收入2839.71萬元,凈利潤-3130.15萬元,凈資產-405.32萬元。
而梳理可發現,核心業績指標遭下滑的局面對科沃斯而言似乎早已不陌生。
科沃斯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其營收為12.48億元,同比增長3.1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7億元,同比減少23.79%,而其在2018年第四季度營收為19.42億元,歸母凈利潤則為1.98億元,也即科沃斯在進入2019年后的首個季度就遭遇營收微增、凈利潤下滑的局面。
而其業績不振的局面也一直在延續,第二季度營收為11.79億元,同比下滑10.16%,歸母凈利潤為0.61億元,同比下滑46.85%。在此情況之下,其半年報也難言樂觀,實現營業收入24.27億元,同比下滑3.8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2億元,同比下滑36.63%。
彼時,科沃斯半年報對于凈利潤較大幅度下滑的原因解釋道,“受公司策略性縮減服務機器人odm業務和添可品牌清潔類小家電新增市場投入的影響”,已致“報告期內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36.63%”。
對此,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對記者表示,科沃斯業績之所以下滑,“跟國內掃地機器人整體市場不景氣是緊密關聯的,因為中國掃地機器人整個市場容量在2019年也出現了萎縮”。其認為,科沃斯作為行業內的重要企業,“不可避免的業績會受到影響”。
中信建投證券研報也認為:“受國內消費市場增速整體放緩影響,2019年吸塵器有所失速。”中怡康推總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吸塵器零售量、零售額同比分別下滑5.22%、9.46%,而“近年作為吸塵器增長火車頭的掃地機器人同樣表現疲軟”,上半年國內掃地機器人零售額同比下降9.2%。
除此之外,梁振鵬還表示,“很多消費者在剛開始出于新奇、好奇、獵奇的心理去購買它,但掃地機器人清理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由此導致“對很多消費者來說,它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玩具”。
研發投入低于同行
本報記者 方超 劉頌輝 上海報道
頂著“掃地機器人第一股”光環上市的科沃斯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603486.sh,以下簡稱“科沃斯”),如今正進入發展陣痛期。
日前,科沃斯發布財報顯示,其第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7.18%,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37.99%,而這已是其歸母凈利潤連續多個季度下滑。此外,其前三季度營收同比下降8.18%,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64.81%。
在業績下滑之外,其著力培育的添可品牌清潔類小家電業務“增收不增利”、行業賽道逐步擁擠及市值遭“腰斬”等問題正成為科沃斯新的“煩惱”。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致函科沃斯方面,但截至發稿,仍未收到正面回復。
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37.99%
在2018年以“掃地機器人第一股”之名上市的科沃斯,卻在進入2019年后遭遇業績接連滑坡的尷尬處境。
科沃斯財報顯示,其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17億元,同比下降17.18%,實現歸母凈利潤為-0.30億元,同比下降137.99%,而扣非歸母凈利潤則為-0.37億元,同比下降147.2%,凈利潤幾近“腰斬”。
財報還顯示,科沃斯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約34.45億元,同比下降8.18%,實現歸屬凈利潤約1.01億元,同比下降64.81%。
對于前三季度營收下滑,科沃斯在財報中表示,主要系其“為集中優質資源發展自有品牌業務,策略性縮減代工業務,特別是服務機器人odm業務所致”。其在財報中強調稱,報告期內,科沃斯服務機器人odm業務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87.8%,清潔類小家電oem業務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16.1%。
科沃斯半年報顯示,其著力打造的“tineco添可”品牌智能清潔類小家電業務收入為0.96億元人民幣,雖較上年同期增長119.48%,但僅占其當期營業收入的3.96%。此外,半年報還顯示,主要生產銷售添可品牌清潔類小家電產品的添可電器營業收入2839.71萬元,凈利潤-3130.15萬元,凈資產-405.32萬元。
而梳理可發現,核心業績指標遭下滑的局面對科沃斯而言似乎早已不陌生。
科沃斯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其營收為12.48億元,同比增長3.1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7億元,同比減少23.79%,而其在2018年第四季度營收為19.42億元,歸母凈利潤則為1.98億元,也即科沃斯在進入2019年后的首個季度就遭遇營收微增、凈利潤下滑的局面。
而其業績不振的局面也一直在延續,第二季度營收為11.79億元,同比下滑10.16%,歸母凈利潤為0.61億元,同比下滑46.85%。在此情況之下,其半年報也難言樂觀,實現營業收入24.27億元,同比下滑3.8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2億元,同比下滑36.63%。
彼時,科沃斯半年報對于凈利潤較大幅度下滑的原因解釋道,“受公司策略性縮減服務機器人odm業務和添可品牌清潔類小家電新增市場投入的影響”,已致“報告期內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36.63%”。
對此,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對記者表示,科沃斯業績之所以下滑,“跟國內掃地機器人整體市場不景氣是緊密關聯的,因為中國掃地機器人整個市場容量在2019年也出現了萎縮”。其認為,科沃斯作為行業內的重要企業,“不可避免的業績會受到影響”。
中信建投證券研報也認為:“受國內消費市場增速整體放緩影響,2019年吸塵器有所失速。”中怡康推總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吸塵器零售量、零售額同比分別下滑5.22%、9.46%,而“近年作為吸塵器增長火車頭的掃地機器人同樣表現疲軟”,上半年國內掃地機器人零售額同比下降9.2%。
除此之外,梁振鵬還表示,“很多消費者在剛開始出于新奇、好奇、獵奇的心理去購買它,但掃地機器人清理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由此導致“對很多消費者來說,它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玩具”。
研發投入低于同行
在業績下滑之外,讓掃地機器人“第一股”科沃斯頗為尷尬的還有其技術研發能力遭質疑。
彼時,科沃斯招股書信息顯示,在2015年~2017年間,其研發費用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22%、3.07%、2.79%。而同樣據其招股書顯示,其所列的“同行業主要競爭對手”irobot的2017年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為12.8%,福瑪特、萊克電氣在2016年該項數據分別為4.05%、3.98%。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科沃斯銷售費用遠高于其研發投入費用。其在2015年~2017年同期的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3.73%、15.86%和15.97%,皆高于同期研發投入。而根據其2018年年報顯示,科沃斯研發費用為2.1億元,同比上升65.3%,研發投入總額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3.6%,但同期銷售費用為10.7億元。
國金證券研報也認為,科沃斯的研發費用率近些年隨著收入增長而下滑,2017年為約4.8%。報告強調,“研發費用率的計算過程已扣除清潔小家電和服務機器人中oem/odm代工的收入部分,若不扣除的話,研發費用率約3%”,即1.24億元人民幣,“幾乎只有irobot的十分之一”。
在此情況之下,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正成為企業的重要選項之一。科沃斯財報顯示,前三季度,科沃斯已經投入1.96億元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長30.27%。其對此表示,主要系本期公司進一步加大在服務機器人前瞻技術領域,特別是機器視覺和人工智能相關硬件模組和軟件算法的研發投入力度,持續高層次研發人才引進,優化研發人才隊伍結構所致。
梳理可發現,盡管科沃斯近期研發投入增長迅速,但在行業內仍然不算高。國金證券研報顯示,占據美國掃地機器人市場絕大部分份額的irobot的研發費用率自2013年起就穩定在12%~13%,2018年的研發投入達到約10億元人民幣。
國金證券即指出,irobot是依賴高銷售費用率和高技術研發投入形成機器人產品的技術驅動與品牌溢價,而科沃斯在技術上的研發投入更多是將技術應用于中國市場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進行算法上的升級,其認為科沃斯“更關注的是品牌營銷上的高性價比策略”。
梁振鵬表示:“掃地機器人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本身市場容量已經趨于飽和,在這種情況下,掃地機器人自身的智商水平、清潔能力又沒有得到比較明顯的提升,掃地機器人整個產業的技術瓶頸也愈加突出。”
科沃斯2019年半年報顯示,根據中怡康發布的行業數據,報告期內科沃斯品牌掃地機器人按零售額統計的市場份額達到48%,較上年同期提升8個百分點,同時也是行業內零售額增幅最大的品牌。
盡管科沃斯作為國內掃地機器人行業的領頭羊,但是當下眾多企業正紛紛涌入賽道之中。
相關信息顯示,近年來,不僅有海爾、美的等傳統家電企業進入掃地機器人行業,小米等互聯網企業利用其生態優勢也正不斷搶占份額,而在中高端市場上,irobot、戴森等則占據相當一部分市場份額。
據奧維云網報告顯示,在頭部品牌已占據行業大部分份額的情況下,新品牌仍在持續涌入賽道,在2019年上半年,掃地機器人線上品牌增加到112個,線下品牌則增長到32個。奧維云網方面對此認為:“線上品牌數量有所提升,品牌集中度震蕩波動。”
天風證券研報也顯示,一方面,行業在經歷了2018年的高增長后增速放緩,另一方面,小米、石頭等品牌的進入導致競爭加劇。
梁振鵬也認為,目前“包括一些互聯網品牌也涌入了掃地機器人市場,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競爭品牌多了之后,行業的利潤自然就會被拉低,行業還打起了價格戰”。其認為:“每家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
來源:中國經營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