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企業希望借展會效應實現業績增長。圖為第24屆中國國際燈飾博覽會(中山古鎮)一景。
進入四季度以來,珠三角也進入到了“會展時間”。10月15日至11月4日,第126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分三期在廣州舉辦;10月26日,為期五天的第24屆中國國際燈飾博覽會(中山古鎮)落下帷幕……在這些大型展會的背后,中山企業的身影也頻繁出現。記者了解到,面對經濟增速放緩、貿易環境日趨復雜等諸多不穩定因素的影響,今年來不少中山企業力求通過聚焦研發核心技術、開拓新興市場等舉措,希望借會展效應實現市場業績的“逆周期增長”。
“中山制造”參展廣交會:品質與自主研發技術含量逐年提升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面對去年至今國際貿易市場、貨幣匯率的持續波動,加上國內外宏觀經濟增速的放緩,不少中山外向型中小企甚至面臨轉型或結業的考驗。正因如此,作為企業對外展示與爭取客戶訂單的窗口,今年廣交會對于不少中山外向型企業來說更是不容有失。
記者從中山市商務局的最新統計數據了解到,本屆廣交會中山共有142家企業參展,總展位數達543個,其中品牌展位達137個。該局負責組織中山企業參與廣交會的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由于近年廣交會展位管理辦法不斷調整升級,對參展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注重引導企業加強自主研發和知識產權保護,這促使中山參展企業的行業結構及參展產品不斷優化,獲得品牌展位的企業以及獲得廣交會出口產品設計獎的產品不斷增多。
譬如,除了新參展企業明顯增多外,今年有更多中山生產性企業愿意借助廣交會來爭取訂單;同時,中山出口商品逐漸從以往的初級產品向制成品轉變,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定制化產品成為主流。
作為中山a股上市企業,參與了本次廣交會的廣東樂心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鄧芳表示,由于目前公司研發的智能血壓計、智能手環等產品國際市場仍有較大空間,公司在積極參加包括廣交會在內的其他國際國內行業展會。不過鄧芳也坦言,隨著電商行業的高速發展,近年到廣交會等國內展會的國外采購商在減少;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外貿企業逐步加大了國外參展的力度,企業在拓展海外市場方面對廣交會的依賴也有所降低。這對于企業精準定位市場、提升產品品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同樣作為參展方的中山市歐博爾電器負責人表示,近年互聯網的發展和交通的越發便利,讓信息變得更加透明。在產品質量接近的背景下,中小企只能盡可能通過技術創新來減少與同行之間的價格戰。
古鎮燈博會:參展企業從價格戰向“科技+設計”競爭邁進
10月22日至26日,第24屆中國國際燈飾博覽會(中山古鎮)(下稱燈博會)在廣東中山燈都古鎮會議展覽中心開幕。據主辦方介紹,本屆燈博會以“燈飾源產地,服務全球60億人”為主題,鞏固和提升“一年兩展、展店聯動”辦展模式,打造“1+7”超150萬平方米、品牌展商超2000家、主會場登記人數近8.8萬的大展會格局。
其中,主會場燈都古鎮會展中心分為5館、9大板塊,吸引了819家燈飾企業參展,類型涵蓋了裝飾燈、智能照明、家居照明、商業照明、戶外照明、專用燈具、機械、原材料、配件組件等領域的產品和服務。
除了產品展示和有效的燈具訂單之外,本屆燈博會另一大特點是信息流大。譬如,展會期間主辦方和參與單位安排了專業技術的交流、采購信息的發布、上下游產業鏈的相互對接等活動內容。 而且,除現場展會之外,由利和燈博中心、華藝廣場、燈都時代廣場、華裕廣場、佰盛廣場、中國燈都國際路燈城組成的古鎮燈博會七大分會場,則通過信息、產品、展商、會議、交通等通過線上資源匯集和線下配套服務實現一體化互通。正是有了燈博會這個大平臺,記者發現今年許多參展商順應大環境和市場需求變化,紛紛展示最新的產品技術,通過差異化、個性化、定制化等特色提升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譬如,考慮到5g、物聯網iot高速發展、智慧城市建設等成為行業熱點,本屆燈博會擴大a館智能家居照明展區,多家參展商既展示了智能開關、智能燈泡等基礎產品,又有智能家居控制系統,智慧城市照明方案等系統方案,涵蓋了家居、商業及戶外等多元場景。至于“戶外照明專區”主要迎合離網照明與景觀亮化發展新需求,吸引了一些創新型燈飾企業參與;新設的“專用燈具專區”包括植物照明、生鮮照明、運動場館照明、舞臺燈光、應急照明等,迎合了細分市場買家的需求。
主辦方還表示,為鼓勵中山燈飾行業加大自主設計、原創設計元素,本屆燈博會還整合了一批頗具原創設計氣質的機構和企業前來參展,鼓勵參展企業和采購商提高原創與研發的意識,助力古鎮實現從低級價格競爭向“科技+設計”競爭的轉型。
□記者觀察
企業主動開拓新興市場應對“逆周期”
面對傳統歐美市場消費力、貿易政策波動等考驗,去年至今,不少中山企業加快進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的步伐(包括建立生產基地),務求在目前全球經濟環境“逆周期”進程下實現“逆增長”。
譬如,上述樂心電子今年前三季度海內外市場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約20%;中山瑞康電器近年則針對非洲地區國家供電不穩的現狀,其自主研發的發電器已經出口到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歐博爾電器通過迎合韓國飲食習慣及健康飲食的理念,其自主研發的空氣炸鍋已成功在當地銷售幾十萬臺。
此外,記者了解到,已經連續十多年參與廣交會的中山永衡良品科技是從事家用衡器、家用電器/五金研發與銷售的制造型企業。在參加廣交會期間,該企業收到了不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客戶咨詢,包括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而當中像印度這類新興市場讓永衡良品看到了新商機。經過了過去幾年的市場調研與布局,如今印度市場已經從最初的零份額,到如今占公司出口業務份額的超5%。
另外,在積極開拓海外新興市場的同時,記者從市商務局了解到,面對當前國際貿易市場不確定因素的持續增加,對于中山出口企業來說,如何保障貿易往來各個環節的順暢可謂至關重要,而投保無疑是一種重要的保障。
今年9月底,《中山市商務發展專項資金(促進對外貿易項目)實施細則》正式印發,市財政專項資金將在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鼓勵進口、鼓勵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促進公平貿易等項目上予以支持。其中,該細則強調“支持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注重提升中山企業應對海外貿易風險的能力。
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中山營業部全年支持出口53.5億美元,同比增長15.8%,服務支持客戶數量達到1400多家,同比增長22%。特別是在支持中山企業開發新興市場、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全年支持企業出口新興市場規模約23億美元,為中山出口企業開發新興市場提供了保障。
□相關閱讀
交通升級助力中山企業進出口業務
今年10月23日,是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一周年。中山海關統計顯示,今年1至9月,中山地區的企業通過港珠澳大橋口岸進出口的貨物超過70.3億元,大橋對港珠澳片區物流的帶動效應正逐步體現。中山海關介紹,早前粵港兩地海關對貨車查驗結果互認已正式實施,以減少重復查驗、便利通關;粵港兩地海關快速通關模式在港珠澳大橋對接,首票貨物的成功驗放進一步提升通關效率。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山市進出口總值1815.5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5.3%,進出口及出口同比增幅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中均仍位列第一。記者早前也了解到,中山市企業與馬來西亞、越南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增幅比較明顯,今年前三季度貿易額達到440.2億元,同比增長9.3%,主要貿易商品為半導體模塊、空調器、燈具等優勢行業機電產品。
來源:中山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