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高壓輸電線電磁環境監測依據在垂直于波的傳播方向平面上其含電場的電磁波稱為橫電波,簡稱te波。在垂直于波的傳播方向的平面上只臺磁場的電磁波稱為橫磁波,簡稱tm波。
550 >
熱效應 人體是一個導體,像所有導體一樣,人體受到無線電流和微波輻射后,會產生電流,從而引起人體發熱。 證實 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之后,1898年,馬可尼又進行了許多實驗,不僅證明光是一種電磁波,而且發現了更多形式的電磁波,它們的本質完全相同,只是波長和頻率有很大的差別。
電磁波譜 按正弦電磁波在自由空間中的波長λ或頻率f(λf=c=3×10^8m/s)的順序排列而成的表稱為電磁波頻譜。為了方便,常把波譜分成頻段或波段,如表所示。300ghz以上,便依次進入遠紅外、可見光、x射線和γ射線區域了。朝陽高壓輸電線電磁環境監測依據
550 >
電磁波的能量大小由坡印廷矢量決定,即s=e×h,其中s為坡印廷矢量,e為電場強度,h為磁 場強度。e、h、s彼此垂直構成右手螺旋關系;即由s代表單位時間流過與之垂直的單位面積的電磁能,單位是w/m2。 電磁波具有能量,電磁波是一種物質。理論 1864年,英國科學家麥克斯韋在總結前人研究電磁現象的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電磁波理論。他斷定電磁波的存在,推導出電磁波與光具有同樣的傳播速度。廣義的電磁輻射通常是指電磁波頻譜而言。狹義的電磁輻射是指電器設備所產生的輻射波,通常是指紅外線以下部分。
電磁波是電磁場的一種運動形態。電與磁可說是一體兩面,變
化的電場會產生磁場(即電流會產生磁場),變化的磁場則會產生電場。變化的電場和變化的磁場構成了一個不可分離的統一的場,這就是電磁場,而變化的電磁場在空間的傳播形成了電磁波,電磁的變動就如同微風輕拂水面產生水波一般,因此被稱為電磁波,也常稱為電波。
550 >
x射線、伽馬射線屬于高能電磁輻射,能夠直接破壞人體內分子的分子結構,包括蛋白質、dna等的結構,從而引起人體發生病變,并且會引起各種癥。在自由空間內傳遞的原因是在高頻率的電振蕩中,磁電互變甚快,能量不可能全部返回原振蕩電路,于是電能、磁能隨著電場與磁場的周期變化以電磁波的形式向空間傳播出去,不需要介質也能向外傳遞能量,這就是一種輻射。舉例來說,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非常遙遠,但在戶外時,我們仍然能感受到和煦陽光的光與熱,這就好比是“電磁輻射借由輻射現象傳遞能量”的原理一樣。
電磁波首先由詹姆斯·麥克斯韋于1865年預測出來,而后由德國物理學家海因里希·赫茲于1887年至1888年間在實驗中證實存在。麥克斯韋推導出電磁波方程,一種波動方程,這清楚地顯示出電場和磁場的波動本質。因為電磁波方程預測的電磁波速度與光速的測量值相等,麥克斯韋推論光波也是電磁波。朝陽高壓輸電線電磁環境監測依據
550 >
來源:巴彥淖爾新聞門戶網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