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熊芳雨10月28日報道:來自中國臺灣的藝術家許東榮最新個展《鯤》正在上海油雕院美術館展出,這是繼廣東美術館之后,藝術家在內地舉辦的第二次大型個展。
展覽現場,有石雕有繪畫。1947年出生于臺灣屏東的許東榮,因為早年在陶瓷廠工作的經驗,培養他在傳統水墨繪畫方面的修養,后來又因為醉心于玉石的溫潤美感轉而任職于寶石公司,并在這個經驗中奠定了其日后以石雕為主要創作語言的基礎。之后,許東榮師事臺灣知名畫家羅清云,并在1971年考入臺灣師范大學美術系,至此展開了他與藝術創作的不解之緣。
展覽以莊子“逍遙游”著作中概述的哲學為靈感。莊子在《逍遙游》中,描述了一種極大的魚,名為“鯤”,因為對與天空的幻想而轉變為一只翱翔空中的大鳥,名為鵬。展覽現場,黑花崗巖石雕作品《鯤》和《鵬》互相照應,“站”在展廳中間。藝術家許東榮告訴記者,大魚經由脫落的皮膚而長出羽毛,怒而飛向天空,這是生命對原有格局的突破?!笆^很笨重,就像海底的’鯤’,而繪畫作品是輕盈的,我把它們比作鵬?!痹S東榮繪畫演變至雕塑再走回繪畫,在兩種創作形式中切換,展現了他由內而外沖破個人邊界的努力,以及對個人在藝術里恣意翱翔的渴求。
此次展出了“行云流水”和“大象無形”兩個雕塑作品系列以及最新創作的五件雕塑作品?!靶性屏魉毕盗凶髌?,是以古典書法中線條的表現,在千變萬化的線性連續造型中演繹出節奏轉折,并在扭曲的彎道中突顯一種力量感。“大象無形”系列則是試圖借由純熟的傳統工藝石雕技術,將久存心中的傳統文化故事主角及禪學精神,以現代的技巧、造形重新詮釋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間的半具象雕塑風格。
而在繪畫作品中,以多樣的媒材和創作手法讓看似平靜的畫面似在蠢蠢欲動。“我做過很多行業,所以我把生活經驗和作品創作結合在一起,這些生活改變了我的創作理念?!痹S東榮說,比如我的繪畫作品,我從不用筆畫,以前在五金廠工作,所以把家庭用具刷子梳子之類的用來繪畫。記者看到,作品中明顯厚薄不一的筆觸和刮痕,生動、狂野而輕松,殘缺感撲面而來。
來源:東方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