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智能終端和設備有了思考決策、肢體協作、危險防護能力。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20日從合肥經開區獲悉,由皖企自主研發的融合類腦智能和類人行為功能機器人專屬操作系統亮相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填補了國產機器人操作系統的空白。同時,皖企自主開發的國內首個工業機器人云診斷平臺、地下管網清淤檢測機器人等,展示了近年來我省在機器人研發領域的成果。
機器人有了思考決策能力
20日,2019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開幕,全球180余家機器人領域知名企業攜700余件(套)展品同臺亮相,皖籍智能機器人軍團參展,“圈粉”無數。在本次大會上,哈工大機器人(合肥)國際創新研究院的智能機器人專屬操作系統,模擬人類大腦、小腦和腦干的對應功能,分為智能端、實時端、監測端三個模塊,借助統籌與調度技術,讓機器人等智能終端和設備同時具有思考決策、肢體協作、危險防護能力,并進行高精度同步,突破性地解決了以往操作系統智能性和實時性不兼容的難題,被類比為智能機器人領域的“安卓系統”。
已在合肥投入使用的地下管網清淤檢測機器人,長僅55cm,寬45cm,高30cm,完全根據地下管網空間設計,但卻擁有強大的功能,采用模塊化設計,可以根據不同場景,自主更換工具。利用鉆頭、智能“手臂”等,工作于管道內的特定空間,完成管道內部的缺陷檢測、防腐涂層的涂敷、管壁的清潔、管內修復等任務。
機器人有了清晰的“視力”
如何讓機器人更智能,擁有清晰的“視力”必不可少。本次大會上,hrg tof深度相機的亮相為機器人解決了“視力”問題。這是哈工大機器人(合肥)國際創新研究院近年來主攻的技術方向之一,深度相機是一款模塊化即插即用平臺,分辨率為320×240,視角為60度和110度可選,并可根據用戶具體需求進行定制。平臺采用模塊化的設計理念,由堆疊的子板組成,包括光源板、傳感器板、接口板和處理器板,擁有更高的精度、分辨率和幀率,有較強的抗自然光干擾能力,可實現包括手勢識別和碰撞檢測在內的多種深度視覺類應用,讓機器人擁有一雙“慧眼”。
讓機器人擁有適度的自我學習能力,是智能化的必經之路。同樣由哈工大機器人(合肥)國際創新研究院研發的名為“輕巧型并聯協作機器人”的成果也在這次大會上亮相。有了它,工人只需通過簡單的手工拖動方式,向機器“示范”操作手法即可。機器人會自動記錄操作路徑和方式,并通過算法優化實現精準操作,減少實際生產操作中的誤差,滿足曲面等多自由度復雜平面的涂膠等高端工藝要求。
據介紹,哈工大機器人(合肥)國際創新研究院今日還將發布國內首個工業機器人云診斷開放平臺,基于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利用各種傳感器、攝像頭等自主采集工廠數據,再通過視頻大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智能研判,提供“實時分析,提前預防”的智能化服務。此次大會,該研究院共攜25件(組)代表展品,涵蓋機器人智能核心部件、本體、系統集成、軟件服務等多領域。
來源:合肥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