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聚焦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故宮遇到ai,人工智能藝術展將亮相
當感性的藝術與理性的人工智能相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是ai賦能藝術,還是藝術感染ai?其實,文化藝術與ai交融的故事已經在上海發生了。
即將在上海舉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故宮與人工智能企業商湯科技將聯合打造兩個ai+文化藝術展項——“金榜題名-國子監祭孔”與“金榜題名-號舍考生相”,試圖通過古今融合的方式,將人工智能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
此外,由上海當代藝術館和商湯科技聯合制作的“artxai系列藝術展覽”也將在8月29日至8月31日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再度亮相。人工智能工程師將與畫家合作,把智能領域最熱門的人臉識別技術、人臉3d重建、風格遷移、數據可視化等硬科技融到藝術作品中。
2019年6月,上海當代藝術館已有一次這樣的嘗試。在上海當代藝術館藝術亭臺,青年畫家李元素和人工智能技術聯合創作了一件藝術作品,名為《南京西路風格遷移》。這是一個互動體驗式的風格遷移作品。在展廳顯示屏上,自由運動的參觀者會看到自己的風格化影像,這些風格化由計算機實時生成,其風格內核來自算法對畫家過往作品的深度學習。
當參觀者進入場館時,攝像頭會捕捉到畫面。這些畫面將經過人體檢測、背景分割、人機互動等技術的處理,再由算法結合對畫家過往作品的學習,針對拍攝到的視頻畫面做出實時創作。展覽的合作方、商湯科技遙感事業部總經理張琳介紹,這個風格化算法模型基于藝術家提供的手繪圖像,經歷了數小時的模型訓練。
除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直接參與,人工智能與藝術的結合也體現在人工智能對藝術創作靈感的反向觸發。
李元素認為,藝術家以前表現人物、花鳥和山川。人工智能出現之后,有人開始思考如何表現智能生物體?!斑^去的藝術家想描繪波光粼粼的水面,但也許,使當代藝術家覺得興奮的是那些一閃一閃led燈和超級計算機的運算界面”,在李元素看來,“這些都是人工智能對藝術創作靈感的反向觸發。”
受人工智能的啟發,在展覽中,藝術家還參考了高中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礎(高中版)》的知識點,用丙烯、貼紙和廢舊電器,結合數碼與手工繪畫打造的一幅科幻壁畫《ai爭霸》。壁畫中,生成對抗網絡、深度神經網絡、車輛識別、人群識別、移動運算平臺等人工智能概念被藝術家的想象力具象化。
人工智能藝術系列展覽共有四個藝術科技跨界展覽項目,李元素的《基本世界:智能藝術》將展覽至201年7月14日。2019年10月,上海當代藝術館將展覽藝術家張贏的《練習課》,后續還將有劉佳玉的《上海天空的藝術表達》和周褐褐的《與雕塑的互動》。這些藝術作品結合了人臉識別、人臉3d重建、風格遷移、體感、數據可視化等技術。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