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召開的2019世界機器人博覽會上,倉儲及物流機器人單獨成館,這反映了機器人相關產品及服務正在電商倉庫、冷鏈運輸、供應鏈配送、港口物流等多種倉儲和物流場景得到快速推廣和頻繁應用。事實上,中國電子學會此前發布的《機器人十大新興應用領域(2018-2019年)》,也將倉儲及物流領域列為十大新興應用領域之一。物流機器人迎來迅速發展的窗口期,這也吸引了包括曠視在內的眾多人工智能企業的布局。
目前,針對倉儲物流場景的實際需求,曠視已經推出了多款具備不同功能的硬件設備。早在今年的廣州國際物流裝備與技術展覽上,曠視就集中展示了被廣泛應用于物流倉儲、工廠制造等場景的s、t800機器人,受到參會觀眾的廣泛關注。
圖:曠視機器人被廣泛應用于倉儲物流場景
曠視自主設計、生產的s最大承載力kg,使用slam技術實現倉內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可應用于貨到人、智能搬運等場景,可實現快速柔性部署,解決倉儲、工廠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物料搬運問題。相比于s,t800最大承載能力達到800kg,采用全新的pid、模糊控制、實時速度規劃等混合控制算法,實現機器人運動控制的魯棒性。t800基于曠視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學習、自適應人工智能算法和曠視機器人第二代底盤技術,大大提升地面環境適應能力,降低工程部署難度,保證機器人運動過程中貨架和商品的安全。
除了s與t800,曠視還打造了iwr、t1000、e300等搬運機器人,這些硬件設備具備的多荷載、多模式、多載具的搬運需求特點,能夠幫助倉儲物流行業實現柔性銜接和部署,實現倉儲物流無人化管理、作業區兼容人機混合,最大程度的助力倉儲物流行業實現降本增效,為倉儲物流以及工廠制造等場景的數字化提供了更加全面的保障。
為了進一步發揮機器人硬件設備降本增效的作用,曠視在2019年初推出了機器人網絡協同操作系統——曠視河圖(hetu)。對此,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表示,“曠視河圖的核心是連接不同的傳感器和執行器,使它們能夠有一個統一的大腦指揮所有的設備一起來行動,最后完成倉儲的作業任務。”在唐文斌看來,曠視河圖能夠從作業的層面讓所有的設備高效的協同,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曠視河圖是一個一站式的wcs:“曠視河圖控制了所有的設備,也接管了一部分wms的工作,通過這個方式讓倉庫擁有一個大腦,從而讓倉庫中的設備更加智能地動起來”。
憑借曠視河圖與機器人等硬件設備,曠視以軟硬一體的倉儲物流數字化解決方案助力倉儲物流領域實現人、設備、訂單、空間、貨的高效協同,推動智慧物流與倉儲的建設,為客戶提供閉環的商業價值。目前,曠視倉儲物流數字化解決方案已經實現落地,在位于天津的“未來一號”倉,曠視與生態伙伴實現了亞洲最大的 臺機器人倉的高效協同作業,雙11當天拆零出倉8萬多箱,刷新了單倉機器人集群作業行業記錄。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