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已過耳順之年 依舊老驥伏櫪
來源:2019年08月12日 15:28a-a+ 80 80 >
掃一掃 手機閱讀
我要分享
原標題:
寶成鐵路靈官峽段改線后與改線前的路線,近處為改線后的隧道橋梁路線,遠處為利用廢棄隧道路線打造的靈官峽景區。記者 邵瑞 攝
“發電機、卷揚機、混凝土攪拌機和空氣壓縮機的吼聲,震蕩山谷。”60多年前,著名作家杜鵬程行至陜西寶雞鳳縣的靈官峽,看到建設中的寶成鐵路,有感而發,寫下《夜走靈官峽》一文。
散文里,那個機器轟鳴的風雪夜里,寶成鐵路工人頂著嚴寒忘我勞動、甘于奉獻的故事感動和激勵了很多人。如今,這些文字被雕刻在靈官峽景區入口處。
20世紀80年代,因特大洪災,寶成鐵路途經的靈官峽段被沖毀,隨后改線。近年來,當地利用廢棄的隧道路線舊址打造包括寶成鐵路文化體驗館、軌道小火車等景點在內的靈官峽景區,成為展示寶成鐵路建設歷史的重要窗口。
寶成鐵路是溝通西北與西南的首條鐵路干線,也是新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這條鐵路翻越秦嶺,沿途坡大溝深,十分險峻。據介紹,從寶雞站至秦嶺站,僅5個區間的42公里路程,就有48個山洞,最大坡道達到33‰,堪稱全國干線鐵路坡度之最。
寶成鐵路見證著中國電氣化鐵路的建設和發展。1958年,寶成鐵路建成通車,全線采取蒸汽機車牽引。但當時受到秦嶺北坡的高坡地段影響,三臺蒸汽機車牽引,行駛速度還不到20公里每小時,運輸效率很低。
為了提高運輸能力,1958年6月15日,當時的鐵道部開始對寶雞至鳳州(今鳳縣)段92公里線路實施計劃已久的電氣化改造,并從全國各鐵路局抽調生產技術骨干前來支援,由此拉開了中國鐵路牽引動力革命的帷幕,電氣化鐵路也從這里開始走向全國。
1961年8月15日,寶成鐵路寶鳳段電氣化改造完成,電力機車逐步替代蒸汽機車越渭水、穿秦嶺。到1975年7月1日,寶成鐵路全線完成了電氣化改造,中國首條電氣化鐵路至此建成。
比史料更為生動的是一些曾經在這條鐵路線上奮斗過的“寶成人”的記憶。
王萍今年66歲,是中國第一代女電力機車司機。“當時覺得特別新鮮,聽說要招人,我趕緊就報名了。”但到真的開車時,王萍才發現,這并不容易,“在寶雞至秦嶺段,上嶺機車牽引,要保證拉得上去,下嶺控速操作,要保證停得住,有時拉閘時,人不自覺地身體往后靠,就害怕剎不住。”
王萍至今還保留著當年的駕駛證和工作證,記得寶雞至廣元39個站的站名,每當談起在寶成線開車的過往,她總會激動地雙手演示。
寶雞機車檢修廠退休職工張德順說:“寶成線208大橋到48號洞最大坡度為30‰,個別地方坡度達33‰,因為知道修筑這樣一條鐵路線實在太難了,當年工作時我們也尤其投入和認真,真的是廢寢忘食。”
為了進一步方便寶成線沿途老鄉的出行需求,近年來,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公司還不斷豐富開行在這條鐵路線上的火車的功能。在6063次公益小慢車上就設立了通學車廂,供孩子們上下學讀書。
通學車廂里,每張桌子都經過改良變得長而寬,桌子上放著各種書籍,學生們相對而坐,捧書而讀,好似一個一個在秦嶺山間移動的圖書館。
為了方便老鄉交易,一些車廂內還開設了“集市”,老鄉們在列車上就能買賣農產品。
蔣偉茂今年72歲,是寶雞電務段退休職工,曾經在寶成線上負責電力維修。“60多年過去了,現在寶成鐵路上,動力十足、安全性能高的國產和諧型大功率電力機車,已經成為牽引的主力車型。”
蔣偉茂說,隨著西成高鐵的開通,這條線路可能已沒有當年那么繁忙和火爆,但因為沿線老鄉和貨物運輸的需求,仍有一代一代的寶成鐵路人繼續秉承著“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默默地守護這條鐵路的安全運營。
去年7月12日至13日,因遭遇持續強降雨,寶成鐵路王家沱至樂素河區間山體發生連續崩塌,7.5萬立方米塌體涌向鐵路,掩埋線路。但僅僅16天時間,寶成鐵路就被順利搶通,全線恢復通車。
“別看寶成鐵路已經年過六旬,但是依舊老驥伏櫪。”梁寶明是寶雞工務段觀音山橋隧工區橋隧工,目前擔任寶成線k35公里防洪一級看守點看守工,又到汛期,他和同事們的弦兒繃得更緊。
來源:央視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