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新時達財報披露的數據簡單相加(未考慮內部交易抵消),眾為興+眾利興2016年營業收入2.51億元、凈利潤1.29億元。與估值報告的數據相差近8000萬元,即使考慮了內部交易抵消、考慮公允價值攤銷,也不至于相差如此之大。2017年凈利潤數據相差近7000萬元。
會通自動化也是超額完成業績承諾任務。
從合計數來看,曉奧享榮也超額完成任務,但由于是分年度結算的,2018年沒有完成業績承諾,原因是2018年度,曉奧享榮的大客戶之一北汽銀翔汽車有限公司(下稱“北汽銀翔”)及其相關方由于資金鏈緊張、汽車全線停工待產等經營困境,出現應收賬款逾期、開具的商業承兌匯票拒付的情況,且北汽銀翔涉及多項訴訟,已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清單中,曉奧享榮對相應的應收賬款和存貨計提了減值準備,從而造成了2018年度曉奧享榮業績承諾未實現。
出來混的遲早都要還
由于收購標的眾為興的業績承諾期已滿,業績跳水在所難免。
眾為興2017年凈利潤只有3352.73萬元,2018年更是低至1920.40萬元。為此,新時達在2018年計提了商譽減值損失2.81億元。眾為興的商譽減值損失直接導致新時達虧損,承諾期好不容易實現的利潤一下子就全部交出去了,還要倒貼。
但是,2017年是否應該對業績跳水的眾為興計提商譽減值損失?
新時達給出了這一波操作的解釋:2017年度,眾為興所在的運動控制行業處于爆發式增長期,且公司在2017年度對眾為興商譽減值測試的過程中,聘請專業評估機構出具了相關評估報告,根據測算結果公司認為眾為興2017年度相關商譽無需計提減值準備具有合理性。由于眾為興商譽所在資產組的行業狀況發生變化,且期后也未出現緩和的跡象,因此公司認為2018年度經營不達預期主要受行業背景影響,對眾為興未來的經營前景有著持續性的影響,故在2018年度對眾為興所在商譽資產組計提商譽減值準備2.81億元。
把鍋甩給貿易戰,但眾為興自身就沒有責任、沒有問題了嗎?美國政府2018年6月才對相關商品加征25%的關稅,難道2017年眾為興業績就先行跳水?而且,業績承諾方可能因此逃避了商譽減值損失的補償。
從2017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眾為興的業績已經惡化。2016年上半年眾為興營業收入7910.37萬元,凈利潤1475.01萬元;2017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1.02億元,虧損25.53萬元。難道這時候,不應該考慮對眾為興的商譽計提減值損失?并且此時還在業績承諾方的承諾范圍內。
另外,鑒于汽車行業形勢的變化將對曉奧享榮未來的業務產生持續影響,新時達于2018年度對曉奧享榮計提了1028.12萬元的商譽減值準備。
會通自動化還能抗多久?
會通自動化、眾為興是新時達主要的利潤來源,眾為興業績下滑,并且直接導致新時達上市后首虧。所有的盈利壓力基本上都落在會通自動化身上了,2017年新時達扣非凈利潤1億元,而會通自動化實現了1.03億元。可以說,沒有會通自動化就沒有新時達的盈利。
業績承諾期內,會通自動化穩步增長,2016年至2017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10.35億元、10.5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789.32萬元、8313.67萬元。
過了業績承諾期,會通自動化的業績就有所下滑,2018年營業收入9億元,凈利潤7614.17萬元。
目前,唯一還有業績承諾在身的是之山智控,該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1日,注冊資本3萬元。2016年營業收入1285.65萬元,盈利54.62萬元。2017年之山智控營業收入高達1.54億元,盈利3136.26萬元。2018年營業收入1.62億元、凈利潤2682.39萬元,離承諾的業績3萬元差距不小。但2018年年報第59頁顯示,之山智控當期實際業績3724.17萬元,超過承諾業績。那么,之山智控2018年到底盈利多少?到底有沒有完成業績承諾?
債臺高筑利息多
連年收購讓新時達的規模不斷擴大。營業收入從2013年的10億元增加至2018年超過35億元,資產總額從2013年末的17.18億元增加至2018年末的66.37億元。固定資產卻非常穩。2013年末為2.87億元,2014年末為4.51億元,直到2018年末也只有4.60億元。
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變差了。2013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48億元,2014年至2016年分別為8747萬元、1.08億元、2.37億元,2017年一下子減少至5320萬元,2018年更加糟糕,只有3823萬元。
經營活動造血能力不足,加上連年并購,導致新時達的負債激增。
2013年末新時達的負債總額只有2.27億元,到了2018年末已經高達33.98億元,資產負債率從12.75%飆升至51.20%。那時候的新時達沒有借款,靠著募集資金每年進賬不菲的利息收入,日子過得非常舒服。而2018年末,有息負債超過21億元,其中短期借款12.22億元、應付債券7.36億元、長期借款1.45億元(含一年內到期的)。2018年一年的利息支出就高達上億元。
負債激增并沒有帶來多少優質資產,而老本行早已舉步維艱,新業務一直虧損。
機器人業務盈利無門
自從大規模收購開始,新時達的發家業務——電梯控制類產品業績開始下滑了。2014年至2018年,該業務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33億元、5.60億元、4.76億元、4.78億元、4.77億元,毛利率分別為40.51%、35.41%、29.41%、27.08%、21.73%。
從2012年起,新時達開始了對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探索。2014年2月,新時達以出資0萬元成立了全資子公司上海新時達機器人有限公司。
2014年機器人業務獲得迅猛增長,順利完成了銷售收入2000萬元的年度目標,產品進入了廣日股份、開能環保、康力電梯等眾多知名企業。當年成立,當年盈利38萬元,挺不錯。
2015年營業收入達到0萬元,但卻巨虧近3000萬元。2016年營業收入1.23億元,虧損有所減少,為2220.21萬元。此后,營收下滑,虧損繼續。
從2014年2月到2018年年末,機器人業務讓新時達虧損了超過1.4億元。
是繼續投入,還是果斷止損,面臨盈利壓力的新時達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特約作者 林依達/文
共2頁[2]
上市之后,新時達的核心業務業績不斷下滑,跨界收購的資產一過承諾期就變臉,公司的規模雖然不斷擴大,但經營現金流變差,債務激增,現狀并不容樂觀。
新時達(002527.sz)是國內最大的電梯控制系統配套供應商,微機控制主板(電梯控制系統的核心),2009年國內市場占有率達15.4%。2010年12月,新時達掛牌中小板。上市后的新時達迎來4年成長期,營業收入從2010年的5.02億元增加至2014年的13.05億元,凈利潤從8010.16萬元增加至2.03億元。
新時達取得如此佳績,除了經營有方、募集資金帶來的利息收入,及營業外收入大增也有著比較大的影響。營業外收入主要是政府補助,嵌入式軟件增值稅即征即退收入是政府補助最大來源,約占六成。營業外收入占利潤總額的比例從2010年的10.81%提高至2014年的19.98%。
2015年營業外收入創下6785萬元的歷史新高,占利潤總額約三分之一。盡管2014年下半年新時達花了6億元進行重大資產重組,但從2015年開始,凈利潤拉開了一路下滑的序幕。2019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下滑3.88%,虧損略有收窄,但扣非凈利潤虧損增加700多萬元。
從近幾年公司發展來看,新時達耗資近24億元買買買,終究難以力挽狂瀾,直至虧損。
跨界買買買
從2012年開始,新時達規模較大的投資、收購累計投入了近24億元,主要投向機器人與運動控制類產品業務方面。
一開始,新時達在2012年10月,以9380萬元購買了上海北科良辰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上海浩疆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和無錫良辰電子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各35%的權益。2013年使用6027萬元超募資金收購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新時達電線電纜有限公司少數股東持有的49%股權,并使用2100萬元超募資金向其進行增資。
這些投資還只是小打小鬧,2014年公司開始加大規模進行投資和收購。
2014年8月,新時達收購主營產品為運動控制系統的深圳眾為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眾為興”)100%股權,代價6億元,形成商譽3.44億元。
2015年4月,新時達及眾為興共計支付現金6229.15萬元受讓上海曉奧享榮汽車工業裝備有限公司(下稱“曉奧享榮”)32.7850%的股權,同時共同以現金方式對曉奧享榮增資7062.96萬元,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及眾為興將合計持有曉奧享榮51%股權,形成商譽7865.92萬元。
2016年3月,新時達收購上海會通自動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會通自動化”)100%股權,代價8.6億元,形成商譽6.94億元。會通自動化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專業從事伺服系統及其他運動控制類設備銷售及服務的渠道代理商,也是日本松下伺服系統產品的全球最大渠道代理商。
同時,新時達受讓曉奧享榮少數股東持有的49.00%股權,使其成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2017年6月,新時達以4.05億元現金收購杭州之山智控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之山智控”)100%股權,形成商譽3.38億元。之山智控專業從事伺服驅動器及其他運動控制系統產品的研發、制造及銷售。幾年下來,近24億元投進去,形成商譽14.58億元,約占2017年末公司資產總額的四分之一,約占凈資產的一半。
承諾蜜月期皆大歡喜
2014年至2017年,是承諾期蜜月期,收購標的業績特別好,2015年約三分之一的業績來自收購,2016年上升至七成,2017年開始,新時達的業績基本上都靠并購標的。業績承諾方完成業績承諾,新時達的凈利潤保持在億元以上,可以說是皆大歡喜。
但2013年的眾為興有些失意,第一大客戶富士康集團貢獻的營業收入只有2876.42萬元,占比18.60%;而2012年為7987.75萬元,占比44.37%。這導致眾為興的營業收入從2012年的1.80億元減少至1.55億元,凈利潤從3603.70萬元減少至2479.93萬元。
為了新時達收購一事,眾為興承諾方給出誘人的承諾,這對眾為興來說,很不容易,因為從2011年以來即使是營業收入增長的年度,也不過是20個百分點的增長,在這樣的情況下,2014年要實現凈利潤50%增幅談何容易。
眾為興之所以能完成業績承諾,是有絕招的。其全資子公司深圳市眾利興軟件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眾利興”)業績突然爆發是主要原因,而對曉奧享榮的投資也至關重要,雖然眾為興只持有曉奧享榮22.07%股權,但每年可以帶來數百萬到上千萬利潤,從而可以使眾為興略微超額地完成業績承諾。
眾利興成立于2010年5月,注冊資本及實收資本均為100萬元,注冊地址和主要生產經營地是2013年5月租賃的,面積只有8平方米,租金元/月。2013年,眾利興虧損39.07萬元,當年末凈資產只有11.28萬元。然而,2014年至2017年,眾利興卻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2014年營業收入2255.79萬元,凈利潤2263.59萬元;2015年營業收入5078.65萬元,凈利潤5321.58萬元。凈利潤超過營業收入,銷售凈利潤率分別為100.35%、104.78%,這是什么樣的暴利業務?2016年營業收入4176.24萬元,凈利潤3851.27萬元;2017年營業收入2776.14萬元,凈利潤2380.44萬元。銷售凈利潤率分別為92.22%、85.75%,有所下降,但神奇依舊。2016年繳納社保人數23人,2017年為零。無人繳納社保的眾利興還能賺2380.44萬元,實在太離奇。由于2018年沒有披露該公司的數據,到底賺了多少錢不得而知。
重組公告顯示,眾為興及子公司共擁有65項軟件著作權,第62、63項軟件著作權的權利人為眾利興:眾利興激光打標控制軟件v3.0 及激光打標控制軟件v1.0——也就是說,8平方米經營場所加上兩項市場需求并不大的軟件,就可以成就如此暴利的公司。
根據深圳市南山區國家稅務局批準:眾利興享受相關稅收優惠,享受從開始獲利年度起,兩年免征企業所得稅,三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截至2013年年末,眾利興尚未開始獲利。2014年開始,享受兩年免稅,再享受三年減稅政策。
相比之下,母公司眾為興倒有些黯然失色。2014年、2015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55億元、1.79億元,遠遠超過眾利興,但盈利遠遠不如,分別只有2264.24萬元、2649.17萬元,銷售凈利潤率14.65%、14.76%。
2016年眾為興開始發威,營業收入2.09億元,凈利潤9082.20萬元,銷售凈利潤率43.37%。2017年營業收入2.42億元,凈利潤7421.28萬元,銷售凈利潤率30.62%。2018年營業收入2.33億元、凈利潤2845.41萬元,銷售凈利潤率12.21%。
眾為興所處行業競爭激烈,并且客戶是強勢的一方,是怎么將不到15個百分點的銷售凈利潤率突然拉升至43.37%,然而下降至30.63%,最后掉落至12.21%?
評估機構出具的《商譽減值測試所涉及的深圳眾為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資產組可回收價值估值報告》(下稱“估值報告”)顯示,2016年、2017年、2018年,眾為興合并口徑(公允價值)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29億元、2.49億元、2.3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5288.57萬元、3352.73萬元、1920.40萬元。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