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36氪經授權發布。
當前,重慶大力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數據智能化正蓬勃發展。位于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的云從科技便是一例,它花了四年時間,成長為自然語言處理和人臉識別領域的業內領先者,最近還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9年度全球 50 大聰明的公司”。
業務:發力“人工智能+” 躋身行業一流
一家重慶企業,正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
在剛剛落幕的2019年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上,發布了《未來十年:10位專家展望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前景》報告,報告匯集了數10位中國人工智能領域中的領袖人物,云從科技創始人周曦便是匯報人之一,他在報告中提出了諸多關于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重要看法,一同報告的還有李開復等業內大咖。
6月 29 日,美國權威科技雜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對外揭曉了“全球50家最聰明公司(tr50)”。其中,云從科技憑借其在人工智能產業化方面的優勢,成功入選“全球50家聰明公司”。
從一家初創公司到行業領先者,短短四年內,云從科技如何實現彎道超車?正如周曦在達沃斯報告中所說:“人工智能企業要先從務實的從小處著手。通過對行業漸進吃透和技術的逐漸提升,日積月累的從量變達到質變。”
時間回到2015年。
“調試上線成功!”——2015年4月的一天, 云從科技內部qq群內一條短短幾個字的消息讓大家歡呼不已。
原來,當時尚在籌建過程中的云從科技拿到了第一張業務訂單——幫助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做遠程開戶的身份認證系統。
脫胎于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的云從科技沒有令人失望,當月海通證券遠程開戶身份認證量就超過了50萬,平均每天有超3萬的用戶利用云從科技的系統進行開戶。
云從科技的第一炮響了。
2015年4月15日,云從科技正式成立。同年7月,云從科技與兩江新區簽訂入駐協議,新征程正式開啟了。
經過4年發展,如今的云從科技已有55個銀行解決方案,成為農行、建行、中行、招行總行等全國400多家銀行的金融產品供應商,市場占有率超過70%。
不滿足于此,云從科技還進軍安防領域,其與廣東省公安廳合作的系統,可通過天網拍到重點人員照片,從人口庫中檢索具體信息,打敗了德國和日本的老牌人臉識別系統——云從科技的命中率達到90%以上,國外的系統只能達到50%以上。目前,云從科技承建了5個公安部部級平臺。
除了金融板塊和安防板塊,2017年下半年,云從科技正式開始進軍機場領域,打造機場“大腦”。在民航領域,如今已有60家機場選擇云從產品,覆蓋75%的樞紐機場。
技術:加快創新步伐 在多個領域打破世界紀錄
如今,以人臉識別為主要技術突破口的國內ai賽道從過去的擁擠不堪,進入了“四超多強”的格局,云從與商湯、曠視、依圖并稱ai行業“四小龍”。
據公開資料顯示,云從科技至今共完成4輪融資,累計獲得發展資金超過35億元人民幣。云從科技透露,新一輪融資將加速中國國家人工智能平臺的擴建及大數據技術的相關研發,也將用于人工智能技術及硬件上下游產業布局、建設研發中心建設與培育人才隊伍建設,助力行業智能化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8年開始,云從科技不斷強化自己作為人工智能平臺的角色,分別與中科院、上海交大、四大行、公安部、中國民航總局等建立了聯合實驗室和研究中心,還與浪潮集團進行戰略合作。
此外,云從科技于2017年3月、2018年1月、2018年9月分別承擔了國家發改委“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高準確度人臉識別系統產業化及應用”和國家工信部“基于自研soc芯片的高準確度人臉識別產業化應用”項目建設任務。
得益于此,云從科技技術領域的革新腳步正在不斷加快。2018年云從科技先后在3d結構光、跨鏡追蹤、語音識別、文字識別等多個領域打破多項世界紀錄,躋身世界領先水平。
藍圖:到2020年 重慶智能產業產值可達7億元
云從科技的發展只是重慶人工智能發展的縮影。
在今年發布的《2019先進制造業發展白皮書——先進制造業之人工智能驅動力》中,對中國36個主要城市的人工智能發展預期進行了分析和評價,其中,重慶憑借政策支持、人才供給、應用創新等優勢躋身前十。
如今,除了云從科技、科大訊飛,包括商湯、曠視、獵戶星空等在內的各大科技企業也齊聚重慶。
此前,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曾透露,預計2020年,我市智能產業產值可達7億元,基本建成國家重要的智能產業基地和全國一流的大數據智能化應用示范之城。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