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21日訊(本網記者 林先昌) “今年展位上,我們帶來了‘大魚’和‘海棠’升級版水下機器人,他們都裝有小型水下聲吶,可用于水下視頻和照片的拍攝等。”在第十七屆中國·海峽創新項目成果交易會(簡稱“6·18”)上,5號館福建海圖智能科技公司展區,一組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水下機器人吸引了不少觀展者。
據介紹,目前,國內外開發的水下機器人,大多屬于能潛水3000米以上特別是0米以上的大型產品,數量少、價格高。潛水300米左右的小型水下機器人,因為技術門檻高,鮮有人嘗試生產。然而,水下300米區域,卻是對海洋裝備需求最旺盛的地方。
“海棠”號的外形酷似機器人“瓦力”。它的底座是兩條驅動履帶,上身是黃色,設有排風口,可潛入海底300米,總功率達到2400瓦。此前,“海棠”號跟隨中國科考人員搭乘科考船,前往中國南海三沙和西沙群島的藍洞開展考察活動。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公司自主研發的小型水下機器人不僅可以對水下的橋梁、水庫、碼頭、大壩及海洋工程進行勘查拍攝測量,還可以對海洋動植物保護、水產養殖、海洋考古等進行觀測錄像記錄,在水下救援、防震減災等方面也能夠提供服務。
“水下機器人上的小型水下聲吶可以將復雜的聲成像技術集成在小體積空間中,實現了體積小、操作便捷和成像清晰等特點。”公司負責人介紹,成像清晰的特點讓聲吶在渾水中也能看的更清楚,還原水下世界的真實面貌。
來源:東南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