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由于人機接口設計、軟硬件集成、自有生態系統建立,以及銷售成績等始終未能達到預期目標,華碩已裁撤2017年9月成立、隸屬于開放平臺事業群旗下的機器人部門,研發團隊轉而投入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產品開發。
隨著傳感器、算法等技術不斷進步,近年因應各式需求而生的機器人設計快速貼近應用,市場滲透率顯著提升。當中機器人約略可分為工業用機器人及服務型機器人,前者著重有效改善生產流程、提高產品良率;后者則是具備自我感知、反應與認知能力,可為人類提供特定服務或與人類共同完成特定活動。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調查統計,2009~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逐年成長,加快企業進行人力取代,而2018年因受貿易戰局不明、汽車產業需求減緩與大陸市況趨緩等影響,銷售僅微幅成長,但仍續創歷史新高。
服務型機器人雖然近年亦保持成長,但占銷售大宗為清潔家務機器人相關產品,個人助理或家庭陪伴照顧性質的機器人因受限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系統技術仍待強化,仿人敏捷性、語音辨識、情緒感知等功能距離用戶期待目標仍有一段距離,因此目前需求發展尚未見爆發。
華碩于2017年正式開賣首款家庭服務機器人「zenbo」,鎖定居家生活應用,并特別為幼童及長者提供陪伴、學習和照護服務,由和碩代工,并采用英特爾(intel)realsense技術,研發設計則由施崇棠、副董事長曾鏘聲、執行長沈振來、策略長徐世昌與資深副總裁謝明杰,帶領達文西實驗室、主板、移動設備與軟件團隊等至少700人跨部門參與,并于2017年9月正式成立機器人部門,致力軟件集成與生態系統建立。
然而由于人機接口、語音辨識等繁雜整體應用設計仍難貼近用戶需求,價格雖一降再降,仍難提升銷量表現,華碩雖于2018年10月再發布針對商用市場而設計的zenbo junior,但仍欲振乏力,因此決定擱置機器人zenbo下一代開案,并取消機器人部門,相關人員多轉入aiot產品開發。
此外,宏碁于2017年轉投資由mit媒體實驗室主導開發的家用機器人「jibo」也停止開發,另外,由前皮克斯設計師設計的社交機器人cozmo以及mayfield robotic的家庭機器人kuri亦停止生產。眾廠陸續取消服務機器人開發計劃,可以完全具備感知、行動和思考的「仿人」研發仍有一大段路要走,技術瓶頸暫難有所突破。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