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日報訊 (記者沈維維)目前,隨著夏收工作陸續結束,夏種正緊張有序地展開。在我區金沙街道萬頃良田項目區,鮮見低頭勞作的農民,取而代之的是一臺臺轟鳴的農用機械,全程機械化作業正成為“三夏”作業的獨特風景。
擺秧盤、起步、前進、加速……6月13日,在金沙街道萬頃良田項目區記者看到,三臺四輪乘坐式水稻插秧機正在作業。農機手熟練地操作著插秧機,在他們身后,一排排綠油油的水稻秧苗整齊又均勻地立在田間。機械化插秧不僅降低了農民勞動強度,而且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通州區萬頃良田生產區主任李云貴告訴記者:“我們現在有12臺插秧機,一天可以插秧450畝到畝,總共0畝地,我們計劃10多天完成,整個插秧工作預計20號結束。”
據了解,金沙街道萬頃良田由國有農業企業蘇墾農發海安分公司承包經營,目前已形成6200畝的種植規模。在這里,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不僅提高了效率,也描摹著新的“三夏”工作圖景。在夏收夏種的各個環節,各式農機在萬頃良田大顯身手——犁田有旋耕機、栽秧有插秧機、收獲有收割機、除濕有烘干機……可以說,在我區萬頃良田項目區,從種子下地到收割進倉,全程交給機器去忙活,“機器換人”進一步減少了勞動力的使用。“因為現在人工緊張,我們為了實現全程機械化,配套了二十幾臺的大型拖拉機和三十多臺農機具,從土地的耕翻播種,撒肥打藥水,一直到收割,全部由農機來進行,將有力緩解農村勞動力緊張問題。”我區萬頃良田項目區分管負責人吳小鵬介紹。
全程機械化讓種田變得簡單。夏種結束后,萬頃良田項目區僅需五個人就能做好全域的田間管理,人均管理面積1000多畝。下一步,公司將不斷投入新機械、新設備,推動農業生產從機械化向智能化跨越。“在實施全程機械化的同時,我們還購回了兩臺無人機進行植保,我們還將搞一個無人農場,收割、插秧、耕田、培管等實現全程智能化。”吳小鵬說。
來源:人才招聘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