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委員會和重慶國際汽車展覽會組委會共同主辦的“2019中國汽車重慶論壇”拉開帷幕,400多名國內外汽車行業的市場、技術領域領軍人物齊聚悅來會議中心,論劍汽車變革新時期,聽聽行業大咖談車企如何突圍、如何創新,未來汽車工業又將如何被“重塑”?
突圍
市場空間大,車企調整策略能活更好
在論壇上,長安汽車乘用車營銷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彭陶表示:“盡管這兩年狹義乘用車市場銷售數據并不理想,實質上是因為中國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對價格的變化,有年齡對不同產品的變化,有不同城市級差的變化等等。哪怕有10%或者20%發生這種結構性的變化,對于市場來說就是一個機會。按照主要經濟發達體保有量跟新增銷量是14.8:1的統計關系,用410輛的千人保有量計算,我國人口峰值在14.5億左右,大約就是4200萬輛。”
東風悅達起亞銷售本部副本部長葉磊說:“4200萬輛增量可不可能呢?肯定可能。目前國內汽車保有量過2億,理論上平均5.5年換一次車來講,光靠現在存量,就是有可能的。”
蔚來用戶發展副總裁朱江表示,“目前,豪車市場保持兩位數增長,多是以價換量。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也在保持增長的勢頭。在我看來,未來,豪華車市場和新能源車市場將仍維持這樣的增勢。”
在談到以價換量話題時,葉磊說,降價空間是有限的,所以企業寧愿在降價潮的今天做價值提升,不能一味打價格戰。不如趁著這段時間,把整個運作方式和思維方式調一下。在這個背景下,不僅要為客戶提供有競爭的服務,還要有成本競爭力和技術競爭力的汽車產品。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環境下生存下去。
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認為,未來一年內,車企優勝劣汰將會加速。在他看來,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場,也是全球互聯網科技最領先的國家之一,汽車產業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發展的機會,從跨界合作來助力產品的進一步發展和產業的發展,同樣用互聯網思維來促進品牌的快速提升。
根據用戶需求提供多種電氣化方案
伴隨補貼“退坡”,新能源汽車將面臨哪些挑戰,如何應對?來自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公司銷售與市場營銷執行副總裁吳辰說,新能源汽車市場進入了下半場,在我們看來現在整個汽車行業都在破繭重生。無不體現新能源汽車市場由政策市場向市場驅動的擇優轉變,隨著傳統車企的發力和新造車勢力的涌出,出現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的形勢。
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馬振山稱,目前,中國新能源車銷售的增長在全球比較超前,但是從成熟度的角度來看,還面臨諸多挑戰。靠“燒錢”,靠資本很難行得通。坦誠來講,混動、純電、插電等多種技術路線并行推進,將是更為穩妥的方式。
法雷奧中國首席技術官顧劍民博士回應稱,電氣化應該不僅僅限制于純電動車或插電式混合動力,我們將提供一個全譜系多樣化的解決方案,既有插電式混合動力或者純電動,又有低壓的電動車方案,包括12伏、48伏混動、純電動的方案。例如,48v系統。到今年為止在全國大概有十幾個項目正在研發生產當中。同時,48v系統,技術上是一個p1的方案,根據電機在整個動力總承系統當中位置不同,可以看到p2、p3甚至p4的方案,這些方案合起來進行組合,可以看到不同的性能和不同的組合,非常靈活。由此可見,根據客戶的使用環境和出行需求來應對,進行多類型的開發,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包括客戶的需求、出行的需求,來提供多樣性、不同的電氣化的解決方案。
在創新上,一汽集團董事長徐留平表示,當前全球汽車業變革的關鍵因素,除了消費者的推動以外,其主要的驅動力來自于四大板塊:一是新能源汽車,二是智能網聯技術,三是新材料技術,四是人工智能。創新和融合正在加速推動著汽車產業變革時期的到來。
創新
車企加速打造新能源生態“圈”
一汽集團董事長徐留平表示,未來的5-10年,將是汽車工業創新圖強的一個絕佳機遇期和窗口期。在這個過程中,創新將成為這一次競爭的核心問題。目前,以一汽旗下的紅旗為例,我們正圍繞著人的體驗,特別是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知覺這五大領域,來實現我們的技術融合、技術的創新。同時,尤其在新能源、智能網聯、軟件、人工智能、智能駕駛等一系列領域,一汽正以關鍵核心技術為突破口,實現技術跳躍式的發展。此外,通過模塊化的平臺戰略,實現中國一汽,特別是在紅旗領域當中的技術落地。我們還與大眾、豐田、馬自達以及和東風、長安、華為、百度、騰訊、阿里、滴滴等進行一系列合作。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興亞稱,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新四化”加速了技術創新變革,引發了全球汽車行業創新大爆炸。同時,汽車產業將從消費者導向趨向產品導向,價值鏈取代生態鏈,從而推動汽車產業由大而小。例如,廣汽正在打造廣汽智能產業園。產業園總體規劃面積7畝,廣汽攜手合作伙伴投資超過450億。而汽車產業商業模式也正在被不斷創新,造車新勢力、共享出行、新營銷服務等創新的業態,汽車將逐漸變成互相使用,同時變成輕應用重使命的新型計劃。本月,我們聯合重慶、廣州公交集團打造的移動品牌,將會正式上線運行。
他認為,當前,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涉及面廣、技術要求高,單個企業難以形成有效的競爭力,要求汽車產業必須秉持開放、合作的心態,著力打造全新的生態體系。廣汽開放信息通訊、互聯網、人工智能、語音識別以及各種造車新勢力等企業開展廣泛的合作,構建并且擴大智能網聯、5g、車聯網的全新格局。
北汽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速平說,面對新變革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唯有以聚焦關鍵領域、實現創新突破,才能適應行業環境的劇變,實現領先者向引領者的轉型。目前,北汽集團實施全面新能源化,不斷創新確保新能源優勢,將新能源主體由新能源公司轉為集團下屬所有企業,由單一的純電動轉向混動等全能源領域等。同時,加速發展汽車智能網聯化,北汽集團發布了智能網聯5年計劃,發力智能技術、智能產品、智能生態、智能交通領域,覆蓋智能網聯100項技術。此外推動新技術領域的全產業鏈合作,優化創新生態,率先布局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資源化處理環節。為此,聚焦科研人才資源,為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趨勢
汽車電動化與智能網聯化初露端倪
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席卷而來,汽車市場和技術將呈現哪些新趨勢?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興亞說:“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與汽車產業深度融合,自動駕駛在各中心城市開始進入道路的試測階段。以網聯車、分時租賃為代表的共享出行正在快速發展,數字化也正在改變著整個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式和發展效率。概言之,國內汽車新變化,可以概括為‘五新’:新產品、新制造、新模式、新生態、新科技。”
他認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將引領下一代汽車產業的發展。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達到125萬輛,預計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占比將超過20%。根據波斯頓咨詢公司的預測,2025年全球自動駕駛汽車l4、l5在新車階段中所占的份額將達到3%,未來的汽車將集娛樂、休閑、工作于一體。同時,汽車產業正在發生分化,市場參與者之間的競爭關系愈加復雜,于是格局的重塑、未來產業的分工趨于細化。主機廠根據自己掌握的技術,將向加工型和科技型企業分化,行業加速變革。2035年汽車利潤將有重大結構性轉變,傳統業務形式,新興業務增長快速。根據波斯頓咨詢公司預測,新型業務占比將從目前的1%增長到2035年的40%。
北汽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蔡速平認為,新技術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從傳統的產業生態轉型,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新四化”變革已經勢不可逆,尤其是動力技術的電動化已成大勢所趨。電動化與智能網聯化深度融合所帶來的顛覆性變革,已初露端倪。
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實驗室李主任稱,汽車工業處在一個工業化的4.0時代,新的移動互聯技術和汽車企業本身有機結合形成了新的產品形態。目前,汽車企業將面臨一個最困難的時期,在新的技術建立上,如果沒做好,可能將面臨更糟糕的情況。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將是關注重點。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