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英國汽車調研公司jatodynamic,分析了2018年一整年的車市調查數據報吿,針對54個市場分析,在2018年全球一共銷售出了8,萬輛汽車,但歐洲、中國以及美國市場銷售出現停滯,因此全球汽車銷售下滑了0.5%。與此同時,摩根士丹利也于今年1月份預計2019年年汽車銷量將再下降0.3%,而中國車市的下滑速度甚至更加高于預期。
由于中國占全球車市的30%,因此2018年中國的銷量下滑對于全球市場的影響甚大。除了自然因素影響外,受美中貿易戰的影響,導致中國車市銷量下滑2.8%,美國也是下滑了0.2%。另外面對歐洲種種的不穩定性,例如英國脫歐,以及更嚴峻的環保法規,也導致整個歐洲市場銷量下滑1.1%。
相比于歐美等發達國家,中國汽車市場因發展較晚,所以增長空間巨大。在市場供需求持續旺盛的情況下,車企巨頭蜂擁而至,這是每個車企都不愿放過的一塊肉,因此通過提高產量、加快產品研發、增加車型數量等方法占領市場,在快速發展下嘗到了甜頭。
但令人沒有料到的是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市場逐漸呈現出飽和之勢,即使打響價格戰后收效甚微,并且巨大庫存也暴露出產能過剩的問題。最終在銷量斷崖等一連串打擊過后,讓跨國車企痛不欲生,所以讓汽車制造商們只好選擇了關閉工廠和裁員,及時止損的同時節約成本,保證有資金投入到電氣化的新戰場。
全球排放法規日益嚴峻,電氣化轉型不可避免
大眾汽車曾在2015年被發現柴油車尾氣違規作弊的行為,美國隨即做出了非常嚴厲的處罰,為此支付了高達250億美元罰金。為應對這一打擊,大眾集團正式啟動了2025戰略,同時將新能源車以及自動駕駛技術做為企業的發展重心。大眾新能源車的研發似乎來的比較匆忙,從這點可以看出在美國對排放有著極其嚴格的法律法規,車企若達不到標準就要面臨巨額罰款,讓嚴苛的法律引導著汽車企業升級技術,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
在中國同樣如此,史上最嚴的國六排放標準馬上實施,這迫使眾多車企生產的車輛要滿足新一輪的排放法規。要么在原有滿足國五排放的發動機上升級,要么重新研發更環保的新款發動機,對車企而言拋棄原有成熟的發動機,斥巨資重新研發,此可謂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此前通用汽車正式公布了在中國市場電氣化發展戰略。通用汽車將進一步擴大新能源車型布局,計劃在2021年到2023年間在中國市場推出10款新能源車,即到2023年通用在華新能源產品翻一番。面對電動化勢不可擋的勁頭,可以看出國家發展電動車型的決心巨大,所以想在中國市場生存下去就必須要遵從游戲法則,加大投入研發新能源技術。那么問題來了,錢從何來?我想只將從燃油車領域賺到的錢,掏出來投入新的研發中可能會讓資金流減少,因此通過裁員來節約成本的做法再合適不過了。
最后
根據預測,2019年汽車市場銷量仍有可能負增長,并且就目前市場環境而言,車企裁員仍然有可能持續下去。畢竟在惡劣市場環境下和嚴苛排放法規下,車企們在無法直接增加盈利的情況下,逐漸意識到了“開源節流”控制成本的重要性,顯然削減人員支出能夠快速且短期有效的辦法。但就此也并不能過早產生悲觀言論,通過裁員切除掉身上的“贅肉”,塑身后可以更輕快的向電氣化方向轉型,長痛不如短痛的做法不失為一個上上策。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