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種推廣、機械化演示、智能化植保……近日,一場關于油菜種植的機械化生產現場會正在宣州區黃渡鄉舉行。通過推介適宜機械收割的油菜品種,鼓勵大家選用產量高、抗性強、花期較集中、抗裂角等品種,為農機農藝融合優化最佳方案。
我市位于長江流域,油菜生產優勢明顯,是冬季主要農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可達40萬畝。“近年來,農民對油菜品種了解不全,播種的盲目性比較大,甚至有些農民放棄油菜種小麥,使我市的油菜區域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開展油菜機械化生產十分有必要。”宣州區種植業局局長屠繼軍告訴記者。
“油菜種植生產好處多,直接與間接經濟效益顯著,在我市全面推廣的前景十分廣闊。”現場解講員向觀摩嘉賓一一講解試驗田里的各類新品種。與會代表先后參觀了黃渡鄉油菜品種比較試驗田,詳細了解試驗品種。
呼呼呼……一架無人機懸停半空,俯視著陽光普照的金色油菜田,幾輛履帶式農業機械奔馳而過,所到之處立即被清理平整,菜莢全部被吸取干凈,秸稈被打成細碎變成有機肥,再被后續跟進的深耕機械深翻至土壤內部。打頭陣的收割機則調頭開上道路,通過一根管子將黑色的油菜籽成品輸入貨車車廂。
“一小時10來畝,而且免去了收割、晾曬、打谷等眾多后續環節,更避免了油菜秸稈焚燒帶來的污染。”宣州區農機管理局副局長楊春國表示,用機械化簡化耕種流程,是提升農民種油積極性的重要引導方式。因為此前的人工耕種,不僅時間慢、勞力緊缺,而且極易發生高溫中暑和農藥中毒的事件,最終致使很多農戶放棄了油菜種植。現如今有了機械化種植耕種、智能無人機植保監控,外加社會化購買服務的保障機制,一定能吸引廣大農民將油菜作為冬季經濟作物首選。
據宣州區農機管理局推廣站站長徐明桃介紹,現場會主要演示油菜機械化收獲、油菜秸稈機械化滅茬還田、無人機植保技術,共計12臺套農機具參加本次演示。參加油菜機收演示的收割機具有功率大、作業效率高的特點,油菜籽損失率、破碎率、含雜率均達到了作業質量標準。參加油菜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的機械有履帶自走式旋耕機和大型拖拉機配套旋耕機,秸稈旋耕還田較為理想,為強化秸稈禁燒,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參加演示的無人植保機械,是多旋翼無人機,具有適應性強和綠色高效的特點。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