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無論是在核心技術,還是典型應用上都已出現爆發式的進展。隨著平臺、算法、交互方式的不斷更新和突破,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將主要以“ai+x”(為某一具體產業或行業)的形態得以呈現。所有這些智能系統的出現,并不意味著對應行業或職業的消亡,而僅僅意味著職業模式的部分改變。任何有助于讓機器(尤其是計算機)模擬、延伸和擴展人類智能的理論、方法和技術,都可視為人工智能的范疇,展現出無比光明的發展前景。
在我們生活方面,協助人類完成此前被認為必須由人完成的智能任務。人們將不僅生活在真實的物理空間,同樣生活在網絡空間。網絡空間中的每個個體既有可能是人,也有可能是一個人工智能。
在生產方面,未來人工智能有望在傳統農業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通過遙感衛星、無人機等監測我國耕地的宏觀和微觀情況,由人工智能自動決定(或向管理員推薦)最合適的種植方案,并綜合調度各類農用機械、設備完成方案的執行,從而最大限度解放農業生產力。在制造業中,人工智能將可以協助設計人員完成產品的設計,在理想情況下,可以很大程度上彌補中高端設計人員短缺的現狀,從而大大提高制造業的產品設計能力。同時,通過挖掘、學習大量的生產和供應鏈數據,人工智能還可望推動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企業效率。在理想情況下,企業里人工智能將從產品設計、原材料購買方案、原材料分配、生產制造、用戶反饋數據采集與分析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全流程支持,推動我國制造業轉型和升級。
在生活服務方面,人工智能同樣有望在教育、醫療、金融、出行、物流等領域發揮巨大作用。例如,醫療方面,可協助醫務人員完成患者病情的初步篩查與分診;醫療數據智能分析或智能的醫療影像處理技術可幫助醫生制定治療方案,并通過可穿戴式設備等傳感器實時了解患者各項身體指征,觀察治療效果。在教育方面,一個教育類人工智能系統可以承擔知識性教育的任務,從而使教師能將精力更多地集中于對學生系統思維能力、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對金融而言,人工智能將能協助銀行建立更全面的征信和審核制度,從全局角度監測金融系統狀態,抑制各類金融欺詐行為,同時為貸款等金融業務提供科學依據,為維護機構與個人的金融安全提供保障。在出行方面,無人駕駛(或自動駕駛)已經取得了相當進展。在物流方面,物流機器人已可以很大程度替代手工分揀,而倉儲選址和管理、配送路線規劃、用戶需求分析等也將(或已經)走向智能化。
來源:儀器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