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霍金在接受bbc采訪時,稱全面發展的人工智能(ai)可能會成為人類的終結者,他主要擔心的是那些達到或者超越人類的人工智能—它們會快速地發展和更新換代,但人類受制于緩慢的生物進化,無法與之抗衡,終將被取代。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也有過“發展人工智能就像是召喚魔鬼”的言論,他說:“就像所有神話中畫著法陣、捧著圣水的邪惡巫師一樣,每個巫師都聲稱自己可以控制惡魔,但是沒有一個成功的?!边@些聽上去有些悲觀主義的言論,恰恰是人工智能在近年來快速發展的佐證。
人工智能被認為是21世紀三大尖端技術(基因工程、納米科學、人工智能)之一。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并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人工智能不僅僅是機器人,機器人只是其容器,機器人有時候是人形,有時候不是,但是人工智能自身只是機器人體內的電腦。人工智能是大腦的話,機器人就是身體,人工智能的概念很寬,我們可以按照實力將人工智能分為以下三大類(指三個層次更妥當)。
弱人工智能:擅長于單個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有能戰勝棋類世界冠軍的人工智能,但它不會打麻將,你要問它怎樣更好地在硬盤上儲存數據,它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你了……,我們已經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只是現在水平還比較低。甚至在弱人工智能中比較低級的階段 。
強人工智能:是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類比肩的人工智能,人類能干的腦力活它都能干,比創造弱人工智能難得多,我們現在還做不到。linda gottfredson教授把智能定義為“一種寬泛的心理能力,能夠進行思考、計劃、解決問題、抽象思維、理解復雜理念、快速學習和從經驗中學習等操作,”強人工智能在進行這些操作時應該和人類一樣得心應手。
超人工智能:牛津哲學家,知名人工智能思想家nick bostrom把超級智能定義為“在幾乎所有領域都比最聰明的人類大腦都聰明很多,包括科學創新、通識和社交技能”。超人工智能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類強一點,也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類強萬億倍的。
目前ai的發展毫無疑問處于弱人工智能發展階段。在弱人工智能階段,ai的發展也要被劃分為三個階段:技術驅動階段、數據驅動階段和場景驅動階段。我們現在處于弱人工智能的早期階段——技術驅動階段。因此,從弱人工智能到強人工智能的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一些學者指出,這段發展將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計算智能,能存會算,比如我們現在使用的個人計算機(比喻不妥);第二個階段是認知智能,能說會聽、能看會認,比如蘋果開發的siri;第三個階段也是最高階段,是感知智能,它要求機器或系統能理解會思考,這是人工智能領域努力的目標。雖然,目前人工智能的發展進度可能看起還比較緩慢,但是一次頓悟,也許就能永遠改變進步的速度。就好像在人類還信奉地心說的時候,科學家沒法計算宇宙的運作方式,但是日心說的發現讓一切變得容易很多。
trend force旗下的拓墣產業研究所發布報告預測,2015年以企業為主的人工智能系統市場價值接近2億美元,到2020年將達20億美元以上,5年之間成長倍數高達10倍。因此,人工智能導入企業將于未來5年成為重心,制造業、軟件業、資訊工程業、生物醫療科技、零售業、汽車產業等領域都將陸續導入人工智能技術。例如,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oshua bloom教授創辦的wise.io公司,就是人工智能“進駐”工業領域的嘗試。wise.io的數據框架可以接受來自hadoop、mongodb 等各種數據源的數據,注入、創建多維度視圖,機器學習算法調整視圖中每個像素和其他像素的關系。舉例來說,大部分企業都需要做大規模數據分析獲得工業安全報告,目前如果靠人力完成,可能需要一個上百人的團隊花接近半年的時間,而wise.io的算法僅僅需要20分鐘。在農業領域,美國的blue river technology是一家農業科技和農業自動化技術服務商,主打智能機器人系統優化農業經營方式,減少化學農藥在糧食生產中的使用。其智能機器人系統能夠根據機器學習功能自動識別農作物,比如確定幼苗間距是否過小,或是確認哪些雜草應該清除,這極大地幫助農民減少了在購買農藥上的支出和人力的投入。
來源:儀器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