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amd宣布以全股份交易(all-stock transaction)方式完成對賽靈思(xilinx)的收購。收購完成后,賽靈思股東將以每股賽靈思普通股換取 1.7234 股 amd 普通股,賽靈思普通股將不再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上市交易。
此項收購于 2020年 10月 27 日宣布,amd將以總價值350億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收購賽靈思。按照目前雙方的股票交易價值,該項收購金額預計達到500億美元。amd也將成為全球市場中能夠同時提供cpu、gpu和fpga三種產品的芯片廠商。
前賽靈思首席執行官 victor peng 將加入 amd,擔任新成立的自適應和嵌入式計算事業部(aecg)總裁。
在業內看來,這一并購的結束也意味著全球半導體巨型并購潮將告一段落,嚴苛的全球芯片廠商合并案監管審查以及半導體增速周期放緩將使更多的巨頭轉向“捕捉”市場上的中小芯片公司。
并購后仍需時間整合
在2014年上任的首席執行官蘇姿豐的帶領下,amd在過去幾年扭轉頹勢,從多年的競爭對手英特爾手下搶下更多份額。
據調研機構mercury research 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amd處理器市占率已達到創新高的25.6%,其中包括游戲機用的定制芯片以及物聯網半導體。雖然英特爾的芯片仍占據市場主導,但已不具備曾經的技術優勢。
而amd的市場份額提升離不開過去的一個決定,將芯片制造業務外包給臺積電。與英特爾近年來10nm難產不同,只做芯片代工的臺積電早已經大規模出貨5nm產品。
技術的領先也為amd贏得了更多的客戶。從2020年三季度開始,微軟azure將amd產品部署到18個地區和9個可用區,并推出了由第二代epyc處理器驅動的新數據分析服務;亞馬遜推出了多個新的高性能amd案例,而谷歌則宣布其云端保密虛擬機普遍可用,該虛擬機由第二代epyc處理器獨家提供。
但想要在數據“石油”時代獲得更大的份額,amd還需要尋求更多的業務機會。
“amd如果要跟英特爾或者英偉達抗衡,必須要做一些收購。”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現在amd光靠cpu和gpu在很多市場上的競爭力比較有限,尤其在ai的一些應用上。所以amd收購賽靈思也是合理的,因為賽靈思這幾年在ai的推理側布局非常積極,而且賽靈思在5g網絡、工業自動化、自動駕駛等領域都有不錯的表現,可以擴展amd的業務。”
此外,作為fpga的領頭羊,賽靈思的商業價值也在過去幾年顯現出來。
fpga是在pal、gal等可編程器件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的產物。它是作為專用集成電路領域中的一種半定制電路而出現的,既解決了定制電路的不足,又克服了原有可編程器件門電路數有限的缺點。目前全球主要玩家包括賽靈思、altera、lattice(萊迪斯)和microsemi(美高森美)。即使是英特爾等芯片巨頭在設計cpu等芯片時,都會先在賽靈思的fpga上仿真后再流片。
在最新的表態中,蘇姿豐對上述收購案表示,“賽靈思領先的 fpga、自適應 soc、人工智能引擎和軟件專業知識將賦能amd,帶來超強的高性能和自適應計算解決方案組合,并幫助我們在可預見的約 1350 億美元的云計算、邊緣計算和智能設備市場機遇中占據更大份額。”
不過,也有業內機構認為,amd收購賽靈思后如何整合以實現1+1大于2的效果并不容易。
trendforce集邦咨詢認為,雙方合并后不論是產品的定位、研發資源分配、開發工具與軟件庫的整合,需要通過既有人員的溝通與討論才得以發揮綜效。其中,開發工具與軟件庫等軟件資源的整合相當困難,必須兼顧cpu、gpu與fpga三者的特色,因此amd若要達成此一目標將面臨不小的挑戰。
巨型并購潮告一段落?
在合并賽靈思完成后,amd成為繼英特爾后又一家兼具cpu、gpu、fpga三大產品線的超大型半導體廠商,并且在數據中心領域直接與英偉達、英特爾抗衡。
但在業內看來,這一并購的結束意味著全球半導體巨型并購潮將告一段落。
臺灣一半導體分析師對記者表示,近年來,全球貿易摩擦升級,各國紛紛推出保護本土技術的策略,對芯片廠商合并案的監管審查也日益嚴苛,在此背景下,全球巨型收購案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此外,并購減少的原因另一方面原因則是并購交易的過程十分燒錢,并且持續周期較長。
可以看到,2月8日,英偉達正式終止了以660億美元收購芯片設計公司arm的交易,從而結束了為期18個月的監管審查程序。在審查階段,該收購案遭到了高通、谷歌、微軟等公司的反對,原因是擔心英偉達會阻止其他芯片制造商繼續使用arm的技術。
此外,對半導體市場的衰退擔憂也影響著巨型投資的速度。
咨詢機構ic insights數據顯示,疫情穩定后,2020年全年半導體的并購價值躍升至1179億美元,創下歷史最高年度紀錄,僅在2020年9月至12月期間,半導體并購交易總額就達到了945億美元。但這一趨勢延續到2021年上半年,隨后有所放緩。在去年1到8月期間,半導體行業并購交易總額達到220億美元,其中第二季度為162億美元,較第一季度的158億美元有所下滑。
idc則預計,半導體行業將在2022年中達到平衡,隨著2022年底和2023年開始產能大規模擴張,2023年或將出現產能過剩。
告別了規模追逐戰,更多的半導體巨頭進行分散投資,開始捕捉眼下中小半導體公司以達到技術上的互補。
15日就有消息稱,英特爾正在尋求以60億美元收購以色列芯片公司tower半導體,該交易最早可能在本周宣布。
上述臺灣分析師對記者表示,龍頭企業為實現規模經濟和降低成本,會持續開展出于戰略整合目的的國際并購。同時,隨著產業進入后摩爾時代,企業也會加快布局新興市場,細分領域競爭格局加快重塑,圍繞物聯網、汽車電子、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領域的中小型并購將依然活躍。
中華廚具網 http://www.hoppecoke.com